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大学里的绝大多数专业和职业是没有必然关系的,划不了等号的。就算大学可以教技能也没办法因材施教,谁也不知道你将来干什么具体工作,专业只有几百个,但工种有几千个几万个。
其次,所以大学只能培养学习能力和基本知识,以不变应万变,因为绝大部分人都不会一辈子只做一种工作,大部分人会换好几次,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扎实的基础知识可以让你面对很多工作都游刃有余。就像大部分工科都开设C语言和JAVA、PYTHON,这就为将来做码农打下基础,至于编程能力,计算机和软件工程专业的老师也给不了你,只能给予引导。
讲一个段子。某单位招聘园艺人员,来了两个人,一个是园艺学研究生,一个是郊区的老农民。研究生简历光鲜亮丽,理论知识对答如流,笔试什么的都没问题,可是一到实操就露馅了。问他给果树喷农药拢共分几步并且演示,研究生当场懵逼,老农民对答如流,边演示边讲解,什么收腹是勒紧小肚,提臀是要把药箱卡住,斜视是要看清果树,这边加压,这边喷雾……就这样,那研究生还要年薪15万,老农民5万就乐开花了。
然后这位研究生同学开始想“学校里学的东西工作用不上,工作用的东西完全没学过”?是中国教育的锅吗?这位研究生是不懂喷药,但是就说明学校教的没用吗?当遇到土壤分析、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贮藏加工等问题时,学校教的还没用吗?
大学所学的所教的到底有没有用呢?肯定有用,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也不能否认很多学校在教材选择、上课方式、教授内容上还需要改进,但是这些不足根本不能说明大学所学知识没用。
你要是学的文社科类专业,“学校里学的东西工作用不上,工作用的东西完全没学过”太正常不过,因为专业特征就决定不可能教授你什么实际技能,只能给你专业性的知识和提升你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总结能力,而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哪个大学也不能教给你,这种情况下再说大学知识无用就属于无理取闹了。
你要说学的理工类专业,那就复杂了,大学教授的是知识而不是技能,哈工大焊接院士焊接技术比普通的焊接工人差远了,他只能教给你知识,技能主要靠自学,三本到北大皆如此,这是北京大学和北方汽修的本质区别。那些实用的能养活自己、养家糊口的技能和本领,和老师和学校都关系都不大,老师也不一定擅长能直接用于工作的技能,你让软件工程老师教你熟练写代码?你让长江学者教你焊电路板?你让计算机老师教你熟练掌握EXCEL 、PPT?这些技能主要只能靠你自己。当然你可以请老师进行专业性指导,比如上面说的哈工大焊接院士虽然焊接技术不行,但是能给你最尖端的理论和知识的指导,这可比焊接技术的价值大太多了。
毕竟大学不是培训班,老师也不是培训老师。甚至大部分老师连师傅都算不上,他只告诉你门在哪儿,有的领都不会领,就靠你自己走进去,愿意走就努力,不愿意走拉到,没人在乎你的死活,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关别人啥事?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发挥主动性了,那些抱怨大学学的没用的,试问有几次请教过老师?去图书馆查过几次资料?
那大学和培训班有什么区别?举个例子,培训班出来是可以掌握一些实用技能,但是你只能处在行业低端,比如操作工,低级码农,如果再进一步做项目管理生产现场管理,或者做工程师,高级一点的程序员,架构师,你就发现没读大学还真不行,你会发现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编译原理、计算机结构这些课程越来越有用。
当然也不能否认教育和实践脱节现象,尤其是部分大而空的时髦专业,比如电子商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