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自学Python进阶 - 完善口算题生成程序》我们把代码做成可独立运行的程序,实现了在命令行里答题的功能。但是我们的程序用起来还是很不方便的,普通用户难以习惯。这个用专业点的话来说,就是缺乏用户体验。一个程序要成为面向普通用户的软件,首先必须考虑图形界面-程序员称之为UI,让大家能以熟悉又习惯的方式使用。
开发一款软件时,一般没人会自己从头做图形界面的所有东西,大家几乎都是直接使用别人做好的UI库。Python语言默认提供有开发图形界面的程序库:tkinter,而且是跨平台可用的。UI库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基础设施,可以方便的拿来就用,tkinter就是这样的一个UI库。
为了使用它我们首先必须将tkinter库引入到我们的代码里:
import tkinter as tk
这就和我们之前引入随机库random类似,不同的是后面多了"as tk"部分,这是将库名tkinter变短为tk,这样我们在后面写代码时就可以少输入几个字符。
现代的 UI 库,多是用面向对象技术实现的,tkinter也没例外。这里说的面向对象,是程序员在编程时使用的专业词汇,它不是让你回去脸朝女友说动听的话。这里是指:编程思考问题和写代码时,遵循一套前人总结出来的规则来做,比如:把同类或类似的东西放在一起,然后按照是数据还是操作再归类编写代码;想办法让代码能重复利用。类和函数差不多,也可以把它看成是升级进化的函数。函数只会帮我们干活但缺乏记忆,而类可以打理好我们交给它的信息和事情,即能干活又有记忆力。
类是个抽象概念,它是我们对一些数据和行为如何管理使用的定义。类不能像函数那样直接为我们干活,还要以它为模版创建对象,具体的工作交由对象来执行。类的定义就像对象的灵魂,我们便是这灵魂的设计师。
想有自己的函数,就可以自己定义函数,用代码来实现它。要用自己想象的类,也是可以定义的。我们定义的函数里可以使用别人的函数,定义类也可以基于别人的类。
日常生活中,自己想发明、定义一个概念或一套理论,自己在脑子里一时YY很容易,但是要让别人接受、使用就很难了。而在软件编程的代码里,程序员几乎可以随时随地的利用类(class)来定义各种自己想要的概念,下面就是基于tkinter的类定义的一个类:
class MyApp(tk.Frame): def __init__(self, master=None): super().__init__(master) self.master = master self.pack() self.create_widgets() def create_widgets(self): self.hi_there = tk.Button(self) self.hi_there["text"] = "Hello World(点击)" self.hi_there["command"] = self.say_hi self.hi_there.pack(side="top") self.quit = tk.Button(self, text="退出", fg="red",command=self.master.destroy) self.quit.pack(side="bottom") def say_hi(self): print("hi there, everyone!")
上面的 class 是python定义类的关键字,后面的MyApp是我们定义的类名,它下面缩进的代码里def关键字定义的函数,称为类的成员函数,它们是具体干活执行功能的代码。而里面的 self.master, self.hi_there, self.quit等则是保存数据信息的成员变量 - 为类提供数据信息记忆能力。
我们的类是基于tkinter的,MyApp后面的(tk.Frame)说明了这点,所以在成员函数里可以直接使用tkinter的一些功能,比如里面的 self.pack(),self.create_widgets()等等。这点用程序员专业的说法就是我们的MyApp类继承了父类tk.Frame,因此具有父类的功能。
可以看到每个成员函数的第一个参数都是self!这self是什么呢?要记得我们用class定义的只是抽象概念-我们在创建灵魂,但还没有实物,缺乏肉体无法行事。而这个self就是预指将来创建的实物-类的实例化,灵魂的躯壳。
可以像下面这样使用定义的类:
root = tk.Tk()
app = MyApp(master=root)
app.mainloop()
这里我们用MyApp类创建了个实物app,它就是类定义里self所指代之物。
下回我们就用tkinter库和类,将我们的命令行口算程序向着软件化进一步的完善。
#编程# #Python# #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