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路学会养护与管理分会
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论文精选
为使性能优良的高模量沥青混合料EME2在我国重载交通和长寿命沥青路面中的推广应用,本文以法国EME2设计标准为基础,采用中国化的试验方法进行等效验证或指标转化,形成了具有我国气候特点、材料特征和行为习惯的高模量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与评价指标,为该技术在中国的本土化应用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与帮助。
一、概述
法国高模量沥青混合料(EME2)由于具有高模量、高沥青用量、低空隙率、密实型级配等特点,其高温抗车辙、抗水损害、低温抗裂和抗疲劳性能等都十分优良,是解决现代重载交通和长寿命周期路面的重大技术措施。自上世纪80年代在法国成功运用后,迅速成为世界各国竞相研究并在本国推广的热点技术之一。
英国上世纪90年代末通过借鉴法国EME2设计思路开发的DBM50和HDM50及HMB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因耐久性差被淘汰,最终还是回归到了法国EME2上。芬兰将低标号沥青应用于次等级道路的基层和面层,以解决次等级路因路基不均匀沉降对路面的影响和提升路面高温抗车辙能力。荷兰Delft大学进行的Lintrack加速加载试验证实:低标号沥青混合料具有与SMA相当的抗车辙性能。波兰2003年引进法国EME2技术对路面抗滑性能、结构强度和建设维修成本进行研究,开发了自己的路面结构设计方法并铺筑试验段,通过对8年后的路面状况检测,发现道面依然良好,没有出现任何病害。澳大利亚参照法国EME2设计思路,基于国内试验方法,对EME2进行了本土转化研究。
国内近年来也开展了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研究,但技术路线完全不同于法国EME2。首先在胶结料的选用上不同。我国主要采用20~30号低标号沥青、70(90)号沥青+改性剂、改性沥青+天然沥青等胶结料,而法国则采用针入度为10~25(0.1mm,25℃)的硬质非改性沥青。其次在混合料的级配和设计体系上也不同。法国EME2有专门的级配范围,而我国没有专门的级配要求。在设计体系上,我国基本按照普通AC型设计方式进行设计,没有疲劳、模量等设计指标,而法国则按压实特性、水稳定性、抗永久变形能力和模量及抗疲劳性能四级指标进行设计。因此,可以看出国内的技术措施和手段只是片面追求高模量,而忽视了疲劳和耐久性方面性能的提升。基于该原因和重载交通路面设计需要,作者单位与苏交科集团合作,共同承担了贵州省交通科研项目“高模量沥青技术在重载干线公路中的应用研究”课题。
课题组以法国高模量沥青混合料设计标准NF P98-140(以下简称法标)为基础,采用中国常用的试验方法JTG E20或JTG F40规范(以下简称国标)进行等效验证或转化,形成了具有我国气候特点、材料特征和行为习惯的高模量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与评价指标,为该新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与帮助。
二、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
(一)混合料级配范围确定
法国高模量沥青混合料(EME2)采用连续密实型级配设计,包括最大公称粒径D为10mm、14mm和20mm三种类型,目前国内研究和应用最多的是14型,相当于国标筛孔最大公称粒径13.2mm的AC-13型沥青混合料。由于法筛与国筛尺寸不同,在进行高模量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课题组首先用直线内插法将法标关键筛孔通过率(表1)转换为国标筛孔的通过率(表2)。
通过对已有工程实践的分析研究,课题组最后提出了我国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级配范围如表3。
(二)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法国高模量沥青混合料采用丰度系数来确定最小沥青用量。
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当丰度系数时,最小沥青用量为5.2%。通常在满足最小沥青用量5.2%基础上,可根据混合料性能要求适当进行微调就能得到最佳沥青用量。
(三)压实成型方法研究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采用旋转压实方法成型,但法标NF P98-252与国标JTG E20中T0736(SGC法)旋转压实参数不同,空隙率计算方法也不同,如表4。
表4 中法旋转压实成型参数比较
从表4可知,法标旋转压实内旋角比国标小,而且外部角可调,这就意味着在同样的压实次数下,按法国标准成型的试件压实功比按中国标准成型的试件压实功小,即法国旋转压实仪100次压实度仅相当于中国SGC压实次数的60次。因此,在旋转压实仪角度可调的情况下,课题组推荐按法标压实角度参数旋转压实100次成型试件,只有在角度不可调时,才按国标SGC旋转压实60次成型试件。
将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按法国旋转压实角度设定进行旋转压实后,分别用法标和国标方法计算试件空隙率是不同的,一般V法>VV,这主要与V法将试件表面开口孔隙也计算在内有关。通过大量试验与分析,发现V法<6%的法标规定对应国标VV<4%,因此,将旋转压实仪内旋角调整为0.820、外部角为10、旋转压实100次(法标压实参数)成型的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按SGC法计算的空隙率应控制在4%以内。
三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评价指标研究
(一)水稳定性评价
法国EME2采用多列士(Duriez)试验方法(NF P98-251-1)来评价其水稳定性,与我国采用冻融劈裂试验(JTG E20中T0729-2000)或浸水马歇尔试验(JTG E20中T0792-2011)来评价不同。由于多列士试验模具大而重,同时试验周期长,很难在实际工程中推广运用,因此课题组对选取的两组EME2分别用法标和国标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见表5。
通过对表5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中国的冻融劈裂试验与法国多列士试验结果最为接近,因此推荐采用中国的《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中T0729-2000)中的冻融劈裂强度比(TSR)来评价EME2的水稳定性,并且TSR≥80%就能防止水损害发生。
