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想躺在沙发上就把屋子「打扫」干净?
「懒」是人的天性,人类在过去无数年制造各种工具来「偷懒」,开始只是想减轻人类的负担,后来甚至将一部分工作完全交由机器。但现代科技进步了几个世代,家务问题依然困扰无数家庭,在机器人女仆尚未出世的今天,大部分家庭依然承受着家务的不可承受之重。
24 年前,家电巨头伊莱克斯就制造了全球第一台扫地机器人,但在很长的时间内,扫地机器人一直被诟病「智障」、「清洁差」、「昂贵」。

以前我们没得选。但现在,扫地机器人凭借全新的技术和算法征服了越来越多人。
而在过去一段时间石头扫地机器人 P5 的使用中,小扎一方面感慨科技再次解放人类,另一方面也不得不直面扫地机器人目前的不足之处。

浓浓小米味
产品尺寸:350x350x96.5mm
吸力:2000Pa
水箱容量:0.18L
作为一家小米生态链企业,石头科技在产品设计上基本沿袭了米家产品的设计风格——现代简约。
这种设计贯穿了从初代米家扫地机器人(由石头科技打造),到小扎这次体验的石头扫地机器人 P5 今年新推出的云石金版(以下简称 P5),整体好看与否大家各有定论,但这样的设计可能最「没错」的设计,也符合主流用户对科技产品的设计认知。
P5 的正面乍看之下只有激光头(激光测距传感器)、按键区的电源和回充键、「roborock」品牌 logo,但在面板之下还有 WiFi 指示灯、系统重置按键以及集尘盒。

在 P5 的底部,石头坚持了单边刷的设计,除了在效率上比双边刷要差些这点,单刷实际更能保证清扫的效果。此外,单刷理论上比双刷更容易脱困,但实际上该被缠住还是会被缠住,具体后面会谈到。
至于主刷部分,P5 的改进主要是采用可拆卸的设计,官方宣称毛发缠绕的问题也得以解决,材质则沿用尼龙。

官方宣传图

实际使用,很大一部分毛发被集中在轴承上。
剩下的是主机之外,P5 配备了充电底座、电源线、湿拖组件,设计上跟石头之前的几款产品一样。值得一提的是,P5 还附配了一个防水垫,以防止水箱未取下对木地板的伤害。
机器人界「扫地僧」
特色功能:虚拟墙;定时预约;拖地功能
规划技术:LDS 激光规划
续航时间:2.5 小时
噪音:69db
和其他米家智能家居产品类似,P5 也离不开米家 App 使用(也可选择「Roborock」App),连接的过程非常顺利,和 2017 年小扎最初入坑米家生态的连接体验不可同日而语。
而 UI 交互上也没有障碍,核心指令「清扫」和「回充」都放在最显眼的部分,同时又兼顾了地图管理和定时遥控等功能,也支持小爱同学的语音指令。

当然,清扫是扫地机器人最核心的功能。
消费者对扫地机器人最核心的需求就是扫得干净,但「干净」的背后一是指扫地机器人清扫过的干净程度,二是扫地机器人的清洁范围要尽可能全覆盖。
具体到产品,前者很大程度取决于风机的功率和清扫系统的设计。

P5 天下第一?
在硬件上,P5 云石金版的风机最大吸力提升到了 2000Pa,也是目前石头产品(含米家扫地机器人)中最高的标准,其他包括主刷和边刷等则延续之前的设计。
至于效果,P5 其实做得已经相当优秀,一尘不染太过夸张,但实际清扫过的干净程度等同于我们过去亲自打扫过,得益于动态边刷,墙边和角落也都能顾及到。

几天的成果。
这是在标准模式下,强力模式在理论上能带来更干净的效果,代价是更大的噪音。至于安静模式,调低风机功率后噪音会有明显的下降,但下降的幅度也比较有限,所以一般建议:人不在,开强力;人若在,开标准。
P5 支持外挂水箱拖地,两档水量调节。对于很难清扫的细小灰尘,拖布就明显派上用场了。同时,加大到 180ml 的水箱可以很轻松满足 88 平房屋(清扫面积 37~40 平)的拖地工作,甚至水箱还能剩下小一半的水(标准档)。

