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 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 必修课 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学分: 制订人: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计算机网络基础》属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与实操紧密联系的课程。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是《计算机文化基础》,后续课程为路由、交换、广域网和无线安全等课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从计算机网络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岗位技能要求为中心,组成多个教学项目;每个以项目、任务为中心的教学单元都结合实际,目的明确。教学过程的实施采用“理实一体”的模式。理论知识遵循“够用为度”的原则,将考证和职业能力所必需的理论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各教学单元中。边讲边学、边学边做,做中学、学中做,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加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任务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的网络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将来更深入的学习。本课程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团队协作的职业精神和诚实,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品质,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
掌握七层结构的划分、每一层的具体作用。
掌握编址技术。
初步掌握通信网络基础知识。
初步掌握网络规划和布线。
掌握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和调试;
()能力目标
掌握网络的七层结构,初步学会网络分析工具的使用,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网络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掌握网络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网络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网络的构建能力
掌握路由器的使用,培养学生使用网络互联设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素质目标
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攻克难关,自强不息的优良品质;
使学生热爱所学专业,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生活在网络为中心的世界
(一)教学目标
描述网络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描述数据网络在以人为本的网络中的角色;确定任意数据网络的关键组件;确定融合网络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描述网络体系结构的特征:容错能力、可扩展性、服务质量以及安全性。
(二)教学内容
在以网络为中心的世界相互通信;通信 - 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网络为平台;的体系结构;网络的发展趋势。
(三)重点、难点
重点:的体系结构
(四)本单元教学设计
建议任课教师根据本单元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理论结合实际,重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第二单元 跨越网络的通信
(一)教学目标
描述网络的结构,包括成功通信所需的设备和介质;说明协议在网络通信中的功能;说明使用分层模型来描述网络功能的优点;描述以下两种公认网络模型中每一层的作用: 模型和模型;说明编址和命名方案在网络通信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
通信平台;、和网际网络;协议;使用分层模型;网络编址
(三)重点、难点
重点:、和网际网络
难点:网络编址
(四)教学设计建议
建议任课教师根据本单元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理论结合实际,重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第三单元 应用层功能和协议
(一)教学目标
描述 模型的上三层功能如何为终端用户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服务;描述 应用层协议如何提供 模型的上层结构所指定的服务;规定人们如何在信息网络中使用应用层通信; 描述常见 应用程序的功能;描述使用点对点应用程序及协议的文件共享过程;解释协议如何确保一种设备上运行的各种服务可以向很多不同网络设备收发数据。
(二)教学内容
应用程序 - 网络间的接口;准备应用程序和服务;应用层协议及服务实例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应用层协议及服务实例
难点:应用层协议及服务实例
(四)教学设计建议
建议任课教师根据本单元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理论结合实际,重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第四单元 传输层
(一)教学目标
解释传输层的需求;确定传输层在终端应用程序之间传输数据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描述两种 传输层协议 — 和 协议的作用。解释传输层的关键功能,包括可靠性、端口寻址以及数据分段;解释 和 协议如何发挥各自的关键功能;确定 或 协议的应用场合,并举出使用每个协议的应用程序的例子。
(二)教学内容
传输层的作用;协议 - 可靠通信;管理会话;协议 - 低开销通信。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协议
难点:协议
(四)教学设计建议
建议任课教师根据本单元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理论结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