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简单的破坏性防御_MySql集群(经验证)

MySql集群(经验证)

一、整体环境

系统环境:CentOS 5.2 64位 MySql-Max-5.1.5

IP分配:

Server1: db1 10.0.50.141

Server2: mgm 10.0.50.142

Server3: db2 10.0.50.143

Servers1和Server3作为实际配置MySQL集群的服务器。

节点分配:

[ndbd(NDB)] 2 node(s)

id=2 @10.0.50.141 (Version: 5.1.5, Nodegroup: 0)

id=3 @10.0.50.143 (Version: 5.1.5, Nodegroup: 0, Master)

[ndb_mgmd(MGM)] 1 node(s)

id=1 @10.0.50.142 (Version: 5.1.5)

[mysqld(API)] 2 node(s)

id=4 @10.0.50.143 (Version: 5.1.5)

id=5 @10.0.50.141 (Version: 5.1.5)

Server2是作为管理端。

二、在Server1和Server3上安装MySQL

从http://www.mysql.com上下载mysql-max-5.1.5-alpha-linux-x86_64-glibc23.tar.gz

以下步骤需要在Server1和Server3上各做一次

# mv mysql-max-5.1.5-alpha-linux-x86_64-glibc23.tar.gz /usr/local/

# cd /usr/local/

# groupadd mysql

# useradd -g mysql mysql

# tar zxvf mysql-max-5.1.5-alpha-linux-x86_64-glibc23.tar.gz

# rm -f mysql-max-4.1.9-pc-linux-gnu-i686.tar.gz

# mv mysql-max-4.1.9-pc-linux-gnu-i686 mysql

# cd mysql

# scripts/mysql_install_db –user=mysql

# chown -R root .

# chown -R mysql data

# chgrp -R mysql .

# cp support-files/mysql.server /etc/rc.d/init.d/mysqld

# chmod +x /etc/rc.d/init.d/mysqld

# chkconfig –add mysqld

此时不要启动MySQL!

三、安装并配置管理节点服务器(Server2)

作为管理节点服务器,Server2需要ndb_mgm和ndb_mgmd两个文件:

从http://www.mysql.com上下载mysql-max-5.1.5-alpha-linux-x86_64-glibc23.tar.gz

# mkdir /usr/src/mysql-mgm

# cd /usr/src/mysql-mgm

# tar -zxvf mysql-max-5.1.5-alpha-linux-x86_64-glibc23.tar.gz

# rm mysql-max-5.1.5-alpha-linux-x86_64-glibc23.tar.gz

# cd mysql-max-4.1.9-pc-linux-gnu-i686

# mv bin/ndb_mgm .

# mv bin/ndb_mgmd .

# chmod +x ndb_mg*

# mv ndb_mg* /usr/bin/

# rm -rf /usr/src/mysql-mgm

现在开始为这台管理节点服务器建立配置文件:

# mkdir /var/lib/mysql-cluster

# cd /var/lib/mysql-cluster

# vi config.ini

在config.ini中添加如下内容:

[NDBD DEFAULT]

NoOfReplicas=2

[MYSQLD DEFAULT]

[NDB_MGMD DEFAULT]

[TCP DEFAULT]

# Managment Server

[NDB_MGMD]

HostName=10.0.50.142 #管理节点服务器Server2的IP地址

# Storage Engines

[NDBD]

HostName=10.0.50.141 #MySQL集群Server1的IP地址

DataDir= /var/lib/mysql-cluster

[NDBD]

HostName=10.0.50.143 #MySQL集群Server3的IP地址

DataDir=/var/lib/mysql-cluster

# 以下2个[MYSQLD]可以填写Server1和Server3的主机名。

# 但为了能够更快的更换集群中的服务器,推荐留空,否则更换服务器后必须对这个配置进行更改。

[MYSQLD]

[MYSQLD]

保存退出后,启动管理节点服务器Server2:

# ndb_mgmd #这命令这样只能在/var/lib/mysql-cluster下执行. 因为config.ini在这个目录下

建完后会产生几个文件如下:

ndb_1_cluster.log ndb_1_out.log ndb_1.pi

启动管理节点后应该注意,这只是管理节点服务,并不是管理终端。因而你看不到任何关于启动后的输出信息。

四、配置集群服务器并启动MySQL

在Server1和Server3中都需要进行如下改动:

# vi /etc/my.cnf

[mysqld]

ndbcluster

ndb-connectstring=10.0.50.142 #Server2的IP地址

[mysql_cluster]

ndb-connectstring=10.0.50.142 #Server2的IP地址

保存退出后,建立数据目录并启动MySQL:

# mkdir /var/lib/mysql-cluster

# cd /var/lib/mysql-cluster

# /usr/local/mysql/bin/ndbd –initial

# 生成:ndb_2_fs ndb_2_out.log ndb_2.pid 文件

# /etc/rc.d/init.d/mysqld start

可以把/usr/local/mysql/bin/ndbd加到/etc/rc.local中实现开机启动。

注意:只有在第一次启动ndbd时或者对Server3的config.ini进行改动后才需要使用–initial参数!

