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敬彬梁敬弘兄弟出品
上集回顾
高考赋分制解析——从理解规则到计算实践,一文读懂!(上)
4. 赋分制公式
熊猫老师:“其实就是把考生在原始分中的排位,平移到赋分的分数段中。用一个公式来表达这个转换过程:
赋分 = 等级下限分 + [(原始分 - 等级原始分下限) ÷ (等级原始分上限 - 等级原始分下限)] × (等级上限分 - 等级下限分)
”
李爸(沉默了许久):哦,我终于看懂了,其实就是保持比例关系:你在原始分区间里走了多少比例的路,就在赋分区间里走多少比例的路。"
熊猫老师:"李爸丫霸!,这么快就搞明白了。来,接下来我们应用公式算算张丫霸的赋分。他虽然才63分,但是属于A级,而且还不是A级最低的,所以他已经确保超过86分,至于到底能超多少,就得看他比最低分高多少了。套入公式计算如下。
张丫霸(63)的原始分
= 等级下限分+[(原始分-等级原始分下限)÷(等级原始分上限-等级原始分下限)]×(等级上限分-等级下限分)
= 86 + [(63 - 60) ÷ (66 - 60)] × (100 - 86)
= 86 + [3 ÷ 6] × 14
= 86 + 7
= 93
也就是说,张丫霸化学成绩经过赋分转换后,从原始的63分变成了93分!"
小明:“哇,整整提高了30分!”
熊猫老师微笑解释:"是的,这正是赋分制的调节作用。你63分在A级原始分范围内的相对位置,对应到了A级赋分范围内的93分。
小林恍然大悟:"其实总分第一即满分的规矩,通过代公式也能计算得到,牛学神66分同时也是最高分,带入公式计算会发现,(66 - 60) ÷ (66 - 60)=1,然后86+1× 14=100分。
"小林牛啊!"熊猫表扬道,“是的,赋分制的核心即等比例转换,保证了不同难度科目可比,同时保留了同学们之间的实力差距。接下来,大家一起算算其他同学的赋分吧。”
5. 赋分制实现与问答
下课铃声即将响起。“大家好,我公布答案了。” 说罢,熊猫老师将答案输出如下。
"最后,让我们来解答一些关于赋分制的常见问题。"墙上立刻展开了几张彩色问题卡片,熊猫老师一一回答:
“Q1:赋分会拉近学生之间的差距吗?”
“A1:不会改变相对顺序。在同一等级内,原始分排名第一的学生,赋分后仍排名第一。赋分只改变不同科目之间的可比性,不改变同科目学生间的相对位置。”
“Q2:如果某个等级只有一名考生怎么办?”
"A2:这样该同学是这个等级的最高分也是最低分,有点复杂了,可能要结合全部考生的情况来判断,比如该同学是全省最后一名,就应该是E级的最低分。”
“Q3:跨等级边界处的分数会有断层吗?”
“A3:会有轻微断层。例如原始分相差1分,如果刚好跨等级,赋分可能相差较大。这是等级赋分制度的特点,也反映了综合素质评价的阶梯性。”
…
总结
下课铃声响起,熊猫老师站在讲台中央,满意地看着已经理解赋分制的同学们。
“今天我们学习了高考赋分制的全部内容,从它的来源到具体计算方法。记住这几个要点: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科需要赋分转换;按全省排名分为A-E五级;每个等级内,通过等比例转换计算最终赋分。”
小明:“熊猫老师,我终于明白了赋分制的意义,不再担心选科吃亏了!”
熊猫老师笑着点点头:“理解赋分机制后,希望大家能更科学地进行选科规划,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科目,在高考中发挥最佳水平!”
李爸:熊猫老师,开发出赋分制这样的应用,难度大吗?
"细节是关键!"熊猫老师笑了笑,“ 需要我们对需求有周全的考虑,能涵盖各种边界的设定、异常情况的处理等,做到可追溯性、可扩展性其实并不容易。下一次,我尝试和大家探讨探讨如何写出高效健壮的SQL,来模拟赋分制的系统实现。
李爸:太好了!我是IT从业人员,下次我叫上几个同事一起来和您探讨赋分制的实现。孩子们,等你们高考结束后,可以跟着熊猫老师学SQL哦。
注:
- 限于篇幅,本文以福建省为例,外省赋分制的政策以当地教育部门公告为准;
- 限于篇幅,赋分制有很多需求上的细节这里没有展开,这些内容将放在下期。
高考赋分制解析——从理解规则到计算实践,一文读懂!(原文链接)
系列回顾
“大白话人工智能” 系列
“数据库拍案惊奇” 系列
“世事洞明皆学问” 系列
三分钟讲述个人感悟——感恩,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