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通用技术86
目前,统编语文教材正有序地在全国各地使用。原先使用的各个版本的语文教材将逐步退出课堂。但,这些“旧教材”还有着一定的价值。这儿,提三个使用小建议。
1.可以作为“1+X”阅读的资源
所谓的“1+X”阅读,是指学习一篇课文后,再来读一篇或几篇文章,以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促进对课内知识的学习与巩固,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些拓展阅读的文章从哪儿找呢?——老版本的教材提供了较为合适的资源。譬如,学习统编教材三上的《秋天的雨》,就可以让学生读读沪教版教材三下的《春天的小雨滴滴滴》。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秋天的雨”与“春天的雨”的不同特点。相对于其他形形色色的拓展资料,教材中的文本质量显然是最值得信赖的。
2.可以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资料
我认识一位家长,她的女儿现在上三年级。她从网上购买了好多版本的语文教材,有人教版、语文S版、鄂教版、苏教版、湘教版等。当她把教材推荐给孩子时,孩子如获至宝,特别喜欢阅读。问其原因,她的回答很有意思:一是很短,指的是每篇课文不长,读上去没有任何负担;二是很美,指的是教材的呈现方式,图文结合。读读课文、看看插图已成为她的阅读习惯了。我想,应该还有两个原因:一是适切,不同版本的教材也都是根据课程标准和这个年级的孩子学情来编写的;二是优质,要知道,选入教材的文本都是编者精挑细选的佳作哦。
3.可以作为检测阅读能力的素材
命题人经常为寻找检测卷中的阅读分析题而感到头疼。其实,有一条很好的路径,那就是从其他版本的教材中去找素材。我们还可以从教材文本后面的练习中找到一些命题的参考,而这大多是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应知应会。譬如,我们可以把《贺年片》(语文S版二上)作为二年级检测卷的“课外阅读”内容,并参考课后的两道练习题来设计检测题:一是关于“当做”“应当”“宝藏”“捉迷藏”的多音字辨音;二是理解与表达:“你喜欢什么颜色的贺年片?跟诗人爷爷说说心里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