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折线平移算法_第13篇. 地图交互背后的算法实践

手写地理信息组件系列 第13篇图形点选中的算法应用难度指数:★★★★☆

Review:

上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尝试使用DirectX对MapControl做的一次增强实现,即使用显卡加速对GDI+的绘图效率做的一次优化提升。

本篇,将继续回到GIS组件的原理上来,为排除非必要的复杂性,仍继续使用简洁易用的GDI+绘图方式,并尝试说明在图形点选中,涉及到的算法应用。

图形点选时发生了什么

简单梳理下前期介绍的地图绘图过程:

按照shapefile的文件规范,按序读取坐标信息。按照图形类型及属性构造点线面,形成要素和图层,最终在MapControl之上形成展示。

通常意义上讲,图形点选指的就是要素点选

例如在地图上,黄河可以被认为是一个线要素。在地图交互中,黄河九曲,但只要选中线上任意位置,整个黄河线图形都会被高亮。

那么如何实现这一过程的呢,现在就以线为例来说明:

首先,在线文件被读取到内存的过程中,会按照指定的节点数量形成多个要素。

每个要素中的图形包含相应节点数量的连续坐标串,也就是形成了折线。

那么只要我们选中了折线中的任意一条线段,就能选中整个图形。

由此,实现了图形点选的关键过程。

点线距离计算

429a0bde175043d684ec70178fff2614.png

这是计算点-折线距离的典型情形。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无法保证每次点选都能准确的落在线段上,所以通过设置一个误差范围(一般为几个像素),来允许图形能被合理的选中。

那么只要点到某个线段的最短距离在误差范围内,即可视为选中。

观察上面的点-线距离关系,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1. 点C在AB向量的负方向

2. C在AB向量的正方向

3. C在AB线段的垂线落在AB上

情况1:

9580c5de832a26ba4beaf0a20b51024e.png

观察此种情况,点在向量左侧时,必然会形成一个钝角,这个时候,线段即是点到线段的最短距离。

那么我们只需要证明为钝角就能达到目的。

根据向量的点乘公式: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