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前沿算法,前沿思想之(六):《指导生活的算法:人类决策中的计算机科学》解读...

《指导生活的算法:人类决策中的计算机科学》是16年4月出版的书,全名《Algorithms to Live By: The Computer Science of Human Decisions》,作者是Brian Christian & Tom Griffiths。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如何用算法来做生活中的决策,接下来就借着《精英日课》的解读谈谈我的理解。

0818b9ca8b590ca3270a3433284dd417.png

0818b9ca8b590ca3270a3433284dd417.png

先由一个例子来引出话题,现在你面临了一个买房子的问题。假设是以下这样的(可能跟现实有出入):

随机地遇到各种房子,但是只买一套。

如果看完房后选择购买,那么它就是你的了。

如果选择不买,就会被别人买走,没有第二次机会。

设定一个看房期限,只有一个月来做决定。

重点是把问题抽象出来,才能用算法进行分析。数学家在买房问题上的原则是:

37%原则。即把买房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37%的时间用来看房,即12天。(一个月30天*37%=11.1)

第二阶段:后18天进行决策,如果看到的房子比第一阶段的号,就买下来。

这个决策可能不能保证你买到最好的房子。但它能让你买到足够好的房子。而且这样决策是处在理性情况下做出的,没有太多的纠结与痛苦。好了,说了这个例子,可以引出本书的主要内容了。

1.数学家告诉你该什么时候结束单身

具体到择偶问题上,假设你从18岁开始找对象,设定在40岁之前结婚,同样也可以采用37%原则,在26岁(即37%)之前是观察期,在此期间可以只交往不结婚,26岁之后如果有比之前更好的,就应该结婚。当然了,择偶不能这么草率,因此数学家在37%原则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如果你在18到26岁之间碰到的人当中还有人愿意跟你“再续前缘”,那么观察期可以从前37%提高到61%,与买房相同,这种决策方法不会导致自己太早结婚或者成为大龄剩女这两种极端。

一个理性的人,要知道何时停止!不过对于已有伴侣或者对爱情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的话,自然可以采用自己的方法。毕竟选另一半不是买房子。

2.数学家告诉你如何慢慢变老

在生活过程中,

探索新事物和

珍惜当下一直是一个矛盾。从临终老人的“后悔自己年轻时没去做的事”到“邻居家的草坪更好”,前者涉及到探索,后者涉及到珍惜。(总感觉怪怪的,还是在下文增加些例子吧)。总的来说,我们

到底在什么情况下探索新事物,什么情况下专注于已有的事物呢?其实这是一个数学问题。比如你家附近有个餐馆,去过15次,其中9次的体验非常好,6次的体验非常不好。明晚是否该去这家餐馆吃饭呢?数学家提出了“

基廷斯指数”的决策方法。

0818b9ca8b590ca3270a3433284dd417.png

0818b9ca8b590ca3270a3433284dd417.png

上图是基廷斯指数的表,以餐馆的例子来说明一下,9次体验好对应Wins 9,6次体验不好对应Losses 6 .二者结合起来对应的概率是0.6997,即最后一列倒数第四个。而对于新餐馆而言,Wins和Losses都是0,对应的概率是表中第一个0.8699.因此你们应该去新餐馆。如果想进一步的决策,可以加入37%原则作为额外的权重,就当自己能活100岁吧,37岁之前可以多去新餐馆,权重为0.6,去旧餐馆的权重为0.4(1-0.6=0.4).总的决策结果就是去新餐馆的概率是0.8699*0.6=0.5214.去老餐馆的概率是0.6997*0.4=0.27988.更应该去新餐馆了!!而老人偏爱一些经常去的餐馆也可以通过37%原则和基廷斯指数表得到证明。老人们只是在享受自己年轻时不断尝试后所得到的结论而已。

3.数学家告诉你为何难得糊涂

在统计学中,有一个方法叫做“拟合”,就是用有限点来估计得到一个曲线的过程。例如一个婚后时间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如下

0818b9ca8b590ca3270a3433284dd417.png

0818b9ca8b590ca3270a3433284dd417.png                                      

0818b9ca8b590ca3270a3433284dd417.png

左图是调查结果,即横坐标对应结婚时间,纵坐标对应满意度,由这些散点进行拟合的结果如右图,如果用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来拟合的话差别不大,而如果像图中实现那样的曲线就是“过拟合”了。你想要模型反映已知的所有数据,拟合准确度越高,但对未来的预测效果越差。因此,

必须抓住重点,主动忽略掉一部分信息。

4.数学家推荐的时间安排方法

在工作中常常会碰到多任务一起处理的情况,如何安排先后顺序也是个头疼的问题。数学家给的方法很简单:

一个任务的密度=重要程度/完成时间。衡量重要程度的指标有很多,比如带来的收入。第一个任务能带给你200块,需要1小时。第二个任务能带给你300块收入,但是需要3小时。第一个任务的密度是200,第二个任务是100.那么你应当首先做第一个任务。这个算法的关键在于

重要程度的“量化”,即判断事情的重要程度,这个取决于客观情况和你的主观意愿。如果你再做任务1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个新的任务,就将新任务的密度与任务1相比,得到结果。

总结:《指导生活的算法:人类决策中的计算机科学》这本书说的是一个让人决策简单化的方法,在工作生活中需要耗费的精力太多的,但精力又是有限的,因此可以把一些决策用算法的方式来计算并执行,毕竟还要留有精力去享受生活!这才是算法带给我们的帮助,省下不必要的精力花费去做更值得做的事~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