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架构框架

理想的技术架构框架是,把应用、平台、基础设施相对独立地拆分为以下几层:

一、系统层

系统层也叫基础设施层。包括系统级的硬、软件两层。

底层硬件包括主机、各种服务器、PC、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第二层系统软件包括各种操作系统、数据库等。

系统层的主流硬、软件产品,基本都是由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几个厂家提供。

二、平台层

平台层通常也包括两层。

下层是中间件或技术平台。中间件通常指的是厂家在系统层的基础上提供的平台软件。例如比较有名的交易平台软件有IBM的CICS;BEA的Tuxedo等。又例如IBM的电子商务软件平台WebSphere。也有一些中间件是由第三方软件公司开发的。而技术平台通常指的是用户自己开发的平台软件。

第二层是基于中间件之上的开发框架与运行环境生成平台。包括各种生成环境与工具:如建模工具、可视化开发工具、第四代开发语言等。

当然,也有一些平台层会把中间件或技术平台与开发运行环境捆绑在一块,不分成两层。

三、应用层

应用层包含所有的应用。处于整个技术架构框架的最上层。

整个技术架构框架如下图:
这里写图片描述
四、分层技术架构的要求

构建上述技术架构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应用与系统隔离

三层架构之间,控制与数据均不能跨层穿透流动。也就是说,应用层只能与平台层打交道、系统层也只能与平台层打交道。应用层不能与系统层直接打交道。

2、层间松耦合

在构建各层时,在设计上要注意层间松耦合。应用对平台要松耦合;平台对系统要松耦合。

3、技术架构与运行实体

信息系统最多不超过十种技术架构,并不表示信息系统最多不超过十个相对独立的运行实体。从处理能力、存储容量、安全性考虑,不同的系统尽管技术架构完全一样,也不一定都要统一在一个相对独立的运行实体里运行。也就是说,尽管技术架构只有几种,但独立运行的系统也许有几十到上百个。

五、分层技术架构的优点

采取了上述的技术架构,所有应用均植根于平台之上,而平台基本屏蔽了所有系统的基础设施、环境、技术特征。所以,有以下优点:

1、提高开发效率

平台为应用的开发、维护运行提供较好的界面,应用开发人员可以完全仅专注于业务本身,无需在其他技术细节上有过多的投入,效率会大为提高。

2、提高质量

由更专业的技术人员去开发与维护平台,平台的技术质量会较高,从而整个系统的技术质量会更高。

3、软件重用

类似的应用可以使用相同的平台,不同的平台与不同的基础设施最多只需要几种组合,使得整个信息系统的平台种类数量大为减少。实现软件行业孜孜以求的软件重用的梦想。软件维护的开销大为减少,节省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维护资源。

4、应用可持续发展

做到应用与平台松耦合、平台与系统松耦合。最终实现软件与硬件的松耦合。应用可以低成本的在不同的基础设施、技术环境上移植、重用。提高了软件的适应能力与适用范围,提高了软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5、为基础设施架构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当前,基础设施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包括UNIX服务器、PC服务器的性能大幅提升;包括新的操作系统、新的数据库;包括新的云运行环境。所有这些,都给现在的基础设施架构师们在规划基础设施架构时带来新的要求与挑战:某应用系统应该用大机、还是UNIX服务器、还是PC服务器;数据库应该用传统的关系数据库、专用数据库,还是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上云还是不上云;等等。

  • 2
    点赞
  • 1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