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理工计算机学院孙广路,我校举行人工智能前沿领域-计算机视觉专题报告会...

2019年6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宝昌研究员与徐士彪副研究员到访哈尔滨理工大学,分别作了关于计算机视觉的专题报告,探讨了小目标检测、量化网络权重、压缩神经网络模型以及三维计算机视觉应用等内容,对师生研究提供启示。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2019年6月11日,受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孙广路教授和李骜博士的邀请,在学校科技处和计算机学院的支持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宝昌研究员、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徐士彪副研究员访问哈尔滨理工大学,并进行了关于计算机视觉方向的专题报告,学校近80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会议由孙广路教授和李骜博士共同主持。

张宝昌研究员长期从事复杂背景下小目标检测与识别方面的研究,其主要贡献包括证明了混合高斯波函数的不确定性上界、提出局部模式构建的一系列原创模型等。张老师在报告中介绍了在不损失过多精度的前提下,对网络权重参数进行量化的方法,提出将传统以32bit或者64bit表达的浮点数用1bit、2bit形式进行存储,其目的是占用较少内存空间,同时减小量化引起的输出误差和精度损失。在此基础上,研究实现基于量化模型的目标检测系统,完成对地面目标的实时检测,并独立的提出一系列基于上述思想的压缩神经网络模型,包括Gabor CNNs、调制神经网络模型、PCNNs等。

徐士彪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三维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机器学习等领域,在报告中分别介绍了联合的三维信息获取与对象级别精细分割、以及基于多尺度三维深度先验的航拍图像目标提取等方面的工作。其核心思想均是促进获取与理解的耦合,在语义分析中引入三维信息,同时将分析结果用于三维重建。除了理论研究,徐老师还详细介绍团队在基于三维信息获取与理解技术开展的三维应用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自动驾驶、虚实场景融合与运动员战略分析、以及遥感领域精细分割迁移到三维医学影像领域等。

两位学者具有很高的学术知名度,针对自己研究方向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及取得的成果,精心准备了此次学术报告。报告会上提出的很多近期的研究方向、方法和问题,对我校师生的研究都有很好的启发。报告会上,两位报告人就师生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学术交流,使每位参会老师和同学都对自已研究领域以外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报告会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E8BF05ADC5EF6CAEEAC6814A8CF_6473ECCB_420C4.jpg

张宝昌研究员作报告

A5DF44687001010FEAC0EAD1F2D_7BB24A8B_40E99.jpg

徐士彪副研究员作报告

E7FD9C4516B97CACE89CF651320_8AE445F0_6D7C3.jpg

张宝昌研究员和徐士彪副研究员访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2B62B7DAFD69FCA9DC896C82925_3F6DF2F4_3FC42.jpg

李骜博士主持报告会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