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壁式换热器cad图纸_换热器之列管式换热器

列管式换热器 :

1、换热器结构原理

列管式换热器是目前化工生产上应用最广的一种换热器。它主要由壳体、管板、换热管、封头、折流挡板等组成。所需材质 ,可分别采用普通碳钢、紫铜、或不锈钢制作。在进行换热时,一种流体由封头的连结管处进入,在管中流动,从封头另一端的出口管流出,这称之管程;另-种流体由壳体的接管进入,从壳体上的另一接管处流出,这称为壳程列管式换热器。为提高壳程流体流速,往往在壳体内安装一定数目与管束相互垂直的折流挡板。折流挡板不仅可防止流体短路、增加流体流速,还迫使流体按规定路径多次错流通过管束,使湍动程度大为增加。常用的折流挡板有圆缺形和圆盘形两种,前者更为常用。

2、种类

1)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结构比较简单、紧凑、造价便宜,但管外不能机械清洗。此种换热器管束连接在管板上,管板分别焊在外壳两端,并在其上连接有顶盖,顶盖和壳体装有流体进出口接管。通常在管外装有一系列垂直于管束的挡板。同时管子和管板与外壳的连接都是刚性的,而管内管外是两种不同温度的流体。因此,当管壁与壳壁温差较大时,由于两者的热膨胀不同,产生了很大的温差应力,以至管子扭弯或使管子从管板上松脱,甚至毁坏换热器。

为了克服温差应力必须有温差补偿装置,一般在管壁与壳壁温度相差50℃以上时,为安全起见,换热器应有温差补偿装置。但补偿装置(膨胀节)只能用在壳壁与管壁温差低于60~70℃和壳程流体压强不高的情况。一般壳程压强超过0.6Mpa时由于补偿圈过厚,难以伸缩,失去温差补偿的作用,就应考虑其他结构。

1) 浮头式换热器

换热器的一块管板用法兰与外壳相连接,另一块管板不与外壳连接,以使管子受热或冷却时可以自由伸缩,但在这块管板上连接一个顶盖,称之为“浮头”,所以这种换热器叫做浮头式换热器。其优点是:管束可以拉出,以便清洗;管束的膨胀不变壳体约束,因而当两种换热器介质的温差大时,不会因管束与壳体的热膨胀量的不同而产生温差应力。其缺点为结构复杂,造价高。

3) 填料函式换热器

这类换热器管束一端可以自由膨胀,结构比浮头式简单,造价也比浮头式低。但壳程内介质有外漏的可能,壳程中不应处理易挥发、易燃、易爆和有毒的介质。

4) U型管式换热器

U形管式换热器,每根管子都弯成U形,两端固定在同一块管板上,每根管子皆可自由伸缩,从而解决热补偿问题。管程至少为两程,管束可以抽出清洗,管子可以自由膨胀。其缺点是管子内壁清洗困难,管子更换困难,管板上排列的管子少。优点是结构简单,质量轻,适用于高温高压条件。

5) 涡流热膜换热器

涡流热膜换热器采用最新的涡流热膜传热技术,通过改变流体运动状态来增加传热效果,当介质经过涡流管表面时,强力冲刷管子表面,从而提高换热效率。最高可达10000W/m2℃。同时这种结构实现了耐腐蚀、耐高温、耐高压、防结垢功能。其它类型的换热器的流体通道为固定方向流形式,在换热管表面形成绕流,对流换热系数降低。

3、换热器泄露

换热器渗漏是换热器使用中最为常见的设备管理问题,渗漏主要是腐蚀造成的,少部分是由于换热器选型和换热器本身的制造工艺缺陷,列管式换热器的腐蚀形式基本有两种: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列管式换热器在制作时,管板与列管的焊接一般采用手工电弧焊,焊缝形状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如凹陷、气孔、夹渣等,焊缝应力的分布也不均匀。使用时管板部分一般与工业冷却水接触,而工业冷却水中的杂质、盐类、气体、微生物都会构成对管板和焊缝的腐蚀。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电化学腐蚀。研究表明,工业水无论是淡水还是海水,都会有各种离子和溶解的氧气,其中氯离子和氧的浓度变化,对金属的腐蚀形状起重要作用。另外,金属结构的复杂程度也会影响腐蚀形态。因此,管板与列管焊缝的腐蚀以孔蚀和缝隙腐蚀为主。从外观看,管板表面会有许多腐蚀产物和积沉物,分布着大小不等的凹坑。以海水为介质时,还会产生电偶腐蚀。化学腐蚀就是介质的腐蚀,换热器管板接触各种各样的化学介质,就会受到化学介质的腐蚀。另外,换热器管板还会与换热管之间产生一定的双金属腐蚀。一些管板还长期处于腐蚀介质的冲蚀中。尤其是固定管板换热器, 还有温差应力, 管板与换热管联接处极易泄漏,导致换热器失效。

