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率法和终点法的区别_速率法,终点法

山雨旅人

速率法和终点法的区分表象上是体现在反应曲线上,速率法呈现稳速上升或稳速下降,通常是这样的曲线:

下图1:典型下降速率法曲线1,项目AST(其中蓝线为主波长反应过程,绿线为副波长反应过程,黑线为主波-副波的反应过程,主-副用于仪器计算结果。)

下图2:典型上升速率法曲线2,项目TBA

而终点法则是曲线在终点逐渐平稳趋于某个OD值的曲线,通常是这样的:

下图3:典型下降终点法曲线3,项目TBIL

下图4:典型上升终点法曲线4,项目ApoB。(可能并没有UA、GLU等项目那么典型,黑线已经呈现出趋平了)

但这些只是表象,由于受到试剂反应速度,反应副产物的影响,还会出现一些不典型的曲线,比如说Ca、Mg等终点法试剂,由于加入试剂2后反应十分快,就有点像水平很低的速率法曲线;部分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试剂,直到反应结束都没有一点点趋平的趋势,而是一直呈类似速率法上升曲线;而部分速率法试剂由于加入试剂2后需要一段稳定时间,起初是缓慢上升或快速上升,后段才趋于匀速,再加上底物耗尽现象,这又会很像终点法试剂。我没有那么多例图,就不一一举出了,多看多分析就能够了解到。

实质上,速率法和终点法本质的区别在于反应原理:前者多是酶类为主体,酶学反应通常会以一定速率消耗底物,因此生化上常以某底物的消耗(降)或者某产物的生成(升)作为反应标志,对反应体系通过不同波长的光以测定反应标志的变化。比如:ALT、AST、ALP、GGT、CK、CKMB、TBA、HBDH等。后者则多是直接以待测物质或者待测物质参与反应的产物为主体,为检测主体全部的量需要主体消耗完全或产物全部生成。以待测物质的消耗量(降)或者某产物的生成量(升)为反应标志,对反应体系通过不同波长的光以测定反应标志的变化。比如UA、CRE、GLU、ApoA1、β2MG等。

因此,肌酐试剂在***法试剂中使用速率法测试,在氧化酶法试剂中则使用终点法测试。

部分不典型的项目,比如CO2的PEP-C法试剂,由于反应过程中检测的是NADH消耗,其生成过程为酶学反应,底物HCO3-能影响其反应速率,因此既可以用终点法,又可以用速率法,曲线也并不典型;又比如部分胶乳比浊法试剂(各厂家各有千秋),尽管在反应时间内常不能达到趋平,但考虑到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复杂性(前带、后带效应等)一般认为终点法更具有科学性。

总的来说,终点法、速率法都只是测试方式,关键还在于了解试剂原理,熟悉试剂的反应过程,那样才有利于通过反应曲线对测试结果进行判断。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