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用角度来看,笔画的分布原则,首先应该考虑到的就是“形态稳固”这一基本理念,让汉字书法“屹立不倒”,这样的基本特点一点也不能放松。只有这样的虚拟物体能够稳当地站立起来,观赏者才能对书者的书法作品观摩体会。
图:楷书结构的10大原则
笔者认为,楷书书法结构的10种布局原则,实际上也就是我们分析书法,当然不只是楷书,结构处理的方法。自然界事物存在的形态的多种多样,我们从不同侧面就可以挖掘出不同的处理方法,也就是书法结构分析的不同原则。重点稳衡原则就是从自然界物体存在形态角度来分析书法的呈现规则;而笔画均称原则则是笔画这个基本元素在分布总体指导思想。
图:书法功夫结构与笔法的关系
一、楷书结构第三大结构原则--主笔突出原则
书法结构的“主笔突出原则”只是在手工书法中才有的规则。也许这是书法结构十大原则中最特殊的一条规则,因为,这条原则在规范字中是不存在的。中国规范汉字的造字原则,首选是“横平竖直”与“笔画均匀”这两个规则。我们看一看标准的宋体字,基本上都是按照两个原则制造的字体。而在具体手法上就不得不提到“美术字”技巧。下面就将手工书法特点为与标标准规范进行比较,以此展示其中的区别。
图:主笔在手写书法与规范字中的区别
在以上比较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两种字体在形态上的不同。规范字的笔画分布尽基本上是均匀的,从着墨的情况来看也不能分辨哪是主笔,哪是辅笔。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得出两种字在对应的部分,不仅有结构上的不同,而在笔法同样是大相径庭。
图:启功书法
在现行的多种楷书风格中,田英章先生的楷书继承了欧阳询大师风格,在总体规则中讲究均匀原则,也讲究“横平竖直”这样的规则,但是欧楷体系下书法,是没有任何一个“平”的横,也没有严肃意义上的竖直。而要做到的是“曲中见平”、“斜中藏直”;更没严格均分笔画。可能就是这样的历史造就了我们观赏书法的“主笔取向”。因为“不均的存在就有了主次之分”,一众笔画中,出现了主笔现象,这让中国书法也就有了比规范印刷体更为形象化的结果。
图:田英章楷书作品
分析图中的每一个字,笔画都分别占用了不同的份量。如同一个人站在土地上,毫无疑问,我们的躯干加上四肢就是我们的“人”字的主笔。有了这个主笔,我们就感觉人的形态是一种常见的形态、健康的形态。多少给人一种合理的感觉,要是各种尺寸再机缘巧合一些,在人们的印象中就会出现“回头率”这样的概念了。
二、主笔突出原则指的不是绝对突出,而是对比中的主笔;
启体体书法被人们誉为“亦庄亦谐”的现代书法大成,其中“主笔突出”发挥了强大贡献。相好比之下,欧阳询楷书法的主笔远没有启功体书法那么受到重示。
图:楷书中的主笔分析
没有均分的世界,也没有对称的平等。自然界如此,模拟自然界物体形态的书法也是如此。在繁体字“尽”的书写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将中部的竖(也就是标记为1的竖笔画)当作主笔来突出展示,对这个“尽”字的形态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但是要是没有次主笔(标识为2的横)来辅助调节整体形态,这个字同样会难看。
图:主笔反应画的着墨变化
主笔原则,真正的含义其实是要让所有笔画在书写过程中做到“有主有次有辅”的梯次变化,从而产生“文似看山不喜平”的效果。
其实综合比较近年来最热门的两种书法,其一的启功书法,其次的田英章式的欧楷。如果说欧楷有一定的“主笔原则”体现,那么“启功体”的结构体系中,主笔原则就是特别突出的特点。
图:相比之下,启功体主笔更为突出
其实,主笔原则出了人们习惯于使用这样的原则来改变书法的平淡性外,更多还在于让人的书写汉字形态更可以满足人们观赏习惯!而这种观赏习惯恰好也来源于人们观赏自然界事物形成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