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算法原理_孙略 | 雪花工场

原文发表于《中国摄影》杂志2019年第1期,是为专题“2019:科学世界影像漫游”的一部分。图文作者均为孙略。

孙略1976年生于北京,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博士、副教授。长期从事影像创作及影像技术理论研究工作,《停顿的虚像》《静止的电影》《扭曲的时间》和《雪花工场》等作品先后发表于《中国摄影》等杂志,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

ff88136a60bdf4c2b5d41d6d488bebd0.png

摄影是一种转化,或者多种转化。

摄影将三维现实世界转换为二维平面上的图像,这种图像是由染料或者其它物质堆积而成,此类转化将随着时间而不断变化的光转化为静态的图像(由物质构成),将动态的现实固定为静态的印记。人们本能地信任这种转化,认为形成的图像和现实世界是一般无二的,相信照相机将现实与其形成的图像对等地链接在一起;人们认为这种链接是机械的,既然是机械的,似乎就是可信的,这种可信亦似乎被反复证明是成立的。

f8e7375a4aa7b6b8b01ed244b7ea2f97.png

78eee2a3f2c19e13d61671d24a53fb52.png

摄影的另一种转化发生在传播过程中,观者或受众在阅读照片时,心中产生了各种解读,照片自身所产生的含义或感观不断发酵、演化;只要照片还在传播,此种转化就不断发生,传播中的转化往往发生在许多含混的、不明的含义和感观之间,很难说清转化的前后对象,能确定的只是转化的发生。实际上,一张照片一旦形成,在传播过程中就会自我繁衍,自成一体,与当初形成它的那个现实之间仅仅被照相机这个机械装置证明了其关联性。事实上,对照片所谓真实性的讨论是没有结果的,但并不徒劳,因为讨论本身使得摄影这个媒介不断演化,本质上还是人们观念的演进。

世界上没有什么不是运动的,即使是一张尘封于角落的静止的照片,只要它被想

  • 1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