ECS服务器:
带宽,硬盘,处理器;
负载均衡:
负载均衡是高可用网络基础架构的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有了负载均衡,我们通常可以将我们的应用服务器部署多台,然后通过负载均衡将用户的请求分发到不同的服务器用来提高网站、应用、数据库或其他服务的性能以及可靠性。
负载均衡为服务器预留的端口就是80端口;
静态服务器:
主服务器返回JSON格式的字典/数组等,而音频,视频,图像由静态服务器返回;
犀牛云:
媒体流:
服务器由UPS直流供电:
蜜罐技术:(该技术被实施在防火墙的外部)
蜜罐技术本质上是一种对攻击方进行欺骗的技术,通过布置一些作为诱饵的主机、网络服务或者信息,诱使攻击方对它们实施攻击,从而可以对攻击行为进行捕获和分析,了解攻击方所使用的工具与方法,推测攻击意图和动机,能够让防御方清晰地了解他们所面对的安全威胁,并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来增强实际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
80端口:
为web服务器预留的端口;
就是80号端口了,一般是服务器用来提供 web服务用的。比如用你家比做一个大服务器的话,各个端口相当于你家的每扇门,数据相当于人。你家里的家当相当于网页内容,如果我想看你服务器的web内容,我就通过连接你服务器的80端口来看。就是我想看看你家里的家当,我就要找到你家,并且确定哪扇门进去,没错,一般就是你家的80#门。于是我就通过你家的80#门看到了你的家当!!!understand??!!
3306端口:
项目完成后要将数据库端口关闭;
数据库分类:
关系型数据库;
非关系型数据库;
响应码200:
我们正常访问服务器,若访问成功,则返回值为200;
页面重定向:
字典:
一种可变容器模型,且可存储任意类型对象;
数据字典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a. 数据字典的内容:数据字典是系统中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数据字典的内容通常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过程五个部分
其中数据项是数据的最小组成单位,若干个数据项可以组成一个数据结构。数据字典通过对数据项和数据结构的定义来描述数据流、数据存储的逻辑内容。
b. 数据字典的作用:
数据字典是关于数据库中数据的描述,在需求分析阶段建立,是下一步进行概念设计的基础,并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不断修改、充实、完善。
后台与前端交互时,使用JSON:
JSON(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 JS 对象简谱) 是一种轻量级的数据交换格式。它基于 ECMAScript (欧洲计算机协会制定的js规范)的一个子集,采用完全独立于编程语言的文本格式来存储和表示数据。简洁和清晰的层次结构使得 JSON 成为理想的数据交换语言。 易于人阅读和编写,同时也易于机器解析和生成,并有效地提升网络传输效率。
当前较为流行的数据交换格式:
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彼此都听得懂得语言。同理,在计算机的不同程序之间,或者不同的编程语言之间进行交换数据,也需要一种大家都能听得懂得‘语言’,这就是数据交换格式,它通过文本以特定的形式来进行描述数据。对于一段数据“JSON-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YAML-Yet Another Markup Language”,
SWAGGER:
接口文档:
分词工具:
python自带分词类库:
docker:
一种容器技术,在服务器上搭建一个虚拟化的运行环境,所有的程序都运行在其中;
Docker 是一个开源的应用容器引擎,让开发者可以打包他们的应用以及依赖包到一个可移植的容器中,然后发布到任何流行的 Linux 机器上,也可以实现虚拟化。容器是完全使用沙箱机制,相互之间不会有任何接口。
apache:
Apache是世界使用排名第一的Web服务器软件;
