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 RDU 悬置系统为研 究对 象,建立其 六自由度刚体振动模 型,运用MATLAB 软件编写刚体模 态和解 耦率的计算程序 。通过调整 RD U 悬置刚 度实现了模态分 离和能量解耦的优化设计,并将计算结果与 ADAMS 仿真结果进行比对, 两者的一致 性验证了计算 程序的准确性。考虑到 RD U 悬置刚度的制造 误差,在刚度误差范围内对解耦率进行灵敏度分析 , 结果表明刚度优化后的RD U悬置解耦率具有较 强的 鲁棒性。 关键词:RDU 刚体模 态 能量解耦鲁棒性
1 引言 RDU(Rear Drive Unit) 为断开式后驱动单元, 与独立悬架配合使用。采用独立悬架的车辆左右 车轮的跳动没有直接的相互影响,可减少车身的 倾斜和振动,有利于提高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乘 坐舒适性叽 因此,越来越多的车辆使用RDU 和独立悬架的结构形式。若 RDU 与车架硬连接,从地面传递来的振动和齿轮啃合产生的振动都会通过 车架传递至车内 ,造成整 车 NVH 性能较差,引起客户抱怨。为此,在 RDU 与车架之间需设计悬置系统来隔离振动, 本文以某后驱 MPV 车型 的RDU悬置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悬置系统的优化来改善整车的NVH 性能,提高整车舒适性。
2 系统概述 RDU悬置系统包含 RDU 及其与车架的连接部分-—悬置,如图 1 所示。RDU 悬置的主要作用为支撑 限位及隔振。悬置作为承载元件,必须 能够承受RDU 的质量及作用在RDU 壳体上的静扭矩,保证其不会发生较大的静位移而影响正常工作。悬置应具备限制 RDU 位移的能力 ,防 止RDU 壳体与副车架的直接碰撞。悬置连接 RDU和车架,最重要的功能为隔振,不仅要阻止振动从RDU 向车架传递 ,也 要阻止振动从路 面向 RDU传递。
图 1 RDU 悬置系统 常见的 RDU 悬置系统有三点布置式和四 点布置式两种。三点式悬置因重量小,成本低,占用空间小,维修方便而被广泛采用。但当传动系传递的扭矩较大时,三点式单个悬置的载荷过大 ,耐久性差,故需采用四点式悬置布置。因此,悬置布置应综合考虑承载、布置空间、成本、可靠性、NVH 等因素。
图 2 RDU 悬置系统的六自由度模型
3 模型建立
3.1 RDU 悬置系统的刚体模态 连接 RDU 与副车架的悬置通常为橡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