道歉时露出肚子是常识。
不过你也得明白,扫地机器人不会像我们清扫的时候会向地板施加压力,所以在效果上比较普通,就别指望它解决「顽固」污渍了。
而不同于清扫过的干净程度更多依靠硬件和设计,想要扫地机器人尽可能多清扫到空置的地面,更多则要依赖「算法」。
目前扫地机器人常见算法主要有「随机式」和「规划式」,前者指的是机器人根据一定的移动算法,如三角形、五边形轨迹尝试性的覆盖作业区。由于看起来像是扫地机器人在四处乱逛,容易给人造成「瞎扫」的感觉,所以石头的扫地机器人大多采用「规划式」算法得出清扫路径。

以 P5 为例,内置的 SLAM 算法会在收集所有传感器数据后,计算出地图划分区域和路径,形成先沿边后以 Z 字形的清扫路径,并逐一完成每个分区的清扫任务。不论是清扫覆盖率还是效率都非常高,这点其实很多米家扫地机器人的用户都有反馈,但实际这套算法还是得归功于石头。

对扫地机器人来说,不恰当的分区会直接影响清扫路径的规划,从而影响整个清扫的效率。P5 支持智能分区规划清扫,不过 AI 并不总是聪明,比如家里主卧就被硬生生分为两个区,好在 App 本身支持区域合并、分割、命名。
至于续航部分,P5 搭载了 5200mAh 电池,官方宣称 2.5 小时续航,支持 250 平豪宅,我们测试环境下(实际 88 平,可清扫 37~40 平)实际耗电基本都在 30% 左右,满足绝大部分人的需求是没问题了。

人无完人,机无完机
集尘容量:0.46L
防撞类型:机械撞板
越障高度:2cm
然而,即便在小扎看来 P5 的核心表现已经非常出色,但始终有些扫地机器人存在的问题,无法让人将「清扫」这件大事完全托付给它。
前面小扎称赞了石头的算法可以得到很高的清扫覆盖率,但在实际的居住环境中,桌椅、沙发、床铺下的环境每个家庭各不相同,受限于 P5 的体积,不可能指望它以 35cm 的机身直径,穿过不到 35cm 宽的空间。类似的,高度也限制了 P5 的进入范围。
以测试环境的餐桌区域为例,即使部分空间可以勉强让 P5 进入,但桌椅下复杂的空间也让清扫的效果变得难以保证,没有受困已是知足。至于主卧的床底下,由于 P5 采用的是扁而宽的设计,过去人力没法清理的地方倒是得到了解决。

黄框部分为沙发区,黑色点状多为桌椅摆放位置。
沙发则干脆被我用米家 App 划为了禁区,或是利用「虚拟墙」功能直接让机器绕开。主要由于沙发底下环境比较复杂,并且沙发套的绳子也容易缠住 P5。
当然,这些也难以归为 P5 的缺点,但可以肯定的是,今天的扫地机器人受限于内部组件的大小,很难做到完全适应每个人的家居环境。就比如你的床铺底下如果限高 10cm,P5 可能刚刚好可以通过并清理,但其他扫地机器人一旦高度等于甚至超过 10cm,你就需要衡量,一个扫不了床底下的扫地机器人到底值不值得买。
但有一说一,P5 展现出越障能力超乎预期,绝大部分时候,只要是它进得去的复杂场景,虽然过程曲折,最后大多能顺利出来,唯一的例外是——电源线「修罗场」。

在电子产品满屋的今天,可能每一个人家里都会有一个插满各种电源线的插座,面对这个大坑,P5 尽管采用了单边刷设计,还是可能被各种电源线缠住,主刷也容易试图将线吸入从而卡住做无用功。
P5 的硬伤还有一点:尘盒。
集尘盒的容积是 460ml,理论几天甚至一周清理即可,但 P5 的集尘盒依然是完全开口的设计,这导致如果集尘盒内的垃圾积累较多,取出集尘盒的时候容易导致部分灰尘垃圾倾倒出来。

画面太美,反正小扎是不想体验第二次。
购买建议
推荐指数:★★★★(满分 5 星)
优点:成熟的算法、激光导航、软件易用
缺憾:尘盒设计
价格:1999 元(小米有品)
某种意义上,第一代小米扫地机器人(2016 年)出现,推动了扫地机器人行业在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如果没有石头科技,那一代扫地机器人的体验,可能要延后一两年才能被消费者享受到。而石头科技成立短短 3 年销售额就达到 30 亿元,这背后意味至少数百万户中国家庭开始使用扫地机器人。
售价 1999 元的石头扫地机器人 P5 并不完美,但在性能、算法以及小米生态的绝对优势之下,石头唯一对手其实只剩下自己(含米家扫地机器人)。
ZAKER 科技出品
文 / 江冬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