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原理与应用孙家炳_海洋遥感基础知识

cea530d7e4dd39174d6ffad072d9bb24.png

目录

海洋遥感基础篇(重点) 2

第一章 遥感概念与特点 2

1、遥感定义(3S) 2

2、遥感的分类 2

3、遥感的发展(开始和未来) 4

4、海洋遥感的特点 4

5、海洋遥感的应用 5

6、海洋遥感的意义 6

第二章 海洋遥感卫星与传感器 6

1、按照轨道卫星的分类 6

2、循环周期(recurrent period)、重复周期(repeat period)、再访问时间(revisit time)比较区分 7

第三章 海洋遥感物理基础 7

1、电磁现象基本规律的方程-----麦克斯韦方程 7

2、电磁波波段 8

3、辐射术语 9

4、黑体和灰体 11

5、黑体辐射三大定律有哪些?内容和对遥感的意义? 11

6、亮温和瑞利金斯 12

7、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大气散射、大气吸收) 13

8、电磁波的衰减 15

第四章 水色遥感 15

1、水色遥感概念 15

2、水色三要素有哪些(了解下如何实验室测量,荧光法的原理) 16

3、一类水体和二类水体 16

4、水色遥感预处理(几何定位、辐射校正) 17

5、水色遥感术语(表观光学量、固有光学量分别有哪些?其中什么是遥感反射率) 17

6、大气校正(大气校正的原理和过程) 17

7、一类水体的大气校正的思路 18

8、水色遥感机理 18

海洋遥感应用篇 18

第五章 热红外遥感 18

1、热红外波段的大气窗口( 3.7-4.1微米,10-12微米) 18

2、海温遥感的意义 18

3、热红外辐射计反演海表面温度中应用到哪些原理 19

第六章 遥感的应用 19

1、微波辐射计的应用 19

2、微波散射计的应用 19

3、卫星高度计的应用 19

4、SAR工作原理和应用 20

海洋遥感基础篇(重点)

第一章 遥感概念与特点

1、遥感定义(3S)

遥感定义: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应用探测仪器,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广义的遥感:各种不直接接触物体、远距离探测目标的技术。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定义:不直接接触物体本身,从远处通过探测仪器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信息(电场、磁场、电磁波、地震波),经过一定的传输和处理分析,以识别目标物体的属性及其分布等特征的技术。从而不仅可以对地球的大气、生物圈、水圈、岩石圈作为观察对象,也可以扩大地球以外的外层空间。

狭义的遥感定义:有所专指,即从远离地面的不同工作平台上,通过传感器,接收来自地球表面物体的电磁波信息,并经传输处理及判读分析,实现对地球资源和环境进行探测和监测的综合性技术。

3S(GPS、GIS、RS)

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

GIS(Global Information System):全球地理信息系统;

RS(Remote Sensing): 遥感。

2、遥感的分类

(按照平台、工作方式(主动被动)、按工作波段、按应用等)

应用方面:陆地遥感、海洋遥感(难度最大)、气象遥感

海洋本身也能辐射电磁波能量,还会反射或散射太阳或人造辐射源(如雷达)的电磁波能量。

用于海洋研究的传感器主要有以下几种:

(1)水色传感器:主要用于探测海洋表层叶绿素浓度、悬浮物液度、黄色物质、漫射衰减系数以及其他海洋参数。

(2)红外传感器:主要用于反演海表面温度。

(3)微波高度计:主要用于反演平均海面高度、大地水准面、有效波高、海面风速、表层流、重力异常、降南指数等

(4)微波散射计:主要用于反演海面上方10m处风场。

(5)合成孔径雷达:主要用于反演波浪方向谱、中尺度旋、海洋内波、浅海地形、海洋锋面、海洋污染、海上目标以及海表特征信息等。

(6)微波辐射计:主要用于反演海表面温度、海面风速以及海冰、水汽含量、降雨、CO2海一气交换等。

按遥感平台分类(航天、航空、地面遥感)

