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最长前缀匹配规则(lpm算法)

最长匹配规则:当路由器接收到一个IP数据包时,将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与本地路由表中的表项进行bit by bit的逐位查找,直到找到匹配度最长的条目,并确定下一跳。

例子:
考虑如下ipv4路由表:
192.168.20.16/28 e0
192.168.0.0/16 s0
在查找目的地址192.168.20.19时,上述两条表项都符合要求,即这两条表项都包含要查找的目的地址。根据最长匹配原则,第一个表项有28位匹配,大于第二项(16位匹配),因此,数据包通过e0发送出去

博文参考:
1、https://baike.baidu.com/item/最长前缀匹配/5488072?fr=aladdin
2、https://blog.csdn.net/jeason29/article/details/45364885
3、https://blog.csdn.net/tekjin/article/details/78466311

  • 3
    点赞
  • 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互联网的ID层查找路由算法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最长前缀匹配和跳表算法。 1. 最长前缀匹配(Longest Prefix Matching,LPM算法 最长前缀匹配算法是互联网路由表中最普遍的查找算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将目的地址与路由表中每个路由项的目的地址进行比较,找到最长匹配的路由项,然后将数据包发送到该路由项对应的出口接口。 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1)将目的地址和路由表中的每个路由项的目的地址进行比较,查找最长匹配的路由项。 2)如果找到匹配路由项,则将数据包发送到该路由项对应的出口接口。 3)如果找不到匹配路由项,则将数据包发送到默认路由项对应的出口接口。 2. 跳表(Trie)算法 跳表算法是一种高效的路由表查找算法,它利用了路由表中目的地址的前缀信息,将路由表转化成一棵树形结构,从而加速查找速度。 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1)将路由表中目的地址按照前缀长度划分成不同的层次,构建出一棵树形结构。 2)将数据包的目的地址与树形结构中的节点进行比较,找到匹配的节点。 3)如果找到匹配节点,则将数据包发送到该节点对应的出口接口。 4)如果找不到匹配节点,则将数据包发送到默认节点对应的出口接口。 跳表算法相对于最长前缀匹配算法来说,具有更快的查找速度和更低的内存消耗,因此在大规模路由表中被广泛应用。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