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用例模型真题习题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主要分为分析、设计和实现三个阶段,下面属于分析阶段主要工作的是( )
A、定义子系统接口参数
B、编写代码
C、改进系统的性能
D、建立用例模型
参考答案:D 点击查看更多>>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用例模型考点
1)用例模型
SA(结构化分析)方法采用功能分解的方式来描述系统功能,在这种表达方式中,系统功能被分解到各个功能模块中,通过描述细分的系统模块的功能来达到描述整个系统功能的目的。采用SA方法来描述系统需求,很容易混淆需求和设计的界限,这样的描述实际上已经包含了部分的设计在内。因此,系统分析师常常感到迷惑,不知道系统需求应该详细到何种程度。一个极端的做法就是将需求详细到概要设计,因为这样的需求描述既包含了外部需求也包含了内部设计。SA方法的另一个缺点是分割了各项系统功熊的应用环境,从各项功能项入手,很难了解到这些功能项如何相互关联来实现一个完整的系统服务的。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他们并不想了解系统的内部结构和设计,他们所关心的是系统所能提供的服务,这就是用例方法的基本思想。用例方法是一种需求合成技术,先获取需求,记录下来,然后从这些零散的要求和期望中进行整理与提炼,从而建立用例模型。在OOA方法中,构建用例模型一般需要经历四个阶段,分别是识别参与者、合并需求获得用例、细化用例描述和调整用例模型,其中前三个阶段是必需的。
(1)识别参与者:参与者是与系统交互的所有事物,该角色不仅可以由人承担,还可以是其他系统和硬件设备,甚至是系统时钟。参与者一定在系统之外,不是系统的一部分。可以通过下列问题来帮助系统分析师发现系统的参与者:谁使用这个系统?谁安装这个系统?谁启动这个系统?谁维护这个系统?谁关闭这个系统?哪些(其他的)系统使用这个系统?谁从这个系统获取信息?谁为这个系统提供信息?是否有事情自动在预计的时间发生?
(2)合并需求获得用例:将参与者都找到之后,接下来就是仔细地检查参与者,为每一个参与者确定用例。首先,要将获取到的需求分配给与其相关的参与者,以便可以钟对每个参与者进行工作,而无遗漏;其次,进行合并操作。在合并之前,要明确为什么要合并,知道了合并的目的,才可能选择正确的合并操作。合并后,将产生用例。将识别到的参与者和合并生成的用例,通过用例图的形式整理出来,以获得用例模型的框架。
(3)细化用例描述:用例建模的主要工作是书写用例规约(use case specification),而不是画图。用例模板为一个给定项目的所有人员定义了用例规约的结果,其内容至少包括用例名、参与者、目标、前爨条件、事件流(基本事件流和扩展事件流)和后置条件等,其他的还可以包括非功能需求和用例优先级等。
(4)调整用例模型:在建立了初步的用例模型后,还可以利用用例之间的关系来调整用例模型。用例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包含、扩展和泛化,利用这些关系,把一些公共的信息抽取出来,以便于复用,使得用例模型更易于维护。
•包含关系。当可以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用例中提取公共行为时,应该使用包含关系来表示它们。其中这个提取出来的公共用例称为抽象用例,而把原始用例称为基本用例或基础用例。
•扩展关系。如果一个用例明显地混合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场景,即根据情况可能发生多种分支,则可以将这个用例分为一个基本用例和一个或多个扩展用例,这样使描述可能更加清晰。
•泛化关系。当多个用例共同拥有一种类似的结构和行为的时候,可以将它们的共性抽象成为父用例,其他的用例作为泛化关系中的子用例。在用例的泛化关系中,子用例是父用例的一种特殊形式,子用例继承了父用例所有的结构、行为和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