按传感器探测波段分类

紫外遥感(0.05-0.38μm):收集和记录目标物在紫外波段辐射能量。

可见光遥感(0.38-0.76μm):收集和记录目标物反射的可见光辐射能量,传感器有:摄影机、扫描仪、摄像仪等。

红外遥感(0.76-1000μm):收集与记录目标物反射与发射的红外能量,传感器有:摄影机、扫描仪等。

微波遥感(1mm-1m):收集和记录在微波波段的反射能量,传感器有:扫描仪、微波辐射计、雷达、高度计等。

多波段:紫外至可见光。

按传感器工作方式分类

被动遥感:传感器不向目标发射电磁波,仅被动接收目标物的自身发射和对自然辐射源的反射能量。

主动遥感:传感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波能量,并接收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

按遥感成像方式分类

成像遥感:传感器接收的目标电磁辐射信号可转换成(数字或模拟)图像。

非成像遥感:传感器接收的目标电磁辐射信号不能形成图像。

按波段宽度及波谱的连续性

常规遥感:又称宽波段遥感,波段宽一般大于100nm,且波段在波谱上不连续。例如,一个TM波段内只记录一个数据点,而用航空可见光/红外光成像光谱仪(AVIRIS)记录这一波段范围的光谱信息需用10个以上数据点。

高光谱遥感(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是利用很多狭窄的电磁波波段(波段宽度通常小于10nm)产生光谱连续的图像数据。

按应用领域分类

土地遥感(Domanial)、环境遥感(Environmental)、大气遥感(Atmospheric)、海洋遥感(Oceanographic)、农业遥感(Agricultural)、林业遥感(Forestry)、水利遥感(Hydrographic)、地质遥感(Geological )。

3、遥感的发展(开始和未来)

发展阶段

萌芽阶段:

无记录的地面遥感阶段(1608-1838)

有记录的地面遥感阶段(1839-1857)

航空遥感阶段(1858-1956)

航天遥感阶段(1957-)

4、海洋遥感的特点

宏观性、综合性——同一时刻获取大面积数据资料

空间覆盖范围广阔、有利于同步观测影像包含各种地表景观信息(有可见的,也有潜在的)。

动态性(多时相)—快速、周期性地对同一地点连续观测

重复探测,有利于进行动态分析

多波段性—光谱覆盖范围广,信息量大

可以获得可见光、紫外、红外、及微波波段的信息波段的延长使对地球的观测走向了全天候。可以进行二维平面和三维立体的检测。

受地面条件限制少

对于自然条件恶劣,地面工作难以开展的地区,如高山、冰川、沙漠、沼泽等; 或地理位置偏远、环境条件恶劣等不能进入的海区;或因国界等限制不易到达的地区。

经济性

遥感的费用投入与所获取的效益,与传统方法相比,可以大大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缺点:

监测精度受飞行高度和传感器识别能力的影响;

遥感数据的挖掘技术不完善,使得大量的遥感数据无法有效利用。

5、海洋遥感的应用

(1)海洋水色遥感

利用海洋水色遥感图像得到的离水辐射率,来反映相关联的水色三要素如叶绿素浓度、悬浮泥沙含量、可溶有机物含量等信息。

利用可见光、红外多光谱辐射计就可给出赤潮全过程的位置、范围、水色类型、海面磷酸盐浓度变化以及赤潮扩散漂移方向等信息,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2)海表温度遥感

海表温度是重要的海洋环境参数,如在海洋渔业中的应用(利用海温与海况信息来分析渔场形成、渔期的迟早、渔场的稳定性等,可用于寻找渔场)。

主要采用热红外波段和微波波段的信息进行海表温度的遥感反演。

(3)海洋动力遥感

风力、波浪、潮流等是塑造海洋环境的动力,可以通过遥感技术获得。

海洋风力的监测有助于台风、大风预报和波浪预报

海浪观测可以通过SAR反演波浪方向谱,或通过动力模式来解决表面波场问题;