4、影响换热器管板腐蚀的主要因素

1)介质成分和浓度:浓度的影响不一,例如在盐酸中,一般浓度越大腐蚀越严重。碳钢和不锈钢在浓度为50%左右的硫酸中腐蚀最严重,而当浓度增加到60%以上时,腐蚀反而急剧下降;

(2)杂质:有害杂质包括氯离子、硫离子、氰离子、氨离子等,这些杂质在某些情况下会引起严重腐蚀

(3)温度:腐蚀是一种化学反应,温度每提升 10℃,腐蚀速度约增加1~3倍,但也有例外;

(4)ph值:一般ph值越小,金属的腐蚀越大;

(5)流速:多数情况下流速越大,腐蚀也越大。

5、试漏方法

(1)水试漏的方法

传统上我们使用水对换热器的试漏,就是将水注入换热器中,注满水后再用水泵对换热器中的水进行打压,使之达到一定的压力,进行对换热器的查漏。查漏结束做出标记后泄压和排水,再进行堵漏。如果换热器较大、泄漏较严重,水压在较低时就会发生泄漏,不得不排水堵漏,堵漏完成后再充水、充压试漏,反复进行,增加换热器检修时间。由于充水和打压需要大量的时间,泄漏的部位需要动火补焊消漏时,又要对泄漏部位进行干燥处理,否则影响补焊消漏的质量。如果泄漏的换热器内部有可燃介质,必须进行氮气置换,合格后才能动火补焊消漏作业,否则会产生着火和爆炸,危及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2)氮气试漏的方法

列管式换热器泄漏后使用氮气进行充压试漏,比较快速。用氮气对换热器堵漏动火作业时,不必再进行置换处理,节约检修消漏的时间。

用氮气对换热器堵漏动火作业时,不必再进行置换处理,节约检修消漏的时间。安全注意事项如下:

(1)因为氮气有窒息的风险,使用时必须注意人员的安全,防止人员中毒。

(2)氮气使用时要提前进行管线的预制。

(3)氮气使用时临时管线上要增加压力表,两人用对讲机联系开阀门,防止超压。

(4)氮气使用完成后必须及时泄压、拆除。

(5)氮气使用时必须2人以上用对讲机联系充压和泄压操作,防止管线超压,损坏管线,防止人员窒息,造成人身伤害。

(6)氮气不使用时必须对管线的阀门进行挂“禁动”标识牌,防止人员误动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7f13c3ae8cd40ddb8e11dc7db9e2c1b5.png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在 Simulink 中建立管翅散热器模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建立管状热交换器模型:可以使用 Simulink 中的 Transfer Function 模块来模拟管状热交换器的传热特性,也可以使用 State-Space 模块来建立更加复杂的模型。具体模型的建立需要根据具体的传热方程和实验数据来确定。 2. 建立翅片模型:可以使用 Simulink 中的 Transfer Function 模块来模拟翅片的传热特性,也可以使用 State-Space 模块来建立更加复杂的模型。同样需要根据具体的传热方程和实验数据来确定。 3. 建立整体模型:将管状热交换器和翅片模型结合起来,可以得到整个管翅散热器的模型。可以使用 Simulink 中的各种数学运算和逻辑运算模块来进行模型的连接和计算。需要注意的是,整体模型还需要考虑热阻和热导率等参数来描述管翅散热器的传热特性。 以下是一种简单的管翅散热器模型建立方法: 1. 建立管状热交换器模型:使用 Transfer Function 模块建立传热方程的模型,其中输入为热源的温度,输出为管壁的温度。可以根据具体的管状热交换器的参数来确定模型的系数。 2. 建立翅片模型:使用 Transfer Function 模块建立热传导方程的模型,其中输入为管壁的温度,输出为翅片的温度。可以根据具体的翅片的参数来确定模型的系数。 3. 建立整体模型:将管状热交换器和翅片模型结合起来,可以使用数学运算模块来进行模型的连接和计算。例如,可以使用加减乘除模块来计算整个管翅散热器的传热特性。还需要添加环境温度和热阻等参数来描述管翅散热器的传热特性。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建模方法只是一种简单的建模方法,实际的管翅散热器模型会更加复杂,需要考虑更多的实际因素。建立模型时需要结合具体的实验数据和实际应用场景来进行参数的确定和模型的验证。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