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国内会计准则要求生产成本在月底是要结平的,国内软件的设置通常把生产成品余额体现在在制品项目下(实际上这种做法是科目未结平,而是表结平的方式),SAP中通常通过结果分析把未完工的生产订单(或者成本收集器、CO生产订单)结算到在制品科目,从而实现科目上,报表上全部结平。以下介绍一下通常SAP中如何判断生产成本已结平,如果已启用功能范围和FICO统驭分类账(跨功能范围可以体现在FI中),且在制品转出科目已经分配了功能范围,也就是说生产成本相关的凭证都已经分配了生产相关的功能范围,那么可以直接通过查询功能范围的余额来判断生产成本是否已结平,功能范围余额为零,则说明生产成本已结平。
如果未启用功能范围,可以通过如下的逻辑判断:
1. 检查成本中心报表S_ALR_87013611,查看对应月份生产成本中心是否已结平(借贷方余额为0,表示已结平)。
2. 检查生产成本报表S_ALR_87013127或KOC4,查看对应月份生产订单是否已结平(实际成本借方、实际成本贷方、总WIP、储备,四个字段的值相加为0,则表示生产订单已结平)。
以上两条逻辑是建立在生产成本中心的成本通过作业分配或者成本核算单全部分配到生产订单上,生产订单再通过在制品计算、差异结算、结算的方式全部结算到FI,只要生产订单结算不存在问题,那么通过上述的检查是可以判断生产成本已结平的。
在S4版本中,CO的成本要素因为都体现为了科目,直接通过查询科目余额就可以判断生产成本是否已结平,比如把5开头的科目均设置为生产成本的投入科目,8开头科目设置为生产成本的转出科目,那么直接查询5开头科目加8开头科目合计是否为0就可以判断生产成本是否结平了,即使没有结平,也很容易查询到是哪个成本中心或者生产订单导致的,总的来说,S4版本核对是比较方便的。当然,即使启用功能范围,我们也建议生产成本科目单独设置一个科目段,一般来说就是上面所说的把5开头的科目均设置为生产成本的投入科目(包括直接生产相关的和间接生产相关的料、工、费),8开头科目设置为生产成本的转出科目。
20181212更新:
考虑到资产类别的设置,通常不会单独对生产/制造类的设备单独设置资产类别,所以5开头科目均设置为生产成本的投入科目不太容易操作,更现实的方法是5开头的科目设置为生产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的消耗以及直接人工,8开头核算其他的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销售、研发相关的费用,然后在S4版本中可通过5加8开头科目加生产相关的功能范围来判断生产成本是否已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