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D红盘 +群晖NAS 你视频剪辑道路上的必备之物
2020-04-17 16:12:45
5点赞
19收藏
6评论
你是AMD Yes党?还是intel和NVIDIA的忠实簇拥呢?最新一届#装机大师赛#开始啦!本次装机阵营赛分为3A红组、intel NVIDIA蓝绿组、混搭组还有ITX组,实体or虚拟装机都能参与,可使用值得买定制化DIY装机工具在文中展现配置单!每个小组均有精美礼品,优秀文章还可角逐装机大师终极大奖,点击参与<<<
作为一个日常爆肝的居家视频工作者,为了方便后期剪辑,拍摄记录的视频素材都会要求尽可能的清晰,外出拍摄以4K视频为主,而游戏类视频都是60帧打底,高清高刷新的视频素材在剪辑是能让我尝试更多效果,但这也让我的电脑硬盘容量开始捉襟见肘。
由于4K视频,高刷新视频的体积太多,会占用非常多的硬盘空间,看着日渐标红的磁盘,开始意识到作为视频工作者,一套完善的大容量外置存储设备NAS是视频工作者必不可少的装备。
虽然现在的电脑机箱很多都拥有容纳多块硬盘的能力,但这类全塔机箱体积往往都非常大,更重要的是,在机箱中增加硬盘,只能固定在这台电脑上前进行剪辑和素材浏览,如果闲时想要躺在沙发上或者客厅进行些简单的初步剪辑会非常麻烦,这也是我为什么要购置一台群晖NAS DS 1618+作为我个人的视频素材存储集中存储设备的最主要原因。
这台NAS设备都是用于存储我的日常拍摄的视频素材,不光内部数据重要,NAS本身也并不便宜,所以之前购买之前也到做了些功课。
NAS设备一般都是多硬盘位组阵列来使用,需要7*24小时不停的运转,普通机械硬盘在长时间运转后容易积攒错误,一旦其中一块硬盘遇到错误造成硬盘弹出,那会或许会丢失一整套NAS设备中的视频数据。更何况多盘位系统出错的概率成指数增长,对于我来说,这种损失肯定是承担不起。
所以NAS运行的稳定性能是极其重要的,所以我选择4块容量为4T的西部数据红盘,经过NAS专属优化的机械硬盘组成Raid5阵列,实际可用容量12T,有4T的冗余预防其中一块盘挂掉,这样我就可以享受多盘加速的同时,又不必过多担心视频素材丢失。
相较于常规机械硬盘,西部数据红盘的最高读写速度能够达到200M/s,但我并不满足于4块机械硬盘组Raid5后的读写速度,而DS 1618+共有6个盘位,其中有4个盘位被我用来作为主要存储区域,还剩下2个盘位,所以这里就被我用来当做缓存专用区域。
之前购买的两块500G固态硬盘就组成raid 1,搭建成500G容量的缓存,这样就能同时满足我对存储设备高读写速度与高容量的双向追求。
接下来就实际测试下这一套外置视频素材存储设备会有怎样的表现,这里我为剪辑主力机准备了一块万兆网卡,以保证视频主力机能满血接驳这台高速外置存储设备。
首先使用CrystalDiskMark和ATTO Disk Benchmark这两款各位经常能见到测速软件进行测试,经过测试这套外置存储设备的读取速度上可以达到1.2GB/S,而写入速度在400M/S,速度远超我之前电脑中的机械硬盘。读写速度正好缓存盘的最高速度,也达到万兆网卡的上限,不存在读写性能过甚或者性能受限的问题。
这里我也解释下为什么读写速度会相差这么多:因为Raid 1特性,写入文件时是将一个文件同时写入两块盘,一块硬盘作为备份,而读取的时候直接调用来从两块盘中读取数据,从而造成了读取性能是写入性能的两倍的性能。
而在实际拷贝时,速度也如同理论软件测试一样能够接近理论测试速率,读取速度上可以达到1.11GB/S,而写入速度在367M/s。 当然,如果你懂得一点硬盘基础,应该会知道如果读写的文件超过缓存盘的大小,那么速度就会降回至设备的"真实速度",不过呢,我搭建的这套外置存储设备的缓存大小足足有500G,对于来说我,肯定不会有单次超过500G的视频素材进行读写,所以我日常的所有剪辑操作都可以在高速缓存中进行,享受1000M/s的高速读取快感,并坐拥12T的超大容量。
而转移到笔记本这些移动设备时,其读写性能就取决于笔记本网卡的速率了,毕竟笔记本网卡不像台式一样,能随意更换个万兆网卡。以我的笔记本为例,现在正好处于普及WIFI6 的过程,有很多笔记本就采用英特尔的AX200网卡,我的笔记本也就是这一款,在局域网中,无线链接也能有180m/s左右的带宽,虽然速度比主力机前兆每秒的速率差很多,但已经能够让我在电脑桌之外的地方流畅浏览处理这些高清素材。
选择搭建一套NAS存储设备确实要投入一笔不小的资金,这一套高速存储设备下来都相当于一台高配游戏整机了,但这套存储设备带来的体验却是完全不一样,在主力机上能拥有近乎固态硬盘的畅快读写速度,还让我从台式电脑前的那2平米空间,搬到整个房间,工作体验有了巨大的变化,感觉自己每天都能肝到第二天天明。
不过存储设备最重要的还是整套系统的稳定性,数据丢失了速度再高也没有用,而选择了NAS专用红盘再搭配Raid 5阵列技术就是稳定性与经济性之间的最佳平衡点,存储的素材放心扔里面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