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洛伊曼计算机结构特点:



- 采用存储程序方式
- 计算机有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及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组成
- 存储器用于存放指令和数据;运算器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操作人员通过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使用计算机
- 计算机内部以二进制形式表示指令和数据;每条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操作码指出操作类型;地址码指出操作数的地址;由一串指令组成程序。
硬件:
- 中央处理器:数据通路(指令执行过程中所流经的部件,包括各类运算部件,最重要的是ALU算数逻辑部件)、控制器(用来对指令的译码,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以控制数据通路进行特定操作)
- 存储器:内存(主存和高速缓冲存储器)、外存(辅助存储器和海量后备存储器)
- 外部设备:输入设备、输出设备、I/O控制器(控制外部设备的控制逻辑)
- 总线:数据信息传输的通路,CPU、主存、I/O控制器通过总线互连
软件:
- 系统软件
- 操作系统
- 语言处理程序
-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 实用程序——磁盘碎片整理程序等
- 应用软件:专门为某一程序所编写的各类程序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最终用户:使用应用程序完成特定任务的计算机用户
系统管理员:指利用操作系统等软件提供的功能对系统进行配置、维护和管理,以建立高效合理的系统环境供计算机用户使用的操作人员
应用程序员:指使用高级编程语言编制应用软件的程序员
系统程序员:指设计和开发系统软件的程序员
程序由多条指令组成
指令的执行过程:
- 根据PC取指令到IR
- 指令译码并送出控制信号
- 取操作数
- 执行指令
- 写回结果
PC更新:为了能自动执行程序中的指令,CPU必须能够自动得到下一条指令的地址并送到PC;所以取出指令送到IR后稳定后,PC自动更新。
- 定长指令字系统:每条指令的长度都一样
- PC=PC+指令长度(相同值)
- 不定长指令字系统:每条指令的长度不一样
- PC=PC+指令长度(不同值)
指令周期:从一条指令的启动到下一条指令的启动之间的间隔时间
机器周期:是指令执行中每一步操作所需的时间。一般以CPU中完成一个运算操作所需的时间作为机器周期的基本时间,机器周期也称CPU周期。
时钟周期:指计算机的主频周期,也称T周期或T状态

吞吐率(带宽):表示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工作量。
响应时间(执行时间或等待时间):是指从作业提交开始到作业完成所需要的时间。
CPU时间:指CPU用于程序执行的时间,包括用户CPU时间和系统CPU时间。
用户CPU时间计算需用到的指标:
- 时钟周期:用于对控制信号定时的同步信号即为CPU的时钟信号,其宽度为一个时钟周期
- 时钟频率:CPU的主频
- CPI:表示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时钟周期数。
- CPU执行时间=程序所含时钟周期数÷时钟频率
- =程序所含时钟周期数×时钟周期
- 程序总时钟周期数=程序所含指令条数×CPI
MIPS:平均每秒钟执行多少百万条指令。
MFLOPS:表示每秒所执行的浮点运算有多少百万次,是基于所完成的操作次数而不是指令数来衡量。
基准程序是一个测试程序集,由一组程序组成。是专门用来进行性能评价的一组程序。
SPEC测试程序集是应用最广泛,也是最全面的性能评测基准程序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