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就是:
1, MySQL每次执行修改类操作,都会将日志刷新到binlog_cache中
2. 由于sync_binlog=1的存在,会将cache中的日志缓冲每次事务提交都刷写到磁盘定义好的文件中
3,当触发日志的滚动条件出现(例如:flush logs ,重启等),会新建一个新的binlog文件用来存储接下来的日志
4. 日志存储时是以event为单元,并且每个时间都有起始结束位置,并且是连续的
5. 如果开启gtid,会根据不同的语句操作,生成连续的GTID号码
binlog在主从同步中的应用:
Mysql主从同步其实是一个异步复制的过程,要实现复制首先需要在master上开启bin-log日志功能,整个过程需要开启三个线程:
分别是master的IO线程,slave开启IO线程和SQL线程。
1).在从服务器上执行slave start,从服务器上的IO线程会通过授权用户连接上master,并请求master从指定的文件和位置之后发送bin-log日志内容。
2).master服务器收到来自slave服务器的IO线程的请求后,master服务器上的IO线程根据slave服务器发送的指定的bin-log日志之后的内容,然后返回给slave端的IO线程。
(返回的信息中除了bin-log日志内容外,还有本次返回日志内容后在master服务端的新的binlog文件名以及在binlog中的下一个指定更新位置)
3).slave的Io线程接收到信息后,将接收到的日志内容依次添加到slave端的relay-log文件的最末端,并将读取到的Master端的bin-log的文件名和位置记录到master-info文件中
以便在下一次读取的时候能够清楚的告诉Master“需要从哪个位置之后的日志内容”
4).slave的SQL线程检测到relay-log中新增加了内容后,会马上解析relay-log的内容成为Master端真实执行时候的那些可执行内容,并在自身执行。
5).SQL线程执行完毕,完成数据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