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计算机病毒什么时候,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例电脑病毒小球病毒是在1988年发现...

1988年,小球病毒作为国内首个被发现的计算机病毒,通过软盘从香港和美国传播到中国内地。它在整点或半点时钟发作,影响读盘操作,导致屏幕出现移动的小圆点并可能破坏文字和数据。这种病毒在汉字模式下的影响尤为严重,可使程序无法正常运行,降低计算机性能。尽管初期破坏不明显,但其变种逐渐复杂化,加剧了问题。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在199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得到了明确。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扩展阅读:

1988年,随着软件交流,石头和小球病毒跟随软盘悄悄地通过香港和美国进入了中国内地,并在人们的懵懂之间在大型企业和研究所间广为传播。小球病毒是国内发现的第一个计算机病毒。

发作条件是当系统时钟处于半点或整点,而系统又在进行读盘操作。发作时屏幕出现一个活蹦乱跳的小圆点,作斜线运动,当碰到屏幕边沿或者文字就立刻反弹,碰到的文字,英文会被整个削去,中文会被半个或整个削去,也可能留下制表符乱码。其规律是,ASCII码字符后3位为3(011)的,发生行反射;后3位为5(101)的,发生列反射,其它字符不改变小球运动方向。后期经过一些好事者的改造,小球病毒的变种运动的规律开始逐渐复杂化。

98291800871762f855be32b52d7caf15.png

该病毒初版并不会对系统造成较明显的破坏,但在汉字模式下反应非常严重,会使程序无法正常运行,一些当时配置较低的机器会严重拖慢速度。

从广义上定义,凡能够引起计算机故障,破坏计算机数据的程序统称为计算机病毒。虽然做过不尽相同的定义,但一直没有公认的明确定义。直至1994年2月18日,我国正式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在《条例》第二十八条中明确指出:"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计算机病毒的种类虽多,但对病毒代码进行分析、比较可看出,它们的主要结构是类似的,有其共同特点。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