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PKPM官方公众号!

点击图片进来留言哦~
Q1:为什么SATWE参数里面地震作用分层放大系数设置之后,文本结果里面的地震楼层剪力并没有任何变化。


A1:文本结果中的楼层地震剪力Vx和Vy均为调整前的,所以没有变化,查看构件信息或者位移结果,都可以明显看到有放大处理。


Q2:柱间支撑验算,荷载没有变化,只是把杆件由单角钢换成了双角钢,不知道为什么计算的焊缝高度几乎差一倍,从7mm变成了12mm。


A2:
柱间支撑程序默认按照等强方式考虑,即fA=lw*he*ftw,单面角钢变成双面角钢,截面加大,轴向承载力N变大2倍,所以焊脚尺寸也会相应的变大2倍导致的。
单面角钢时候轴心承载力为

双面角钢轴心承载力为

轴力等强下焊缝相应的,所以焊脚高度

考虑到支撑布置角度的影响,程序输出的是12mm。
Q3:基础模型里面有柱墩,从哪里能看到柱墩对筏板的冲切结果?
A3:柱冲切输出的就是柱和柱墩对筏板的冲切系数较小的输出,单独点击柱冲切版,查看冲切计算书,可以区分开冲切厚度h0,文本中输出了柱墩和柱分别冲切的结果可以查看。

Q4:为什么模型计算完之后,考虑有侧移和考虑无侧移计算的柱长度系数不变。
A4:
程序在考虑二阶弹性分析或者直接分析方法的时候,会把柱长系数强制按照1.0考虑相关规范:
钢标5.4.1
采用仅考虑P-△效应的二阶弹性分析时,应按本标准第5.2.1条考虑结构的整体初始缺陷,计算结构在各种荷载或作用设计值下的内力和标准值下的位移,并应按本标准第6章~第8章的有关规定进行各结构构件的设计,同时应按本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连接和节点设计。计算构件轴心受压稳定承载力时,构件计算长度系数μ可取1.0或其他认可的值。
钢标5.5.1
直接分析设计法应采用考虑二阶P-△和P-δ效应,按本标准第5.2.1条、第5.2.2条、第5.5.8条和第5.5.9条同时考虑结构和构件的初始缺陷、节点连接刚度和其他对结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允许材料的弹塑性发展和内力重分布,获得各种荷载设计值(作用)下的内力和标准值(作用)下位移,同时在分析的所有阶段,各结构构件的设计均应符合本标准第6章~第8章的有关规定,但不需要按计算长度法进行构件受压稳定承载力验算。
Q5:区划图调整的最大影响系数是怎么算的,设计地震加速度是怎么来的?

A5:
按照“先概率,后场地”的原则,根据区划图附录E.1、E.2和附录F.1进行调整计算
αmax=0.1625=0.15/3*1.3*2.5
其中1.3为三类场地的调整系数Fa,amaxІІ=0.15/3=0.05,2.5是附录F.1的转换系数。
设防地震的设计加速度=0.15*1.15=0.1725
其中1.15是三类场地调整系数,见附录E.1
多遇设计地震加速度=0.15/3/1.3=0.065


供稿:高磊
审核:刘孝国

充电专区:
PKPM构力学堂
PKPM微课堂
后台回复“微课”GET 往期100+期微课视频
后台回复“教学”GET PKPM教学短视频合集
PC端直播:http://pkpmwkt.graz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