五、检查工作状态

回到管理节点服务器Server2上,并启动管理终端:

# /usr/bin/ndb_mgm

键入show命令查看当前工作状态:(下面是一个状态输出示例)

[root@mysql3 root]# /usr/bin/ndb_mgm

– NDB Cluster — Management Client —

ndb_mgm> show

Connected to Management Server at: localhost:1186

Cluster Configuration

———————

[ndbd(NDB)] 2 node(s)

id=2 @10.0.50.141 (Version: 5.1.5, Nodegroup: 0)

id=3 @10.0.50.143 (Version: 5.1.5, Nodegroup: 0, Master)

[ndb_mgmd(MGM)] 1 node(s)

id=1 @10.0.50.142 (Version: 5.1.5)

[mysqld(API)] 2 node(s)

id=4 @10.0.50.143 (Version: 5.1.5)

id=5 @10.0.50.141 (Version: 5.1.5)

ndb_mgm>

如果上面没有问题,现在开始测试MySQL:

注意,这文档对于MySQL并没有设置root密码,推荐你自己设置Server1和Server2的MySQL root密码。

在Server1中:

# /usr/local/mysql/bin/mysql -u root -p

> use test;

> Create TABLE atest (i INT) ENGINE=NDBCLUSTER;

> Insert INTO atest () VALUES (1);

> Select * FROM atest;

应该可以看到1 row returned信息(返回数值1)。

如果上述正常,则换到Server2上重复上面的测试,观察效果。如果成功,则在Server2中执行Insert再换回到Server1观察是否工作正常。

六、破坏性测试

将Server1或Server3的网线拔掉,观察另外一台集群服务器工作是否正常(可以使用Select查询测试)。测试完毕后,重新插入网线即可。

如果你接触不到物理服务器,也就是说不能拔掉网线,那也可以这样测试:

在Server1或Server3上:

# ps aux | grep ndbd

将会看到所有ndbd进程信息:

root 5578 0.0 0.3 6220 1964 ? S 03:14 0:00 ndbd

root 5579 0.0 20.4 492072 102828 ? R 03:14 0:04 ndbd

root 23532 0.0 0.1 3680 684 pts/1 S 07:59 0:00 grep ndbd

然后杀掉一个ndbd进程以达到破坏MySQL集群服务器的目的:

# kill -9 5578 5579

之后在另一台集群服务器上使用Select查询测试。并且在管理节点服务器的管理终端中执行show命令会看到被破坏的那台服务器的状态。

测试完成后,只需要重新启动被破坏服务器的ndbd进程即可:

# ndbd

注意!前面说过了,此时是不用加–inital参数的!至此,MySQL集群就配置完成了!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目标检测(Object Detection)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其主要任务是找出图像中所有感兴趣的目标(物体),并确定它们的类别和位置。以下是对目标检测的详细阐述: 一、基本概念 目标检测的任务是解决“在哪里?是什么?”的问题,即定位出图像中目标的位置并识别出目标的类别。由于各类物体具有不同的外观、形状和姿态,加上成像时光照、遮挡等因素的干扰,目标检测一直是计算机视觉领域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 二、核心问题 目标检测涉及以下几个核心问题: 分类问题:判断图像中的目标属于哪个类别。 定位问题:确定目标在图像中的具体位置。 大小问题:目标可能具有不同的大小。 形状问题:目标可能具有不同的形状。 三、算法分类 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主要分为两大类: Two-stage算法:先进行区域生成(Region Proposal),生成有可能包含待检物体的预选框(Region Proposal),再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样本分类。常见的Two-stage算法包括R-CNN、Fast R-CNN、Faster R-CNN等。 One-stage算法:不用生成区域提议,直接在网络中提取特征来预测物体分类和位置。常见的One-stage算法包括YOLO系列(YOLOv1、YOLOv2、YOLOv3、YOLOv4、YOLOv5等)、SSD和RetinaNet等。 四、算法原理 以YOLO系列为例,YOLO将目标检测视为回归问题,将输入图像一次性划分为多个区域,直接在输出层预测边界框和类别概率。YOLO采用卷积网络来提取特征,使用全连接层来得到预测值。其网络结构通常包含多个卷积层和全连接层,通过卷积层提取图像特征,通过全连接层输出预测结果。 五、应用领域 目标检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 安全监控:在商场、银行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