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教材的改革.doc
浅谈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教材的改革
摘要:高职 教育 中 计算 机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技术人才,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最突出的特征就是重视实践教学、突出动手能力培养,没有高质量的高职高专教育教材,就没有高质量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本文简单介绍“任务驱动”计算机类教材的编写。
关键词:任务驱动;项目课程设计;职业能力;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21世纪是知识化、信息化的社会。 科学 技术 发展 日新月异,知识 经济 方兴未艾。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国力竞争的基础和保证。这种新的时代特征对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谁掌握了面向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对世纪的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科技,关键是人才,基础是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又是教育与经济的重要结合点,这给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人才标准。尤其是高职计算机专业的人才。
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教育的特点是以实践技能为中心,向社会提供技术应用型人才,突出的是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就业后一般不需要再经过培训就能较好的胜任工作。要实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使毕业生能在 企业 的生产和经营实际中担当技术方面的组织者和带头人。为实现这种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要实现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
为体现高职高专教学特色,适应社会信息化的新需求,近几年在国内专家学者们提出很多用以解决职业岗位需求和目前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之间的矛盾、熟练技工岗位空缺和学生“学习无用论”之间的矛盾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比如,近年来国内高职高专出现的以“目标任务驱动式教学法”、“项目课程”、“项目教学法”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潮流,其内涵既不同于其他类教育中的项目课程,也不同于传统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目前的基本共识是,高职高专办学要形成特色的关键是必须建立有特色的课程体系。项目课程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生涯为背景,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作结构为框架,以工作情境为支撑,以工作过程为基础而受到越来越多高职高专的认可和教育研究界的重视,但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很难得以实施。
当前我国高职高专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的弊端。归纳起来主要有下面的几个问题:
① 毕业生单项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定位不够确切,造成计算机类各专业培养目标无法明确。
② 课程标准尚未确定。课程标准既是教学系统设计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产品开发的主要依据。由于计算机技术本身面向社会各个职业岗位的应用方向不同,高职高专课程设置的职业性不易确定。过于面向某个职业岗位的应用型课程可能会限制毕业生的就业方向,而过于宽泛的课程内容也可能使学生无法真正学到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足够的理论知识,同样会降低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因此如何准确定位作为教学系统核心的课程标准显得非常重要。
③ 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过程随意性强。由于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用来规范教学过程设计,所以教学内容的组织、深浅度的把握主要由授课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经验和主观意识决定,造成在教学过程中无法衡量是否达到了高职高专教学计划中制定的教学大纲目标。
④ 课程体系不合理。各门课程之间的内容衔接性、整合性较差,主要体现在基础课对专业课的技能支撑不足、知识构筑松散,各门专业课程之间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上的整合性很低、随意性较大,课程模块(由针对某个岗位需求的多门相关课程组成的课程模块)内容与职业岗位之间的职业相关度很低等,严重阻碍了毕业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继续学习发展的后劲。
⑤ 教材体系不符合高职高专 教育 的培养目标。目前高职高专 计算 机课程使用的绝大部分教材仍然遵循传统的本专科应试教育教材“理论+操作”模式编著,而且由此助长了教师教案在教学课时安排中采用以灌输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实训操作为辅的教学模式,严重偏离高职高专教育“高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教材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来协助学生学习,达到教学目标的各种知识信息材料。可以说,没有高质量的高职高专教育教材,就没有高质量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突出职业性、行业性的特点,其社会定位应注重产业服务与教学开发相结合。所以我们为适应高职高专的计算机人才培养目标,改革进行教材改革,编写适合我们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并且体现高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系列教材。
我国许多编著者注重汲取国内外同类教材的特色,并结合我国的国情,编写了一些高等职业教育教材。由于我国是一个 发展 中国 家,高等职业教育教材的研究和起步比较晚,借鉴其它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审视自身的问题,并使高等职业教育教材改革站在比较高的起点上,缩小与发达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的差距。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教材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