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一个扩展自抽象类geometricobject_面向对象的可复用设计模式之桥接模式(8/24)...

桥接模式(Bridge Pattern)将抽象部分与它的实现部分分离,使它们都可以独立地变化。使用桥接模式通过将实现和抽象放在两个不同的类层次中而使它们可以独立改变。

1 什么时候使用桥接模式?

如果不希望在抽象和它的实现部分之间有一个固定的绑定关系,也就是继承关系;如果我们打破了这种固定的绑定关系,以后,就可以方便的在抽象部分切换不同的实现部分。

(在两个基类之间用对象指针桥接起来。)

如果希望类的抽象以及它的实现都应该可以通过生成子类的方法加以扩充;如果不使用桥接模式,使用继承去实现时,在抽象类中添加一个方法,则在对应的实现类中也需要做对应的改动,这种实现不符合松耦合的要求;

如果要求对一个抽象的实现部分的修改对客户不产生影响,即客户的代码不需要重新编译,在后面的项目经验会说这方面;

如果想对客户完全隐藏抽象的实现部分;

如果一个对象有多个变化因素的时候,通过抽象这些变化因素,将依赖具体实现,修改为依赖抽象;

如果某个变化因素在多个对象中共享时,可以抽象出这个变化因素,然后实现这些不同的变化因素。

上面使用的场景,是一种建议,也是一种参考。在项目中要很好的把握一个设计模式,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当在实际项目中遇到满足上面的一点或者几点时,可以考虑使用桥接模式。

7fc2cc66111a3c15ab19ec595f05ba6a.png

在桥接模式结构图中包含如下几个角色:

Abstraction(抽象类):用于定义抽象类的接口,它一般是抽象类而不是接口,其中定义了一个Implementor(实现类接口)类型的对象并可以维护该对象,它与Implementor之间具有关联关系,它既可以包含抽象业务方法,也可以包含具体业务方法。

RefinedAbstraction(扩充抽象类):扩充由Abstraction定义的接口,通常情况下它不再是抽象类而是具体类,它实现了在Abstraction中声明的抽象业务方法,在RefinedAbstraction中可以调用在Implementor中定义的业务方法。

Implementor(实现类接口):定义实现类的接口,这个接口不一定要与Abstraction的接口完全一致,事实上这两个接口可以完全不同,一般而言,Implementor接口仅提供基本操作,而Abstraction定义的接口可能会做更多更复杂的操作。Implementor接口对这些基本操作进行了声明,而具体实现交给其子类。通过关联关系,在Abstraction中不仅拥有自己的方法,还可以调用到Implementor中定义的方法,使用关联关系来替代继承关系。

ConcreteImplementor(具体实现类):具体实现Implementor接口,在不同的ConcreteImplementor中提供基本操作的不同实现,在程序运行时,ConcreteImplementor对象将替换其父类对象,提供给抽象类具体的业务操作方法。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class Implementor{public:     virtual void OperationImpl() = 0;};class ConcreteImpementor : public Implementor{public:     void OperationImpl()     {          cout<OperationImpl();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Implementor *pImplObj = new ConcreteImpementor();     Abstraction *pAbsObj = new RedfinedAbstraction(pImplObj);     pAbsObj->Operation();     delete pImplObj;     pImplObj = NULL;     delete pAbsObj;     pAbsObj = NULL;     return 0;}

output:

OperationImpl

2 桥接模式的优缺点

2.1 优点

2.1.1 分离抽象接口及其实现部分。桥接模式使用“对象间的关联关系”解耦了抽象和实现之间固有的绑定关系,使得抽象和实现可以沿着各自的维度来变化。所谓抽象和实现沿着各自维度的变化,也就是说抽象和实现不再在同一个继承层次结构中,而是“子类化”它们,使它们各自都具有自己的子类,以便任何组合子类,从而获得多维度组合对象。

2.1.2 在很多情况下,桥接模式可以取代多层继承方案,多层继承方案违背了“单一职责原则”,复用性较差,且类的个数非常多,桥接模式是比多层继承方案更好的解决方法,它极大减少了子类的个数。

2.1.3 桥接模式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在两个变化维度中任意扩展一个维度,都不需要修改原有系统,符合“开闭原则”。

2.2 缺点

2.2.1 桥接模式的使用会增加系统的理解与设计难度,由于关联关系建立在抽象层,要求开发者一开始就针对抽象层进行设计与编程。

2.2.2 桥接模式要求正确识别出系统中两个独立变化的维度,因此其使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何正确识别两个独立维度也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

3 装饰、桥接和适配器模式的异同

三者都是结构型的设计模式,而且都存在依赖抽象的情况。

3.1 适配器模式

重点强调的是适配的功能(适配器依赖抽象)。

关键点是:

主体类和适配器类实现相同的接口A;

主体类依赖适配器类;

适配器类依赖抽象接口B;

被适配的类实现抽象接口B;

最终的效果就是,主体类可以使用之前不相关的被适配类中的某些功能。

3.2 桥接模式

重点强调的是多维度的变化(主体类直接依赖抽象)。

关键点是:

主体类依赖抽象A;

主体类具有多个不同的实现类;

抽象A具有多个不同的实现类;

最终的效果就是,主体类的实现类和抽象的实现类分别可以在两个维度上进行各自的变化。如果主体类依赖多个抽象,则维度进行增加,方便扩展。

3.3 装饰器模式

重点强调的是装饰功能。(主体类不仅依赖抽象,而且实现该抽象接口)

关键点是:

抽象A具有多个具体子类;

装饰器类依赖抽象A;

装饰器类实现抽象A;

装饰器类存在不同子类;

最终的效果就是,(装饰器实现类)对(原抽象的子类)进行某些方法的功能加强。

4 总结

桥接模式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模式,在桥接模式中体现了很多面向对象设计原则的思想,包括“单一职责原则”、“开闭原则”、“合成复用原则”、“里氏代换原则”、“依赖倒转原则”等。熟悉桥接模式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这些设计原则,也有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培养良好的设计风格。

桥接模式使得抽象和实现进行了分离,抽象不用依赖于实现,让抽象和实现部分各自修改起来都很方便,使用组合(就是Abstraction类中包含了Implementor)的方式,降低了耦合度,同时也有助于分层,从而产生更好的结构化系统。通过实际的项目经验,使用了桥接模式的代码,对以后的扩展有很大的帮助。

-End-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