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edis的分布式锁和redis的线程模型

37 篇文章 4 订阅
5 篇文章 0 订阅

目录

介绍

基于Redis的分布式锁

redisson

Redis为什么这么快?Redis的线程模型与Redis多线程

一、Redis有多快?

二、Redis为什么这么快?

三、为什么Redis是单线程?

四、Redis6.0 的多线程?


介绍

为了防止分布式系统中的多个进程之间相互干扰,我们需要一种分布式协调技术来对这些进程进行调度。而这个分布式协调技术的核心就是来实现这个分布式锁

为什么要使用分布式锁?

  • 成员变量 A 存在 JVM1、JVM2、JVM3 三个 JVM 内存中
  • 成员变量 A 同时都会在 JVM 分配一块内存,三个请求发过来同时对这个变量操作,显然结果是不对的
  • 不是同时发过来,三个请求分别操作三个不同 JVM 内存区域的数据,变量 A 之间不存在共享,也不具有可见性,处理的结果也是不对的
    注:该成员变量 A 是一个有状态的对象

如果我们业务中确实存在这个场景的话,我们就需要一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分布式锁要解决的问题

分布式锁的实现有哪些

  • Memcached:利用 Memcached 的 add 命令。此命令是原子性操作,只有在 key 不存在的情况下,才能 add 成功,也就意味着线程得到了锁。
  • Redis:和 Memcached 的方式类似,利用 Redis 的 setnx 命令。此命令同样是原子性操作,只有在 key 不存在的情况下,才能 set 成功。
  • Zookeeper:利用 Zookeeper 的顺序临时节点,来实现分布式锁和等待队列。Zookeeper 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实现分布式锁服务的。
  • Chubby:Google 公司实现的粗粒度分布式锁服务,底层利用了 Paxos 一致性算法。

基于Redis的分布式锁

首先,为了确保分布式锁可用,我们至少要确保锁的实现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1. 互斥性。在任意时刻,只有一个客户端能持有锁。
  2. 不会发生死锁。即使有一个客户端在持有锁的期间崩溃而没有主动解锁,也能保证后续其他客户端能加锁。
  3. 具有容错性。只要大部分的Redis节点正常运行,客户端就可以加锁和解锁。
  4. 解铃还须系铃人。加锁和解锁必须是同一个客户端,客户端自己不能把别人加的锁给解了。
pom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redis.clients</groupId>
    <artifactId>jedis</artifactId>
    <version>2.9.0</version>
</dependency>
加锁代码:
public class RedisTool {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LOCK_SUCCESS = "OK";
    /**这个参数我们填的是NX,意思是SET IF NOT EXIST,即当key不存在时,我们进行set操作;若key已经存在,则不做任何操作;*/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SET_IF_NOT_EXIST = "NX";
    /** 给这个key加一个过期的设置*/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SET_WITH_EXPIRE_TIME = "PX";
    /**
     * 尝试获取分布式锁
     * @param jedis Redis客户端
     * @param lockKey 锁  我们使用key来当锁,因为key是唯一的。
     * @param requestId 请求标识,分布式锁要满足第四个条件解铃还须系铃人,通过给value赋值为requestId,我们就知道这把锁是哪个请求加的了,在解锁的时候就可以有依据。requestId可以使用UUID.randomUUID().toString()方法生成。
     * @param expireTime 代表key的过期时间
     * @return 是否获取成功
     */
    public static boolean tryGetDistributedLock(Jedis jedis, String lockKey, String requestId, int expireTime) {
        String result = jedis.set(lockKey, requestId, SET_IF_NOT_EXIST, SET_WITH_EXPIRE_TIME, expireTime);
        if (LOCK_SUCCESS.equals(result)) {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

源码://jedis.set
  public String set(final String key, final String value, final String nxxx, final String expx,
      final int time) {
    checkIsInMultiOrPipeline();
    client.set(key, value, nxxx, expx, time);
    return client.getStatusCodeReply();
  }

总的来说,执行上面的set()方法就只会导致两种结果:1. 当前没有锁(key不存在),那么就进行加锁操作,并对锁设置个有效期,同时value表示加锁的客户端。2. 已有锁存在,不做任何操作。上面的加锁代码满足我们可靠性里描述的三个条件。首先,set()加入了NX参数,可以保证如果已有key存在,则函数不会调用成功,也就是只有一个客户端能持有锁,满足互斥性。其次,由于我们对锁设置了过期时间,即使锁的持有者后续发生崩溃而没有解锁,锁也会因为到了过期时间而自动解锁(即key被删除),不会发生死锁。最后,因为我们将value赋值为requestId,代表加锁的客户端请求标识,那么在客户端在解锁的时候就可以进行校验是否是同一个客户端。由于我们只考虑Redis单机部署的场景,所以容错性我们暂不考虑。

