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构造运动名词解释_新构造运动的含义

展开全部

新构造运动,舒尔茨指造成现代地势基本特点的构造作用。尼可拉也夫认为这个运动的特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433616235点具有普遍性和节奏性,它最普通的表现形式是振荡,即造陆运动(地质矿产部地质辞典办公室,2005)。关于新构造运动出现的时间,是一个分歧较大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下列几种意见:①新近纪到第四纪初;②第四纪时期;③新近纪到现代;④时间不应给予限制,只要造成现代地形基本特征的构造作用就是新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出现最剧烈的时间是在新近纪末或第四纪初期。我国喜马拉雅地槽在中新世末期已全部回返,台湾地槽从上新世末到更新世初期也基本结束了地槽的发育历史,天山、祁连山、秦岭等已趋于稳定的地区,在新近纪到第四纪初期又重新活动,垂直差异运动表现得十分强烈。分布于我国东部及中部的白垩纪—古近纪红色盆地,在新近纪以后,大部分都转变为上升的遭受剥蚀的山岳或丘陵。新近纪以来,我国东部产生了一些新断陷及上叠坳陷盆地,如渭河地堑与黄河、淮河平原等。自中新世与上新世以来,我国东部还发生了大规模的基性岩浆喷发。因而有必要将这一时期的构造运动从阿尔卑斯构造旋回或喜马拉雅构造旋回中单独划分出来。在新近纪以前,我国大陆地形的基本面貌是广阔的夷平地形,新近纪开始到第四纪的构造运动使这些地形抬高,遭受破坏,形成了我国中部具有夷平面的山地和高原(内蒙古、华北、鄂湘黔等地),以及西部的山脉及深陷的山间盆地(天山等地)。

为此,本书选取的新构造运动起始时间为新近纪,这也是我国研究新构造运动的多数学者习惯采用的新构造运动起始时限,也与地质力学中的“挽近”概念相近。即陆地及海域自新近纪以来发生的年轻地壳构造运动称新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具有以下特点(地质矿产部地质辞典办公室,2005)。

(1)新构造运动的普遍性:新构造期,不管在地球大陆或海域的哪一部分,无论是活动地带,还是稳定地区,都发生了类型不同、强度不等的地壳运动。即使在所谓稳定的地台区,新构造运动也是相当明显的。例如,在东欧和北欧,其垂直运动速率测定为每年0.3cm左右。

(2)新构造运动的继承性:新构造运动往往与老构造运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老构造对新构造起着显著控制作用。例如,我国西部在新构造期中,地槽系之间的塔里木地块表现为差异运动微弱的地块隆起,而各地槽部分则形成受深大断裂控制的大幅度的强烈差异性断块构造。

(3)新构造运动的间隙性:新构造运动的间隙性又称波动性,或振荡性。新构造运动的活动不是连续不断的或直线式的。一个地区运动的速度可能时快时慢,或者时而运动时而停滞。这种性质称为间隙性。由于间隙性升降运动的影响,在地貌上往往形成各种类型的多层地貌,同时还使相关沉积物的岩相发生韵律式演变。地理、地质工作者,常常利用新构造运动的间隙性,作为划分和对比第四系地层、判断地貌的相对时代的一种重要依据。我国地文期的划分和对比,亦是以此为理论基础。

(4)新构造运动的差异性或不均一性:新构造断裂运动使中新世准平原面剖离解体,地壳块体发生明显的差异升降,有的地区以隆升剥蚀为主,有的地区下降接受新的沉积或堆积。隆升剥蚀强烈区域,矿产资源可能抬升到地表或接近地表,也可能全部被剥蚀了,在隆升不大强烈或下降的区域,矿产可能还深埋于地下等待我们去研究发现。

因此,新构造运动势必造成地壳不同部位的剥蚀程度或保矿条件差异,新构造作用研究不仅关系到人类生存环境的优劣和未来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变,对矿产资源包括铀矿资源的勘探开发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