(二)高温稳定性评价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在法标中用车辙率(车辙深度/厚度)来表征,而国标则是用次/mm来描述。由于法国车辙试验设备在中国尚不普遍,因此课题组考虑仍用中国的车辙试验进行分析,不过这时需要对两个评价指标进行转换。
通过对高模量沥青混合料进行的法国车辙试验和中国车辙试验数据相关性分析(图1),发现按法标3万次车辙率≤7.5%对应的是国标车辙动稳定度≥3534次/mm,取整为4000次/mm。因此,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按国标进行车辙试验时,其动稳定度应不小于4000次/mm。
(三)低温抗裂性能评价
法国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没有低温性能评价指标,这与其在法国的应用区域有关,即在满足法标设计要求的前提下,混合料都可以满足应用地区的低温性能要求。然而,由于中国各区域气候差异大,大范围推广使用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就不得不考虑其低温抗裂性能。为此,课题组选取几种不同沥青高模量混合料进行高温老化处理,并按照中国JTG E20进行了-10℃小梁低温弯曲试验,试验结果平均值如表6。
表6 复配调和硬质沥青高模量混合料老化前后低温弯曲试验
从表6可以看出,高模量沥青混合料老化前后的强度、模量和破坏应变变化非常小,说明其有优良的抗老化性能,并且破坏应变平均达1925.5µε,接近2000µε。因此,为保证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在中国广大地区能正常使用,课题组推荐用低温小梁弯曲试验(JTG E20)来评价其低温性能,并且满足破坏应变不小于2000µε要求。
(四)动态模量测定与评价指标
法国高模量沥青混合料采用两点梯形梁复数模量试验NF P98 260-2进行测定,并要求试验温度为15℃、正弦波应力、加载频率为10HZ时的复数模量值≥14000MPa。鉴于国内目前该试验设备不普及,且试件制作难度大、精度要求高,课题组于是考虑采用国内常用的《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中T0738-2011规定的单轴压缩动态模量试验进行替换。两种模量试验参数如表7。
通过对满足法标复数模量≥14000MPa的多组高模量沥青混合料进行动态模量试验与回归分析,发现在45℃、10HZ条件下的动态模量值不应小于4000MPa;20℃、10HZ条件下的动态模量值不应小于15000MPa。因此,选用该评价参数来表征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是适宜的。
(五)疲劳性能评价
法国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与复数模量一样用两点梯形梁法按法标NF P98 260-2进行测定,并要求试验温度为10℃、频率为25HZ、加载正弦波荷载106次时的最大拉应变。基于与复数模量试验同样的原因,考虑用国内常用的四点弯曲疲劳寿命试验(JTG E20中T0739-2011)进行替代。两种疲劳试验参数如表8。
通过对满足荷载作用106次后,最大弯拉应变的法标要求的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多组试件进行国标四点弯曲疲劳试验与回归分析,发现荷载作用次数106次下控制应变为241.7με,按95%保证率取整为230με。因此,在试验温度为15℃±0.5℃、加载频率为10HZ ±0.1HZ、控制应变εb为230με的条件下,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不应小于106次。
(六)基于贵州地区的高模量沥青混合料评价指标
基于以上研究,课题组提出了贵州地区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及评价方法(如表9),该技术指标也适用于中国除严寒区和冬严寒区以外的所有区域使用。
四 结论
课题组通过系统研究法国高模量沥青混合料设计标准(NF P98-140),结合我国规范(JTG F40及JTG E20)提出了中国化的设计方法和评价指标。
(1)通过对法标关键筛孔的转换,提出了我国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矿料的级配范围。
(2)按法标丰度系数法确定混合料沥青用量的设计思路,通过分析得到了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最小沥青用量为5.2%。最佳沥青用量一般根据混合料的试验性能要求在最小沥青用量基础上通过微调而得。
(3)压实成型按SGC法进行,不过应调整压实机内旋角为0.820,外部角为10,旋转压实100次的试件空隙率应小于或等于4%。只有当压实机角度不可调时,才按SGC法旋转压实60次成型试件。
(4)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按国标车辙试验评价,其动稳定度应不小于4000次/mm;低温抗裂性能用小梁弯曲试验评价,其破坏应变应不小于2000με;水稳定性用冻融劈裂试验评价,其TSR应不小于80%。
(5)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在常温使用阶段的模量按我国常用的单轴压缩动态模量试验测定,20℃时的动态模量应不小于15000MPa或45℃时应不小于4000MPa;耐久性用四点弯曲疲劳试验评定,当控制应变为230με时,疲劳寿命应不低于100万次。
▎资料来源:《中国公路学会养护与管理分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选自《高模量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与评价指标研究》,作者:黄吉国
▎本期编辑:于洋
延伸阅读:【技术】浅谈山区普通公路凝冰灾害的防治【技术】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技术体系【技术】王松根:降低公路建管养成本的路径和方法
声明:《养护与管理》所推送的文章除无法确认外,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感谢原创作者的辛苦创作与智慧奉献。部分文章资讯来源于网络,所以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直接与中国公路学会养护与管理分会秘书处联系,我们会在48小时内予以处理。
转载《养护与管理》文章,请务必注明出处:养护与管理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