前台:OC/swift/js/Android/web
后台:PHP/c++/python/Java/c#/.net
CMDB:
CNN/RNN/残差网络:
NUMPY:
动态语言:python
静态语言:Java/PHP
DJANGO框架:
是python界最流行的web框架;
该框架自带数据库模型;
缓存;
安全机制;
缓存技术(web):
全站缓存:只会出现在网页上
方法或类的缓存:
局部缓存:
Tornado框架:
浏览器的内核:
相当于浏览器在前端的服务器;
浏览器最重要或者说核心的部分是“Rendering Engine”,可大概译为“渲染引擎”,不过我们一般习惯将之称为“浏览器内核”。负责对网页语法的解释(如标准通用标记语言下的一个应用HTML、JavaScript)并渲染(显示)网页。 所以,通常所谓的浏览器内核也就是浏览器所采用的渲染引擎,渲染引擎决定了浏览器如何显示网页的内容以及页面的格式信息。不同的浏览器内核对网页编写语法的解释也有不同,因此同一网页在不同的内核的浏览器里的渲染(显示)效果也可能不同,这也是网页编写者需要在不同内核的浏览器中测试网页显示效果的原因。
自动化运维:
编译型语言:
编译器翻译的方式有两种:一个是编译,一个是解释。两种方式之间的区别在于翻译时间点的不同。当编译器以解释方式运行的时候,也称之为解释器。
解释性语言编写的程序不进行预先编译,以文本方式存储程序代码。在发布程序时,看起来省了道编译工序。但是,在运行程序的时候,解释性语言必须先解释再运行。
解释性语言的程序不需要编译,在运行程序的时候才翻译,每个语句都是执行的时候才翻译。这样解释性语言每执行一次就需要逐行翻译一次,效率比较低,但是跨平台效果较好。
现代解释性语言通常把源程序编译成中间代码,然后用解释器把中间代码一条条翻译成目标机器代码,一条条执行。
编译型语言
定义:指用专用的编译器,针对特定的操作平台(操作系统)将某种高级语言源代码一次性翻译成可被硬件平台直接运行的二进制机器码(具有操作数,指令、及相应的格式),这个过程叫做编译;编译好的可执行性文件(.exe),可在相对应的平台上运行(移植性差,但运行效率高)。
有些程序编译后,还需要把其他编译好的,可能需要组装两个以上的目标代码生成最终的可执行性文件,称为链接(可实现对低层次代码的复用)。
典型的编译型语言有,我们非常熟悉的C语言、C++等。
另外,Java语言是一门很特殊的语言,Java程序需要进行编译步骤,但并不会生成特定平台的二进制机器码,它编译后生成的是一种与平台无关的字节码文件(*.class)(移植性好的原因),这种字节码自然不能被平台直接执行,运行时需要由解释器解释成相应平台的二进制机器码文件;大多数人认为Java是一种编译型语言,但我们说Java即是编译型语言,也是解释型语言也并没有错。
解释型语言
定义:指用专门解释器对源程序逐行解释成特定平台的机器码并立即执行的语言;相当于把编译型语言的编译链接过程混到一起同时完成的。
解释型语言执行效率较低,且不能脱离解释器运行,但它的跨平台型比较容易,只需提供特定解释器即可。
常见的解释型语言有,笔者正在学习的Python(同时是脚本语言)与Ruby等。
脚本语言
定义:为了缩短传统的编写-编译-链接-运行(edit-compile-link-run)过程而创建的计算机编程语言。
它的特点是:程序代码即是最终的执行文件,只是这个过程需要解释器的参与,所以说脚本语言与解释型语言有很大的联系。脚本语言通常是被解释执行的,而且程序是文本文件。
典型的脚本语言有,JavaScript,Python等。脚本通常以文本(如ASCII)保存,只在被调用时进行解释或编译
手机定位产生偏差的原因:
第三方登陆原理:
saltstack:
网络爬虫:
搜索引擎:
伯乐在线网站:
沙箱技术:
沙箱是一种按照安全策略限制程序行为的执行环境。早期主要用于测试可疑软件等,比如黑客们为了试用某种病毒或者不安全产品,往往可以将它们在沙箱环境中运行。
经典的沙箱系统的实现途径一般是通过拦截系统调用,监视程序行为,然后依据用户定义的策略来控制和限制程序对计算机资源的使用,比如改写注册表,读写磁盘等
公司的两种框架:
基于Java;
基于python和c++;
GPL协议:
简单的说,以GPL协议发布到网上的素材,你可以使用,也可以更改,但是经过你更改然后再次发布的素材必须也遵守GPL协议,主要要求是必须开源,而且不能删减原作者的声明信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