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敬彬梁敬弘兄弟出品
往期回顾
小余买鱼与数据库优化【1】诊断与改进
小余买鱼与数据库优化【2】需求与设计
小余买鱼与数据库优化【3】资源的利用
在前三集中,我们跟随小余学习了诊断与改进、需求与设计及资源的利用。今天,我们将看到优化思维的最高境界——超越表面需求,直击本质,挖掘出真正的需求。
小余买鱼4—真正的需求
又过了一个月,妈妈又准备让小余买草鱼来招待刚上门做客的大舅了,不过因为离晚饭时间很近了,妈妈希望能在20分钟内买好鱼,而此时家附近的农贸市场依然没有开张,小余判断,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了,不过小余还是开动了脑筋。最终居然让妈妈满意的点点头。你们谁能猜到小余做了什么事吗?
我估计谁也猜不到这次小余怎么让妈妈满意了.让我来直接公布答案吧。答案就是:最终小余让妈妈别买鱼了,用冰箱里的牛肉做水煮肉片。
《小余买鱼4》说完了,好听吗?(喂,老弟,老弟,你干嘛,别冲动。。。。救命。。。。)
其实这次小余很不简单,居然让妈妈改变了需求,从买鱼改为了直接用冰箱里的肉。其实小余是真正成长起来了。他并没有帮妈妈改变需求,而是帮妈妈一起发掘了真正的需求!
超越表面需求:挖掘真正的目标
小余的第四次经历带来了全新的视角:有时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不是努力满足表面需求,而是探索背后的本质目标。
妈妈表面需求是"20分钟内买回草鱼",但小余通过思考发现真正需求是"为大舅准备一道美味的主菜"。妈妈想要展现手艺,与家人共享美味,而水煮活鱼和水煮牛肉对达成这一目标同样有效。鱼在时间限制内难以买到,而冰箱里现成的牛肉成为完美替代方案。
这种需求理解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 表面需求:“买回草鱼”
- 约束条件:“20分钟内”
- 本质需求:“准备美味主菜招待客人”
小余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他超越了前两个层次,直达本质需求。他运用了关键的需求挖掘技巧:
- 质疑表面要求,思考背后目的
- 考虑整体情境(时间紧迫、招待客人)
- 基于本质需求寻找替代方案
- 提出合理建议并有效沟通
这种思维转变是优化工作中最高级的技巧之一。通常我们忙于满足明确提出的需求,却很少停下来问:“这真的是用户想要的吗?有没有更好的方式达成同样目的?”
这个故事很重要,在后面的优化中将会有不少落地的案例来说明。这里看来对设计中的理解需求做了完善,应该有一个"理解真正需求"
小余买鱼全系列对比与启示
通过这四个故事,我们看到小余的成长轨迹:从被动执行→学会规划→考虑场景→理解本质需求。这正是一个优化专家成长的必经之路。
未完待续…
小余买鱼与数据库优化【5】——买鱼买出方法论
系列回顾
“大白话人工智能” 系列
“数据库拍案惊奇” 系列
“世事洞明皆学问” 系列
三分钟讲述个人感悟——感恩,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