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 :开放系统互联模型
OSI:7层结构/功能
应用层:应用程序/原始数据
表示层:格式/压缩/加密
会话层:会话/全双工/半双工
传输层:分段/重组/端口号
网络层:IP地址/寻址/路由
数据链路层:MAC地址/局域网
物理层:传输介质/比特流
TCP/IP:5层结构/功能/协议
应用层:应用程序/原始数据/格式/压缩/加密会话/全双工/半双工
协议:SSH远程登录 FTP文件传输协议 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 POP3 邮局协议
传输层:分段/重组/端口号
协议:TCP 传输控制协议 UDP 用户数据协议
网络层:IP地址/寻址/路由
协议:IP 网络协议 ARP 地址解析协议 ICMP 因特网控制消息协议
数据链路层:MAC地址/局域网
协议: HDLC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 PPP 点到点协议 SLIP 串行线路IP
物理层:传输介质/比特流
TCP/IP:4层结构/功能
应用层:应用程序/原始数据/格式/压缩/加密会话/全双工/半双工
传输层:分段/重组/端口号
网络层:IP地址/寻址/路由
网络接口层:MAC地址/局域网/传输介质/比特流
TCP/IP:数据单元/DU
应用层数据:AP DU(应用协议数据单元)
传输层数据:segment DU (分段数据)
网络层数据:packet DU (包数据)
数据链路层数据:frame DU (帧数据)
物理层数据:bit DU (比特数据)
封装和解封装
一、数据封装过程
1、用户信息转换为数据,以便在网络上传输。
2、数据转换为数据段,并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主机之间建立一条可靠的连接。
3、数据段转换为数据包或数据报,并在报头中放上逻辑地址,这样每一个数据包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络进行传输。
4、数据包或数据报转换为帧,以便在本地网络中传输。在本地网段上,使用硬件地址唯一标识每一台主机。
5、帧转换为比特流,并采用数字编码和时钟方案。
二、数据解封装的过程
仍然以OSI模型为例来说明数据解封装的过程。数据的接收端从物理层开始,进行与发送端相反的操作,称为“解封装”,如下图所示,最终使应用层程序获取数据信息,使得两点之间的一次单向通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