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的大明内容_《显微镜下的大明》读后

9b78c0d0075de77619de2ffe07fb9dc3.png

马伯庸,作家,写作内容多以历史为题材,文字风格充满奇趣,素有“文字鬼才”之誉。其代表作有《长安十二时辰》、《古董局中局》、《三国机密》等,《显微镜下的大明》是作者今年新出的一本书,也是我读到他的第一本书。

《显微镜下的大明》不是一部历史小说,而是非虚构的历史纪实,是作者从深藏于故纸堆中挖掘出来的尘封已久的故事,全书由六个案件入手,展现了大明王朝底层人民的生存面貌。

谈及历史,人们往往会想到的便是那些帝王将相、文人骚客的功过是非,而很少会关注到小人物生死存亡。无论是史料文献,还是历史教材,往往都是一笔带过,但他们终究不会这样被淹没于历史的长河中,总会有痕迹可寻。

读完此书,这些小人物的形象在我脑海中逐渐揭开了面纱,变得有血有肉,面目清晰起来。这不仅得益于作者深厚的运笔功力,更在于文字背后那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下,底层百姓的历史命运。

在古代中国,任何一个王朝的建立与发展,都离不开底层民众的力量。一方面,统治者需要牢牢地掌控住底层民众,另一方面,统治者需要从底层民众获取赋税与徭役,来支撑整个国家的正常运转。

明朝建立之初,明太祖朱元璋从元朝手中接过了一副烂摊子,百废待兴。在这里,不得不佩服朱元璋,他依靠着他绝对的权威与细致的谋划,逐步建立起一套严谨的户籍管理制度与赋税徭役制度,从中央到府县,再到乡绅百姓,紧紧地掌控在手中。

底层民众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之上,世代为民,为明王朝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国家机器运转的动力。他们除了赋税之外,还要承担各种各样地沉重徭役,他们是劳苦的,但又无力改变。

想要向上突破阶级的限制,最好的方法便是参加科举考试。但科举考试的竞争激烈程度要远甚于当今的高考,况且在沉重的赋税徭役负担之下,他们又只能是望洋兴叹。

或许这正是统治者想要的效果,既可以保证王朝的安稳长盛,又能保证社会秩序的平稳运行。但是在统治者与底层民众之间还存在着大量的官吏,这其中不乏一些像海瑞这样的体恤民情、为民着想的好官,但还有很多的官吏则是以自己的利益为重,百姓的生死与自己无关。

在这种政治生态环境中,民众有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通道,当民间发生纠纷时,他们可以选择到当地的乡绅耆老处评判,也可以到县衙去断决,但成本却是很大的。

有纷争的地方必定是有利益的地方,在民众的利益受损时,往往会牵扯到一些胥吏的利益。胥吏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与手段,打点各级的关系,逃脱罪罚,甚至反告民众一把,将民众逼上绝路。

这些小人物是如此的无奈,却又无可奈何。

除了个人利益之争外,还会有地方利益之争,这就不只是地方民众的的争端,而是上至官府县衙,下至乡绅百姓之间的争斗。当问题逐渐放大,引发群情激变之际,朝廷的处理方式并不是给各方一个公正的评判,而是会选用折衷的办法,尽快地息事宁人。而那个最先挑起纷争的民众,则会被以儆效尤,因为法不责众。

说到底,一个国家机器的运转正是由底层民众所驱动的,底层民众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齿轮,层层咬合,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环出现故障,则整个国家机器都会受到影响,不能及时修复,则会逐渐停止甚至是崩盘。

一个王朝的溃烂,首先都是从基层烂起来的。即使当初朱元璋制定的制度再过于完美,而后世却不加思考地机械执行,那么总会有松动的时候,也就留给了各级官吏鱼肉百姓,唯利是图的机会。

这些官吏就像是一个个吸血虫,叮在大明王朝的血管之上,用力吸吮,导致大脑的供血量不足,造血量又严重不足。这就导致了中央的需求更加局促,而基层的供给则愈加贫乏,反而中间的各级官吏吃得圆脑肥肠,而这就成了大明王朝衰落的青蘋之末。

明朝的灭亡的原因可能不在于外来敌人的侵犯,而在于自身内部的腐溃,腐溃的根源在于底层民众。

从小人物的命运看一朝之兴衰,透过显微镜看历史的细节之处,以小见大,编织出一个复杂的大明帝国,更看见小人物的疾苦不易。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