采用雷达高度计可观测潮流或潮汐

(4)海洋水准面、浅水地形与水深遥感测量

可通过卫星高度计确定海洋水准面(±20cm),通过测量雷达发射脉冲与海面回波脉冲之间的延时而得到高度计天线离海面的距离。

通过遥感绘制海图和测量近岸水深。

水下地形的SAR图像为亮暗相间的条带,利用这个关系可定量获取水下地形信息。

(5)海洋污染监测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监测进入海洋中的陆源污染水体的迁移、扩散等动态变化,还能探测石油污染(如测定海面油膜的存在、油膜扩散的范围、油膜厚度及污染油的种类)。

(6)海冰监测

海冰是海洋冬季比较严重的海洋灾害之一,海冰遥感能确定不同类型的冰及其分布,从而提供准确的海冰预报。

SAR具有区分海水和海冰的能力,可准确获得海冰的覆盖面积;并且可以区分不同类型的海冰以及海冰的运动信息。

热红外与其它的微波传感器也是获得海冰定量资料的有效手段。

(7)海洋盐度测量

海水含盐量的变化,会改变海水的介电常数,从而影响海水的微波特性。基本原理是基于微波频率上盐度对海表亮温的敏感度来进行测量的。

(8)船舶和尾迹探测

船舶由于其制作原料的原因,在SAR图像上会形成非常亮的目标(具有强烈的后向散射特征),如1978年首次在SeaSat图像上发现延伸20km的舰船及其尾迹。

6、海洋遥感的意义

(1)遥感已成为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信息源;

(2)遥感已成为地理及地球研究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3S集成:GPS、GIS、RS)

第二章 海洋遥感卫星与传感器

1、按照轨道卫星的分类

太阳同步轨道卫星

太阳同步近圆形极轨气象卫星(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with Sun-synchronous, polar and near-circular orbit)可以在大约八百公里的高空巡视全球表面,缺点是对某一地区每天只能观测两次

地球同步或地球静止轨道卫星。

地球静止气象卫星(geostationary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可以在大约三万五千公里的高空对地球表面近五分之一的地区连续地进行气象观测,实时将资料送回地面;用四颗卫星均匀地布置在赤道上空,就能对全球的中,低纬度地区天气系统的形成和发展进行连续监测。缺点是不能观测纬度大于55°的地区

高度计轨道卫星

  • 高度计卫星不能使用太阳同步轨道,因为太阳同步轨道不能分辨潮汐
  • 卫星在“升轨”运行时其星下点在地球表面形成一条投影线,在“降轨”运行时其星下点在地球表面又形成一条投影线。为了更好地分析表面斜率的两个分量,相交的两条星下点投影线的夹角应该接近90。对于极轨和近极轨卫星,由于轨道倾角太大,其相交的两条星下点投影线的夹角太小,所以高度计卫星不能采用极轨和近极轨方式运行
  • 高度计卫星需要在轨道设计上采用较小的轨道倾角;然而,较小的倾角又限制了卫星对于极地区域的探测。
  • 相邻两个升轨点之间的时间区间被称为节点周期(nodal period)或者轨道周期(orbit period)。
  • 在一个节点周期内,卫星环绕地球完成一圈公转(revolution)。
  • 最南端与最北端之间的星下点轨迹被称为一个“PASS”,对应的时间长度等于半个节点周期;
  • 卫星环绕地球多圈后回到原来位置对应的星下轨迹被称为一个“CYCLE”。一个“CYCLE” 对应着一个重复周期(repeat period)。

精确的循环轨道卫星

卫星环绕地球多圈后能恰好回到原来轨道位置,这样的轨道是精确的循环轨道(exactly recurring orbitÿ

  • 4
    点赞
  • 1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