错误示例:
public static void wrongGetLock1(Jedis jedis, String lockKey, String requestId, int expireTime) {
    Long result = jedis.setnx(lockKey, requestId);
    if (result == 1) {
        // 若在这里程序突然崩溃,则无法设置过期时间,将发生死锁
        jedis.expire(lockKey, expireTime);
    } 
}
setnx()方法作用就是SET IF NOT EXIST,expire()方法就是给锁加一个过期时间。乍一看好像和前面的set()方法结果一样,然而由于这是两条Redis命令,不具有原子性,如果程序在执行完setnx()之后突然崩溃,导致锁没有设置过期时间。那么将会发生死锁。
网上之所以有人这样实现,是因为低版本的jedis并不支持多参数的set()方法。
解锁代码
public class RedisTool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RELEASE_SUCCESS = 1L;
    /**
     * 释放分布式锁
     * @param jedis Redis客户端
     * @param lockKey 锁
     * @param requestId 请求标识
     * @return 是否释放成功
     */
    public static boolean releaseDistributedLock(Jedis jedis, String lockKey, String requestId) {
        String script = "if redis.call('get', KEYS[1]) == ARGV[1] then return redis.call('del', KEYS[1]) else return 0 end";
        Object result = jedis.eval(script, Collections.singletonList(lockKey), Collections.singletonList(requestId));
        if (RELEASE_SUCCESS.equals(result)) {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

我们写了一个简单的Lua脚本代码。我们将Lua代码传到jedis.eval()方法里,并使参数KEYS[1]赋值为lockKey,ARGV[1]赋值为requestId。eval()方法是将Lua代码交给Redis服务端执行。那么这段Lua代码的功能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首先获取锁对应的value值,检查是否与requestId相等,如果相等则删除锁(解锁)。这个很重要,因为这可以避免误删其他客户端得到的锁,举个例子,一个客户端拿到了锁,被某个操作阻塞了很长时间,过了超时时间后自动释放了这个锁,然后这个客户端之后又尝试删除这个其实已经被其他客户端拿到的锁。所以单纯的用DEL指令有可能造成一个客户端删除了其他客户端的锁,用上面这个脚本可以保证每个客户单都用一个随机字符串’签名’了,这样每个锁就只能被获得锁的客户端删除了。那么为什么要使用Lua语言来实现呢?因为要确保上述的两个操作是原子性的。那么为什么执行eval()方法可以确保原子性,源于Redis的特性,下面是官网对eval命令的部分解释:简单来说,就是在eval命令执行Lua代码的时候,Lua代码将被当成一个命令去执行,并且直到eval命令执行完成,Redis才会执行其他命令。

错误示例:
public static void wrongReleaseLock2(Jedis jedis, String lockKey, String requestId) {        
    // 判断加锁与解锁是不是同一个客户端
    if (requestId.equals(jedis.get(lockKey))) {
        // 若在此时,这把锁突然不是这个客户端的,则会误解锁
        jedis.del(lockKey);
    }
}
如代码注释,问题在于如果调用jedis.del()方法的时候,这把锁已经不属于当前客户端的时候会解除他人加的锁。那么是否真的有这种场景?答案是肯定的,比如客户端A加锁,一段时间之后客户端A解锁,在执行jedis.del()之前,锁突然过期了,
此时客户端B尝试加锁成功,然后客户端A再执行del()方法,则将客户端B的锁给解除了。

redisson

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org.redisson</groupId>
    <artifactId>redisson</artifactId>
    <version>3.10.1</version>
</dependency>

上面我们自己实现的Redis分布式锁,其实不具有可重入性。那么下面我们先来看看Redisson中如何调用可重入锁。首先,通过配置获取RedissonClient客户端的实例,然后getLock获取锁的实例,进行操作即可。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nfig config = new Config();
    config.useSingleServer().setAddress("redis://127.0.0.1:6379");
    config.useSingleServer().setPassword("redis1234");
    final RedissonClient client = Redisson.create(config);   
    RLock lock = client.getLock("lock1");
    try{
        lock.lock();
    }finally{
        lock.unlock();
    }
}

