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晶结构_火成堆晶成因的超镁铁质岩

火成堆晶成因的超镁铁质岩主要由岩浆重力分异作用形成,常见于层状和环状杂岩体中。层状杂岩体如南非的Bushveld层状超镁铁质岩体,由不同矿物组成,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环状杂岩体如阿拉斯加型岩体,以同心带状分布,中心为超镁铁质岩。这两种类型的岩体都具有特定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和化学成分,与地质成因密切相关。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展开全部

火成堆晶e69da5e887aa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3616233成因的超镁铁质岩主要指的是产出于层状和环状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体中的岩石,其成因与岩浆重力分异等作用有关。一般来说,它们是原生岩浆分异的产物。例如,在一些层状杂岩体的底部或环状杂岩体的核心,就有具有堆晶结构的橄榄岩产出。由于这类岩石主要由堆晶矿物组成,因此,岩石的成分不能代表原生岩浆的成分。事实上,蛇绿岩中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堆晶岩也具有类似成因,只不过这些岩石作为蛇绿岩的一部分经历了构造侵位,是异地产出的而已。

(一)层状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体

1.野外产状

杂岩体的形成与重力分异、岩浆对流分层等作用有关。随着岩浆的演化,岩浆中较早结晶的矿物就不断下沉和堆积,最终形成了具有明显垂直分带特点的层状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体。岩体多呈几至数万平方千米的岩盆、岩床状或漏斗状,产于稳定的构造环境。岩体的韵律分层表现为底部多为超镁铁质岩(橄榄岩和辉石岩等),中部为辉长岩类(苏长岩和辉长岩等),上部为斜长岩和闪长岩等。按照矿物组合可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橄榄岩(辉橄岩)-辉石岩-辉长岩型;第二类则偏酸性,为斜长岩-辉长岩(或橄长岩)型。世界上著名的大型层状杂岩体有美国的Stillwater、南非的Bushveld、格陵兰的Skaergaard,以及加拿大的Muskox等。其中Bushveld侵入体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层状侵入体,分布面积达66000km2,厚7000m以上(图6-7)。

图6-7 南非的Bushveld层状超镁铁质岩体平面图(a)、剖面图(b,c)(据Scoates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