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小博(化名),很荣幸接受邀请,来给学弟学妹们分享一下我的考博心得。
我之前是一名在职人员(已工作三年),然后通过2020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申请考核”制来到华科航空航天学院。目前,我国高校的博士招生类别主要有三类:公开招考、硕转博和直博,其中公开招考又可以分为笔试和“申请考核”制,外校考博的途径基本只有通过公开招考这种方式,而公开招考中的笔试已经渐渐被“申请考核”制所取代。华科从2020年开始全面实行“申请-考核”制,所以没有了笔试,拼的就是学校背景和科研成果,现在这种情况,对于学校背景不好但又想读华科这种985高校博士的考生来说确实不是一个好的消息,但是也不要放弃希望,机会还是有的,只要你好好用心准备。因为我是工作三年后再去考博的,所以我的考博经验更加适用于在职考博的同学,当然其他的也可以作为参考。
我硕士研究生是在一所很普通的双非院校南昌航空大学就读。当时在硕士毕业时我就立志去北航读博,同时也报考了华科作为候选,遗憾的是均以失败而告终,当时博士都还是公开招考笔试的方式,所以失败的原因主要还不是学校背景不好,更多的是自我准备不足,精力分散,导致初试成绩不理想,连复试资格都没有,后来我就去工作了。但是在工作期间又萌生了读博的念头,开始关注考博,而且关注了华科的研究生招生公众号(该公号以硕士研究生招考信息为主,也会有一些博士招生章程等信息发布),这个公众号给了我太多的鼓舞和启示,于是就在工作第三年终于下定决心再次报考华科,准备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终于在2020年成功上岸我科。在这里,我主要以个人经历为主,分享一下联系导师这一方面的经验吧,因为这个对于申请考核的你来说至关重要,联系导师虽然只是最开始的阶段,但却是你是否能成功读博的关键所在,因为现在考博中,导师的权利最大,所以搞定导师,就是成功了一半!外校考博联系导师更是重中之重。
经验
分享
PART 01
怎么联系导师?
一定要提前联系导师
只有这样,过了初试和复试
导师才可能接收你,不然就算考上了
导师多不会收
因为坑已填满了
联系导师,当然是写邮件了,不推荐初次联系就打电话,发短信,显得不礼貌。
发邮件的好处
1)可以花式表达你的来意。博导一般都比较忙,时间都很宝贵。你考博的事情很难简短说清楚。
2)邮件是比较正式的联系方式,既可以发送文字图片,可以发送附件简历(没有简历,肯定没得戏!)。
3)博导有足够的时间看你的简历。打电话这种方式,匆匆几分钟,就要让人家决定要不要你报考,是不是太草率!邮件方式,可以给博导充分的时间浏览你的简历,更能认真的考虑你的学历背景,研究背景。
发邮件可以顺带“套个瓷”,增进友谊!如图里导师的邮箱地址,说是在导师谋篇论文里找到的,这就暗示导师,你有关注他的研究。
科研圈很小,导师们之间多都认识。如果能让博导知道你是他某位好友,师兄师弟,师姐师妹的学生,又是加分项。所以请委婉插入广告(第三人)。
导师的回复内容分两类:拒绝和欢迎报考
我也收到过拒绝信(哭)
是第一封邮件,这里就不贴了,大意是
“您的研究背景不适合我们的研究!”
导师回复你“欢迎报考”,这就是一个好的开端
很多学弟学妹都不懂这句话。
“欢迎报考”,说明
1 导师没拒绝你,你有机会
2 导师有名额
下面是我收到过的回复,比一般的“欢迎报考”好。


拿到导师的回复邮件后,可回复一封拜访邮件(记得带上简历作为礼物,空手去可不好)。或者可以买一些特产带给导师,切忌不要送太贵重的东西,我当时见导师时就买了一些老家特产和茶叶,最后老师就只把特产收下了,然后跟老师交流一下你读博的目的还有你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想法,顺便可以问下导师的招生名额,把导师的微信也加上(后面跟联系导师保持联系的主要方式),这样就可以明显增进导师对你的印象了。到这里导师联系这一环节就算圆满完成了。
经验
分享
PART 02
什么时候联系导师呢?
大部分高校一般是春季招生,秋季入学
招生简章:10-12月,一般12月出。所以,9月就可以联系导师了,建议7、8月暑假开始联系。
下面是一个联系导师的邮件模板:
发件人
某某
正文
XX老师:
您好!
我叫某某是XX大学XX教授的研究生,有读博意向,故向您咨询您的博士招生情况,如果条件允许,我期望能够报考您的博士,我是通过您的一篇名为XX(博导的文章题目)的论文找到您的联系方式的。
我硕士就读于学校、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是:硕士研究方向(可以让博导最快了解你的科研背景),对您的研究方向很感兴趣,特别期望能在您的实验室学习。通过研究生学习,我更加热爱科研工作,所以希望能够到更高的发展平台锻炼,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最后我期望能够在老师您门下学习。
随信附上我的简历,敬盼您的回音!
此致
敬礼
考博路曲折且艰辛
祝大家越战越勇,一切顺利!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

● 想要获取更多干货?
快快来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