//获取锁实例 我们可以看到client.getLock("lock1");返回的是一个RedissonLock对象。
public RLock getLock(String name) {
    return new RedissonLock(connectionManager.getCommandExecutor(), name);
}
在RedissonLock构造方法中,主要初始化一些属性。
public RedissonLock(CommandAsyncExecutor commandExecutor, String name) {
    super(commandExecutor, name);
    //命令执行器
    this.commandExecutor = commandExecutor;
    //UUID字符串
    this.id = commandExecutor.getConnectionManager().getId();
    //内部锁过期时间
    this.internalLockLeaseTime = commandExecutor.
                getConnectionManager().getCfg().getLockWatchdogTimeout();
    this.entryName = id + ":" + name;
}

加锁:当我们调用lock方法,定位到lockInterruptibly。在这里,完成了加锁的逻辑。
public void lockInterruptibly(long leaseTime, TimeUnit uni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当前线程ID
    long threadId = Thread.currentThread().getId();
    //尝试获取锁
    Long ttl = tryAcquire(leaseTime, unit, threadId);
    // 如果ttl为空,则证明获取锁成功
    if (ttl == null) {
        return;
    }
    //如果获取锁失败,则订阅到对应这个锁的channel
    RFuture<RedissonLockEntry> future = subscribe(threadId);
    commandExecutor.syncSubscription(future);

    try {
        while (true) {
            //再次尝试获取锁
            ttl = tryAcquire(leaseTime, unit, threadId);
            //ttl为空,说明成功获取锁,返回
            if (ttl == null) {
                break;
            }
            //ttl大于0 则等待ttl时间后继续尝试获取
            if (ttl >= 0) {
                getEntry(threadId).getLatch().tryAcquire(ttl, TimeUnit.MILLISECONDS);
            } else {
                getEntry(threadId).getLatch().acquire();
            }
        }
    } finally {
        //取消对channel的订阅
        unsubscribe(future, threadId);
    }
    //get(lockAsync(leaseTime, unit));
}

如上代码,就是加锁的全过程。先调用tryAcquire来获取锁,如果返回值ttl为空,则证明加锁成功,返回;如果不为空,则证明加锁失败。这时候,它会订阅这个锁的Channel,等待锁释放的消息,然后重新尝试获取锁。流程如下:

获取锁:获取锁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接下来就要看tryAcquire方法。在这里,它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带有过期时间的锁,一种是不带过期时间的锁。
private <T> RFuture<Long> tryAcquireAsync(long leaseTime, TimeUnit unit, final long threadId) {

    //如果带有过期时间,则按照普通方式获取锁
    if (leaseTime != -1) {
        return tryLockInnerAsync(leaseTime, unit, threadId, RedisCommands.EVAL_LONG);
    }
    
    //先按照30秒的过期时间来执行获取锁的方法
    RFuture<Long> ttlRemainingFuture = tryLockInnerAsync(
        commandExecutor.getConnectionManager().getCfg().getLockWatchdogTimeout(),
        TimeUnit.MILLISECONDS, threadId, RedisCommands.EVAL_LONG);
        
    //如果还持有这个锁,则开启定时任务不断刷新该锁的过期时间
    ttlRemainingFuture.addListener(new FutureListener<Long>()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ionComplete(Future<Long> future) throws Exception {
            if (!future.isSuccess()) {
                return;
            }

            Long ttlRemaining = future.getNow();
            // lock acquired
            if (ttlRemaining == null) {
                scheduleExpirationRenewal(threadId);
            }
        }
    });
    return ttlRemainingFuture;
}

接着往下看,tryLockInnerAsync方法是真正执行获取锁的逻辑,它是一段LUA脚本代码。在这里,它使用的是hash数据结构。

<T> RFuture<T> tryLockInnerAsync(long leaseTime, TimeUnit unit,     
                            long threadId, RedisStrictCommand<T> command) {

        //过期时间
        internalLockLeaseTime = unit.toMillis(leaseTime);

        return commandExecutor.evalWriteAsync(getName(), LongCodec.INSTANCE, command,
                  //如果锁不存在,则通过hset设置它的值,并设置过期时间
                  "if (redis.call('exists', KEYS[1]) == 0) then " +
                      "redis.call('hset', KEYS[1], ARGV[2], 1); " +
                      "redis.call('pexpire', KEYS[1], ARGV[1]); " +
                      "return nil; " +
                  "end; " +
                  //如果锁已存在,并且锁的是当前线程,则通过hincrby给数值递增1
                  "if (redis.call('hexists', KEYS[1], ARGV[2]) == 1) then " +
                      "redis.call('hincrby', KEYS[1], ARGV[2], 1); " +
                      "redis.call('pexpire', KEYS[1], ARGV[1]); " +
                      "return nil; " +
                  "end; " +
                  //如果锁已存在,但并非本线程,则返回过期时间ttl
                  "return redis.call('pttl', KEYS[1]);",
        Collections.<Object>singletonList(getName()), 
                internalLockLeaseTime, getLockName(threadId));
    }


