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滤波器原理_可重构滤波器研究进展综述

摘 要

随着通信、雷达等无线电系统向高频、宽带和小型化方向发展,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可重构微波滤波器。本文综述了各种典型可重构滤波器的发展现状,对比分析了不同种类可重构滤波器的优缺点。得出的结论是:在毫米波频段,基于液晶和铁氧体等新材料的可重构滤波器具有低损耗的优势,而基于 MEMS 技术的可重构滤波器兼具适应高频段和易于集成的优点,这将是未来可重构滤波器研究的重要方向。

引 言

为满足微波、毫米波宽带通信数据链系统射频信道高集成度、小型化、灵活可配置的要求 ,提出在收发系统中采用可配置的收发前端,这类可配置前端也适用于宽带雷达或电子战系统。可配置收发前端包括可变增益放大器、可调衰减器、宽带天线和可重构滤波器等,其中可重构滤波器技术最不成熟,尤其是在毫米波频段,急需技术上的突破。可重构滤波器有多种可重构特性,包括中心频率可重构、带宽可重构、中心频率和带宽同时可重构等。本文将从可重构滤波器实现的物理方式来分类,分别叙述这几类可重构滤波器的不同结构和特点。最后对可重构滤波器的发展作出展望。

1 机械可重构滤波器

机械可重构滤波器是指对滤波器外形产生机械形变来实现频率变化。机械可重构器的优势是普遍具有高 Q 值、高功率容量、较低的插入损耗,其缺陷是调谐速度慢,且体积庞大。机械可重构滤波器早期用螺钉、齿轮弹簧等器件对滤波器进行调谐。对于波导元件,当螺钉插入时随着深度变化,其附近电场能量和磁场能量会发生相对变化,这种变化会等效成不同的电纳和电抗。

近年来,机械可重构滤波器也得到了改进。文献提出一种基于基片集成波导技术的机械可重构滤波器,其主要通过调整铜柱与圆腔中心的距离来实现机械调谐,铜柱移动的位置与主腔的谐振频率呈近似线性关系,单圆腔的调谐范围为 12.6~15.0 GHz,插损在 1.7~2.8 dB 之间。文献提出了由液态金属来实现连续可调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如图 1 所示,其原理是通过将液态金属注入腔体中心孔中形成金属柱,精确改变金属柱的高度将电容加载谐振器调谐到所需的频率。2019 年电子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金和硅对温度不同的热系数,提出了一个太赫兹频段的可调波导滤波器  ,采用MEMS 双晶压电微驱动器进行调谐,原理是当温度升高时,双压电晶片的压片会发生机械上的形变,中心频率可以从 247 GHz 调整到 260 GHz,该滤波器调谐率较低,仅有 5.26%,通带内的插入损耗低于 6dB。

45215a9bc2caf4044bcd6c73a8e57959.png

图 1 基于基片集成波导的液态金属可调滤波器

2 变容管可重构滤波器

变容管可重构滤波器主要指通过 PIN 二极管、肖特基变容管及各类场效应管加载的可重构电调滤波器。变容管可重构滤波器主要基于梳状线结构、双模结构以及基片集成波导等结构形式。 2.1 基于梳状线结构可重构滤波器

梳状线带通滤波器的谐振器结构是一端接地另一端接电容,将电容那一部分替换成可变电容便可以形成电调。除了可以用变容管,还可以用铁电材料二极管进行替换 。仅在梳状线末端加载变容管,滤波器在调频的过程中会造成带宽被动地发生变化,于是衍生出带宽恒定的可重构滤波器。如图2 所示,2004 年 Kim 等人将梳状线末端采用阶梯阻抗结构 ,使得短路端微带线的磁耦合下降,实现了恒定带宽的中心频率可重构,并得出结论:为维持电调滤波器的带宽不变,需做到耦合系数与频率呈反比,外部品质因数与频率呈正比。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