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图片 转圈_芭蕾干货 | 留头甩头--转圈圈的第一步

文章分享了芭蕾转圈时留头甩头的常见问题。一是留头甩头协调不起来,可能与基训课未做好带头动作有关;二是做留头甩头容易晕,可能源于对‘盯住一个点’的过度理解。同时提到要从理解芭蕾要求的角度构建对芭蕾的认知。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739949ecac120ac7438a29858f41c878.png

亲爱的朋友:

你们好,前段时间和朋友(也是一位成人芭蕾学生)去度假,无意中聊起来转圈,感觉她关于留头甩头的问题会比较常见,所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1. 在转圈的时候,留头甩头协调不起来。

转圈时头部的动作如果不加上身体的轴转,就是我们军训时常见的“向右看齐”和“向左看齐”的连续动作,动作不难,全民皆会。

那为什么在转圈过程中,头就感觉不是自己的头了呢?

这或许要追溯到我们在上基训课时的习惯,芭蕾课动作带头带上身,眼随手动的要求,不仅仅是为了美。还可以让我们做动作时,不至于因为腿部动作的用力,让脖子也连带着僵硬起来,颈部活动幅度越大就会越灵活。我那位朋友,印象中力量还是挺强的,但从最简单的tendu开始,都不太喜欢带头,就算带了,幅度也比较小。所以一到转圈,就会吃亏。

芭蕾真的好高级,美感和训练是统一的。就算你只喜欢关注身体技术,而不愿去兼顾上身美感,那么到头来更难的技术会因为你对上身要求的忽视而无法完成。而你的身体能力没达到,也会影响你对上身美感的追求。

芭蕾课堂里,每一个要求都算数。

补充一个不太高级的点,最近对电脑多了,估计压迫到了颈部神经,偶尔会头疼。在最近的芭蕾练功课里,我会下意识去放大我的头部和颈部动作,真的有变好!

2. 一做留头甩头,容易晕。

聊完这个建议之后,朋友决定去尝试,也不知道试得怎么样,毕竟我们虽相识于芭蕾课堂,但后来我没有教课,所以更多情况是在饭桌上相见。

而后她又说,她留头甩头容易晕。我先细问小时候是否有晕车,排除了内耳前庭的影响因素。就开始询问她是怎么理解留头甩头的。发现她的晕,是源于对老师强调的“盯住一个点”的过度理解。

她会觉得,甩头时为了“盯住那个点”,眼睛要很努力地迅速去对焦到那个点上。在对焦过程中,就会很晕。我给出的建议是,当甩头过来的时候,不要去着急对焦找点,大概看到留头时对着的那一片区域就好。

联想到小时候,芭蕾老师曾让我们拿硬纸剪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形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贴到教室墙面来练留头甩头。回想当时的感受是,那么多五颜六色的小星球里根本找不到自己的紫色圆形,那时候年龄特小只觉得是自己太弱了,连同学也不敢问,但为了掩饰自己看不到,只好尽量逼着自己每次都看到大概那个区域,chaine也就学会了。感激启蒙老师,她用很浪漫的方式帮我们记住了留头甩头这个要求。

跑题了,经过海边和朋友的闲聊,会觉得芭蕾教学和与人沟通是一样的,从表达到聆听,信息多多少少都会打个折扣。以往我一直纠结于如何在表达层面去降低理解门槛,今天想顺便从大家怎么去理解芭蕾要求这个角度聊聊。

就像最近大热的《庆余年》里有句台词,一个人猜测:“这是皇帝的意思?”,另一个人答到:“这是庆国的意思。”细品极有味道,不妨把芭蕾老师看成“皇帝”,而“庆国”则是芭蕾训练体系。在练功同时构建对芭蕾的认知,这样或许不会掉到对要求的片面理解中,而是在思考老师为什么提这个要求的过程中,殊途同归。

祝大家可以在诸事繁杂的年尾从芭蕾获得平静。

天吃草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教芭蕾”,

图片来源自网络。

a7fe783507ca0d638fbb09bf621abcd1.png
版权 Copyright©2015-2019 图文由@此刻芭蕾BALLETME 编辑整理
如需转载,请与此刻芭蕾BALLETME联系。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