这段LUA代码看起来并不复杂,有三个判断:
通过exists判断,如果锁不存在,则设置值和过期时间,加锁成功
通过hexists判断,如果锁已存在,并且锁的是当前线程,则证明是重入锁,加锁成功
如果锁已存在,但锁的不是当前线程,则证明有其他线程持有锁。返回当前锁的过期时间,加锁失败

加锁成功后,在redis的内存数据中,就有一条hash结构的数据。Key为锁的名称;field为随机字符串+线程ID;值为1。如果同一线程多次调用lock方法,值递增1。

127.0.0.1:6379> hgetall lock1
1) "b5ae0be4-5623-45a5-8faa-ab7eb167ce87:1"
2) "1"
解锁:我们通过调用unlock方法来解锁。
public RFuture<Void> unlockAsync(final long threadId) {
    final RPromise<Void> result = new RedissonPromise<Void>();
    
    //解锁方法
    RFuture<Boolean> future = unlockInnerAsync(threadId);

    future.addListener(new FutureListener<Boolean>()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ionComplete(Future<Boolean> future) throws Exception {
            if (!future.isSuccess()) {
                cancelExpirationRenewal(threadId);
                result.tryFailure(future.cause());
                return;
            }
            //获取返回值
            Boolean opStatus = future.getNow();
            //如果返回空,则证明解锁的线程和当前锁不是同一个线程,抛出异常
            if (opStatus == null) {
                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 cause = 
                    new 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
                        attempt to unlock lock, not locked by current thread by node id: "
                        + id + " thread-id: " + threadId);
                result.tryFailure(cause);
                return;
            }
            //解锁成功,取消刷新过期时间的那个定时任务
            if (opStatus) {
                cancelExpirationRenewal(null);
            }
            result.trySuccess(null);
        }
    });

    return result;
}

然后我们再看unlockInnerAsync方法。这里也是一段LUA脚本代码。
protected RFuture<Boolean> unlockInnerAsync(long threadId) {
    return commandExecutor.evalWriteAsync(getName(), LongCodec.INSTANCE, EVAL,
    
            //如果锁已经不存在, 发布锁释放的消息
            "if (redis.call('exists', KEYS[1]) == 0) then " +
                "redis.call('publish', KEYS[2], ARGV[1]); " +
                "return 1; " +
            "end;" +
            //如果释放锁的线程和已存在锁的线程不是同一个线程,返回null
            "if (redis.call('hexists', KEYS[1], ARGV[3]) == 0) then " +
                "return nil;" +
            "end; " +
            //通过hincrby递减1的方式,释放一次锁
            //若剩余次数大于0 ,则刷新过期时间
            "local counter = redis.call('hincrby', KEYS[1], ARGV[3], -1); " +
            "if (counter > 0) then " +
                "redis.call('pexpire', KEYS[1], ARGV[2]); " +
                "return 0; " +
            //否则证明锁已经释放,删除key并发布锁释放的消息
            "else " +
                "redis.call('del', KEYS[1]); " +
                "redis.call('publish', KEYS[2], ARGV[1]); " +
                "return 1; "+
            "end; " +
            "return nil;",
    Arrays.<Object>asList(getName(), getChannelName()), 
        LockPubSub.unlockMessage, internalLockLeaseTime, getLockName(threadId));

}

如上代码,就是释放锁的逻辑。同样的,它也是有三个判断:
如果锁已经不存在,通过publish发布锁释放的消息,解锁成功
如果解锁的线程和当前锁的线程不是同一个,解锁失败,抛出异常
通过hincrby递减1,先释放一次锁。若剩余次数还大于0,则证明当前锁是重入锁,刷新过期时间;若剩余次数小于0,删除key并发布锁释放的消息,解锁成功

至此,Redisson中的可重入锁的逻辑,就分析完了。但值得注意的是,上面的两种实现方式都是针对单机Redis实例而进行的。如果我们有多个Redis实例,请参阅Redlock算法。该算法的具体内容,请参考REDIS distlock -- Redis中国用户组(CRUG)

Redis为什么这么快?Redis的线程模型与Redis多线程

一、Redis有多快?

Redis是基于内存运行的高性能 K-V 数据库,官方提供的测试报告是单机可以支持约10w/s的QPS

二、Redis为什么这么快?

