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难的视觉图_1+1=2的证明方法,为什么称为世界上最难的数学题?

1+1等于几,这几乎小学一年级都可以脱口而出的数学题,为什么证明这个关系成立,耗尽所有数学家的毕生心血,都无法去证明呢?

我们都知道,1+1=2,是最简单的数学公式,其次才有1+2=3,1+3=4.....,种种数学等式出来。可见1+1=2是所有数学公式的基础,也是数学这么学科的根本,关于这条等式,你知道?到现在都没人能够证明。

8e942de70fa0764c6ee1a8f80177ccc1.png

接下来为大家讲解下,这个公式有何难解之处。

1. 都说陈景润证明了(1+2)但是还没人能证明(1+1)。总觉得好奇。。
1+1=2不是我们小学就知道的吗?
没经过证明我们怎么就在用了呢?
1+1=2不是和1+2=3一样的证明方法吗?

2. 首先你要知道。陈景润证明的是“哥德巴赫猜想”相关的问题。
哥德巴赫猜想是一个叫哥德巴赫的数学家提出的,大概是说: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能分解成两个素数之和。
比方说8=3+5,26=19+5……
素数是指该数只能被1和它本身除尽。比方7,11,19。
现在这个命题还没有得到证明。但是通过计算机的高速运算,人们可以计算出直到很大很大的数字上,这个命题都是正确的。它应该就是正确的。
很早以前,外国人就证明了任何一个大于X(X应该不会很大)的偶数都能分解成一个素数与7个素数乘积的和。人们把这个表示成(1+7)
后来慢慢有人能证明一个大偶数能分解成一个素数与6个素数乘积的和(1+6);一个素数与5个素数乘积的和(1+5)……。
再后来,我国的陈景润证明了任何一个大偶数都能分解成一个素数与2个素数乘积的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1+2)。比方18=3(3*5);30=5+(5*5)。

d8922bff62c673dfd49b9899691d2cea.png

3. 同理可证,要证明1+1=2,要用到要用皮亚诺公理才能证明,关于0的定义和1的定义。

6456bdde8bf3d50e467dbf7b74f808f5.png

关于这一点的思考要充分,这本是一个非常自然的数,但在数学强调逻辑的里面,数字的开端无疑像宇宙大爆炸的基点一样。

7907e809257c858848ebc50529be3413.png

皮亚诺公理基本上雏形是有了:数字的开端都为零,两个零相加按照数学逻辑也会等于2。

d9af4cfa6149ce8701664df7bc6c90e8.png

公理1:0是自然数。

公理2:每一个确定的自然数 ,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数 , 也是自然数。

公理3:0不是任何自然数的后继数。

公理4:不同的自然数有不同的后继数。

先证明这4条公理成立。

接下来开始证明1+1=2

398f3406085ca5058cd12faa5310e48a.png

但是,此结果,并不能证明1+1=2,只能证明另两个自然数相加,满足前4条公理的情况下,等式才成立。

不知道各位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在使用 C++ 实现 "estimate_pose_for_tag_homography" 算法之前,需要确保已经安装了适当的开发环境和相关的计算机视觉库和工具包,如OpenCV和Eigen等。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代码,演示如何使用 OpenCV 库和 Eigen 库实现 "estimate_pose_for_tag_homography" 算法: ```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opencv2/opencv.hpp> #include <Eigen/Dense> using namespace std; using namespace cv; using namespace Eigen; int main() { // Load reference image and target image Mat ref_img = imread("ref_image.jpg"); Mat target_img = imread("target_image.jpg"); // Detect and match features between reference image and target image vector<KeyPoint> ref_kp, target_kp; Mat ref_desc, target_desc; Ptr<ORB> orb = ORB::create(); orb->detectAndCompute(ref_img, Mat(), ref_kp, ref_desc); orb->detectAndCompute(target_img, Mat(), target_kp, target_desc); BFMatcher matcher(NORM_HAMMING); vector<DMatch> matches; matcher.match(ref_desc, target_desc, matches); // Extract matched feature points vector<Point2f> ref_pts, target_pts; for (int i = 0; i < matches.size(); i++) { ref_pts.push_back(ref_kp[matches[i].queryIdx].pt); target_pts.push_back(target_kp[matches[i].trainIdx].pt); } // Compute homography matrix Mat H = findHomography(ref_pts, target_pts, RANSAC); // Compute pose from homography matrix Matrix3d K, R; Vector3d t; K << 1000, 0, ref_img.cols/2, 0, 1000, ref_img.rows/2, 0, 0, 1; Matrix3d H_eigen; cv2eigen(H, H_eigen); Matrix3d inv_K = K.inverse(); Matrix3d A = inv_K * H_eigen; double scale = 1.0 / A.col(0).norm(); A *= scale; double sign = (A.determinant() > 0) ? 1 : -1; R.col(0) = A.col(0).normalized(); R.col(1) = A.col(1).normalized(); R.col(2) = R.col(0).cross(R.col(1)); t = sign * scale * A.col(2); cout << "Rotation matrix:" << endl << R << endl; cout << "Translation vector:" << endl << t << endl; return 0; } ``` 该代码演示了如何使用 ORB 特征检测算法和 BFMatcher 特征匹配算法来检测和匹配参考像和目标像之间的特征点,然后使用 findHomography 函数计算单应性矩阵,并使用 Eigen 库和数学公式计算出姿态(旋转矩阵和平移向量)。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对算法进行优化和调整,以提高估计精度和效率。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