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理工大学柯熙政教授团队在无线光通信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利用空间光调制器实现了光束模式的高低阶互转。模式转换将传统光束收集对准拓展到光束调控的实现,在激光通信、扫描、光镊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020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候选推荐
无线光通信具有通信速率高,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灵活机动等特点,实现高速大容量通信的最佳途径,更是构建我国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重要保障。光学天线作为无线光通信的接收端,需要将空间光耦合进光纤,以完成信息传输和解调。
空间光—光纤耦合所采用的单模光纤,其纤芯直径为8-10μm,数值孔径为0.14,只能传输LP01模式的基模信号。该模式高斯光束在远距离传输过程中受大气扰动等影响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模式退变,无法与单模光纤传输模式匹配。从而降低了空间光—光纤的耦合效率、影响了数据传输质量及稳定性。因此,空间光与单模光纤的模式匹配是高效光纤耦合的技术瓶颈。
针对这一重要的自适应光学问题,西安理工大学柯熙政教授带领无线光通信研究团队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空间光与单模光纤模式匹配的新方法。他们从耦合模光场模式理论出发,计算模式转换传输函数,并将其对应的相位全息图加载到液晶空间光调制器上,以实现模式转换。
转换原理如图1所示,激光器发出LP01模式的基模光束经空间光调制器LC-SLM1激励到某高阶模式&#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