(1)完全基于内存,数据存在内存中,绝大部分请求是纯粹的内存操作,非常快速,跟传统的磁盘文件数据存储相比,避免了通过磁盘IO读取到内存这部分的开销。

(2)数据结构简单,对数据操作也简单。Redis中的数据结构是专门进行设计的,每种数据结构都有一种或多种数据结构来支持。Redis正是依赖这些灵活的数据结构,来提升读取和写入的性能。

(3)采用单线程,省去了很多上下文切换的时间以及CPU消耗,不存在竞争条件,不用去考虑各种锁的问题,不存在加锁释放锁操作,也不会出现死锁而导致的性能消耗。

(4)使用基于IO多路复用机制的线程模型,可以处理并发的链接。

Redis 基于 Reactor 模式开发了自己的网络事件处理器,这个处理器被称为文件事件处理器 file event handler。由于这个文件事件处理器是单线程的,所以Redis才叫做单线程的模型,但是它采用IO多路复用机制同时监听多个Socket,并根据Socket上的事件来选择对应的事件处理器进行处理。文件事件处理器的结构包含4个部分,线程模型如下图:

多个Socket
IO多路复用程序
文件事件分派器
事件处理器(命令请求处理器、命令回复处理器、连接应答处理器)

多个 Socket 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操作,每个操作对应不同的文件事件,但是IO多路复用程序会监听多个Socket,将Socket产生的事件放入队列中排队,事件分派器每次从队列中取出一个事件,把该事件交给对应的事件处理器进行处理。

Redis客户端对服务端的每次调用都经历了发送命令,执行命令,返回结果三个过程。其中执行命令阶段,由于Redis是单线程来处理命令的,所有每一条到达服务端的命令不会立刻执行,所有的命令都会进入一个队列中,然后逐个被执行。并且多个客户端发送的命令的执行顺序是不确定的。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不会有两条命令被同时执行,不会产生并发问题,这就是Redis的单线程基本模型。

多路I/O复用模型是利用 select、poll、epoll 可以同时监察多个流的 I/O 事件的能力,在空闲的时候,会把当前线程阻塞掉,当有一个或多个流有 I/O 事件时,就从阻塞态中唤醒,然后程序就会轮询一遍所有的流(epoll 是只轮询那些真正发出了事件的流),并且依次顺序的处理就绪的流,这种做法就避免了大量的无用操作。

这里“多路”指的是多个网络连接,“复用”指的是复用同一个线程。采用多路 I/O 复用技术可以让单个线程高效的处理多个客户端的网络IO连接请求(尽量减少网络 IO 的时间消耗)

(5)Redis直接自己构建了VM 机制 ,避免调用系统函数的时候,浪费时间去移动和请求

三、为什么Redis是单线程?

这里我们强调的单线程,指的是网络请求模块使用一个线程来处理,即一个线程处理所有网络请求,其他模块仍用了多个线程。

那为什么使用单线程呢?官方答案是:因为CPU不是Redis的瓶颈,Redis的瓶颈最有可能是机器内存或者网络带宽。既然单线程容易实现,而且CPU不会成为瓶颈,那就顺理成章地采用单线程的方案了。

但是,我们使用单线程的方式是无法发挥多核CPU 性能,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在单机开多个Redis 实例来解决这个问题

四、Redis6.0 的多线程?

1、Redis6.0 之前为什么一直不使用多线程?

Redis使用单线程的可维护性高。多线程模型虽然在某些方面表现优异,但是它却引入了程序执行顺序的不确定性,带来了并发读写的一系列问题,增加了系统复杂度、同时可能存在线程切换、甚至加锁解锁、死锁造成的性能损耗。

2、Redis6.0 为什么要引入多线程呢?

因为Redis的瓶颈不在内存,而是在网络I/O模块带来CPU的耗时,所以Redis6.0的多线程是用来处理网络I/O这部分,充分利用CPU资源,减少网络I/O阻塞带来的性能损耗。

3、Redis6.0 如何开启多线程?

默认情况下Redis是关闭多线程的,可以在conf文件进行配置开启:

io-threads-do-reads yes

io-threads 线程数

“##”官方建议的线程数设置:4核的机器建议设置为2或3个线程,8核的建议设置为6个线程,线程数一定要小于机器核数,尽量不超过8个。

4、多线程模式下,是否存在线程并发安全问题?

如图,一次redis请求,要建立连接,然后获取操作的命令,然后执行命令,最后将响应的结果写到socket上。

在redis的多线程模式下,获取、解析命令,以及输出结果着两个过程,可以配置成多线程执行的,因为它毕竟是我们定位到的主要耗时点,但是命令的执行,也就是内存操作,依然是单线程运行的。所以,Redis 的多线程部分只是用来处理网络数据的读写和协议解析,执行命令仍然是单线程顺序执行,也就不存在并发安全问题。

  • 2
    点赞
  • 2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