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值语句python_诗词歌赋中的“赋”去哪儿了?

u=2313489631,1903981375&fm=173&app=49&f=JPEG?w=640&h=274&s=8802B25D1C8A05621A88E1220300F057上林赋

我们来看“赋”这种文体的发展和特色,顺便回答题主。

“赋”的出现。《诗经》之后的春秋晚期,南方出现了《楚辞》,而中原北方则出现了另外一种韵文。它交叉使用《诗经》的四言和先秦散文的散句,比《诗经》灵活,比《楚辞》规整。这种新文体采用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中是“赋”这种手法。也就是“平铺直叙,铺陈、排比”,文章多不长,所以又称为“短赋”。

写“赋”从荀子开始。荀子既是散文家,又是开宗立派的儒学大家,所以在写散文的时候结合《诗经》四言写法,开创了这种新文体。

而真正给“赋”命名的是司马迁,他发现这种文体和南方楚辞都不能用“诗”来指代,会产生混淆,就统一命名为“赋”,后来班固进一步把《楚辞》剔出来,把屈原的“骚赋”,称为“楚辞”。文学观点和分析是不断进步的,所以我们会经常看到赋、词、辞赋、骚赋、短赋等多种称谓,都是这种文体,也有微妙不同。真正以“赋”自称的是司马相如,他的《上林赋》,《子虚赋》都是直接称赋了。

汉大赋发展到了极致,以儒学经学为底蕴,气势磅礴,还有思辨性,有讽喻力。进入东汉,经学衰落,兴起谶纬学,大赋凋零,从关注时政转向了个人情怀的抒情,转而在文辞上花功夫,所以“赋”比诗更早地滑入华靡而空洞的泥沼。

u=995690726,3607554867&fm=173&app=49&f=JPEG?w=640&h=317&s=A5D275974F76458206E4C0DB03005033洛神赋

东晋南北朝,赋体在形式上和当时的齐梁体诗歌相融合,产生了“骈赋”。形式上更加整饬,尤其讲究四六句,并且的对偶联排的四六句。在那个时代,文人不会写诗没问题,但是你如果“不知四六”,那就一边凉快去。骈赋强化了文句的音乐性,催生了“对仗”这种手法。它间接地促成了唐格律诗的平仄韵律和对仗的形成。律诗何以为律诗?平仄韵律,颈联对仗为律诗。所以骈赋虽然在文学史上是形而下的,但是对盛唐的诗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格律诗发展极盛之后,反过来影响了“赋”,出现了“律赋”这种文体。把律诗的规则用于赋体。物极必反,赋的诗歌性走入了死胡同,只好另寻出路。赋,除了诗就是散文。唐代律赋之后,就出现了有意摆脱骈、律的倾向,产生了唐代特有的新赋体,叫做“文赋”,更加倾向于散文化的赋体。我们看初唐《滕王阁序》,还是骈文,到了杜牧的《阿房宫赋》就不一样了。

u=3777793611,361433930&fm=173&app=49&f=JPEG?w=640&h=292&s=45FA32D51031798034E104610300C033赤壁赋

进入宋朝看苏东坡的《赤壁赋》,基本上就是一篇散文了。

顺便说一下,“赋”的文学结构一直是主客问答的形式,写作方法则一直是铺陈平述。从荀子开始一直到苏轼,千年都没什么变化。

赋、诗、文三者的关系,可以说是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又相互交融,发展过程一直是交织在一起。最终“赋”转入如今白话,只剩下了散文和散文诗两种形式。“赋”特有的骈文称赋随着文言文的荒废成为过去,对话体也早就不适应现在的表述方式了。

那如今,写散文的人少吗?写散文诗的人少吗?多得不能再多了。

时代在进步,古人留下的“赋”已经成为了艺术品,咱们可以学习,也可以写,但是在生活中,白话的散文和散文诗已经完全取代了“赋”这种文体的功用。除了特意在某些场合需要拿出来彰显古意,实用性基本为零。所以,研究,书写的人就少了。

u=1096172733,404797926&fm=173&app=49&f=JPEG?w=560&h=340&s=18BC719518D37AD4102DD91C0300F061洛神赋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