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基础语法中处理一组数据所使用的类型有哪些_Python中常用数据类型结构的基本操作(字典,列表,元祖,集合等)[持续更新]...

数据结构:就是计算机存储、组织数据的结构。

四种常用的数据结构

列表(LIST)

集合(set)

元组(Tuple)

字典(Dictionary)

字典dict常用操作

ContractedBlock.gif

ExpandedBlockStart.gif

什么是字典

字典(Dictionary)是Python中的内置数据结构

字典非常适合表达结构化数据

{'姓名':'汪峰','性别':'男'

'绩效评级':'A','工资':'1000'}

字典的特点

采用键(KEY):值(VALUE)形式表达数据

KEY不允许重复。

可以运行时修改,动态调整存储空间。

创建字典的两种方式

使用{}创建字典

dict1={} #空的字典

print(type(dict1))

dict2= {'name':'汪峰' , 'sex':'男' , 'hiredate':'1997-10-20','grade':'A' , 'job':'销售' , 'salary':1000,'welfare':100}

使用dict函数创建字典

dict3= dict(name='汪峰',sex='男'。。。。。)

dict4= dict.fromkeys(['name' , 'sex' , 'hiredate' , 'grade'])

print(dict4)

{'name': None, 'sex':None ,'hiredate':None ,'grade':None}

如果写成

dict4= dict.fromkeys(['name' , 'sex' , 'hiredate' , 'grade':'N/A'])

print(dict4)

默认值None会变成N/A

字典的取值操作

employee= {'name':'汪峰' , 'sex':'男' , 'hiredate':'1997-10-20','grade':'A' , 'job':'销售' , 'salary':1000,'welfare':100}

#字典的取值1

name= employee['name']

#字典的取值2

name= employee.get('name')

print(employee.get('dept' , '其他部门')) 如果没有字典中没有dept这个KEY,用get 可以使用设定的默认值‘其他部门’

#in成员运算符

print('name' inemployee) #TRUE

print('dept' inemployee) #FALSE

# 遍历字典1for key inemployee:

v=employee[key]

print(v)

#遍历字典2for k,v inemployee:

print(k,v)//会打印出所有键值对

# 字典的更新操作

employee= {'name':'汪峰' , 'sex':'男' , 'hiredate':'1997-10-20','grade':'A' , 'job':'销售' , 'salary':1000,'welfare':100}

#对单个KV进行更新

employee['grade'] = 'B'#对多个KV进行更新

employee.update(salary= 1200,welfare = 150)

# 字典的新增操作与更新操作完全相同,有则更新,无则新增的原则。

employee['dept'] = '研发部'employee.update(dept='财务部')

# 字典的删除操作

#1,pop 删除指定kv

employee.pop('dept')

#2,popitem 删除最后一个kv

kv=employee.popitem()

#3,clear清空字典

employee.clear()

# 字典的常用操作

#1,setdefault为字典设置默认值,如果某个KEY已经存在则忽略默认值,如果不存在则设置

emp1= {'name':'jack' , 'grade':''B}

emp2= {'name':'lily'}

emp2.setdefault('grade' ,'C') //比下面代码效率高

# if 'grade' not inemp2

# emp2['grade'] = 'C'#2,获取字典的视图

#(1)KEYS 代表获取所有的键

ks=emp1.keys()

print(ks)//返回一个视图 dict_keys(['name','grade'])

#(2) values 代表获取所有的值

vs=emp1.values()

print(vs)//返回一个视图 dict_values

# (3)items 代表获取所有的键值对

its=emp1.items()

print(its)//返回一个视图 dict_items

视图会随着emp1原始数据的变化而动态变化。

#3,利用字典格式化字符串

#老版本的字符串格式化

emp_str= "姓名:%(name)s,评级:%(grade)s,入职时间:%(hiredate) s" %emp1

#新版本

emp_str1= "姓名:{name}, 评级:{grade}, 入职时间:{hiredate}".format_map(emp1)

# 散列值(HASH)

h1=hash(“abc”)

print(h1)

hash散列值,接近唯一ID值

特点1,被hash的值有一点变化,生成的hash值就完全不同。2,在同一次运行中,被hash的值相同,生成hash值就一定相同。3,每运行一次,hash值就会重新生成一次。

#字典的存储原理

把KEY进行哈希运算,生成一个的哈希值作为内存地址,在这个地址中存储VALUE

效率高,建议结构化数据使用。

比如,name, hash(name)= 837181093。 837181093这个内存中存储 “张三

#字典在项目中的应用

#两个独立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比如人力资源系统和财务系统,通过格式化的字 符串导入解析。

员工数据.TXT7782,CLARK, MANAGER, SALES 5000$7934, MILLER, SALESMAN, SALES, 3000$7369, SMITH, ANALYST, RESEARCH, 2000每一组用$分割

# 处理员工数据

source= "7782,CLARK, MANAGER, SALES 5000$7934, MILLER, SALESMAN, SALES, 3000$7369, SMITH, ANALYST, RESEARCH, 2000"employee_list= source.split("$")

print(employee_list)

#保存所有解析后的员工信息,key是员工编号,value是包含完整员工信息的字典

all_emp={}for i in range(0,len(employee_list)) //range函数 range(start, stop[, step]) 创建一个整数列表,一般用在 for 循环中。

e = employee_list[i].split(",")

#创建员工字典

employee= {"no" : e[0], "name" : e[1], "job":e[2], "department" : e[3], "salary" : e[4]}

all_emp[employee['no']] =employee

#生成的数据形式{'7782' : {'no':'7782','name':'clark','job':'manager','department':'sales','salary':5000}, '7934'.........}//这样可以通过get员工编号取得这个员工全部信息

empno = input("请输入员工编号:")

emp=all_emp.get(empno)

print("工号:{no},姓名:{name},岗位:{job},部门:{deparment},工资:{salary}".format_map(emp))

字典基础知识

字典也是 Python 提供的一种常用的数据结构,它用于存放具有映射关系的数据。

比如有份成绩表数据,语文:79,数学:80,英语:92,这组数据看上去像两个列表,但这两个列表的元素之间有一定的关联关系。如果单纯使用两个列表来保存这组数据,则无法记录两组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

为了保存具有映射关系的数据,Python 提供了字典,字典相当于保存了两组数据,其中一组数据是关键数据,被称为 key;另一组数据可通过 key 来访问,被称为 value。形象地看,字典中 key 和 value 的关联关系如图 1 所示:

2-1Z212152450U3.gif

图 1 字典保存的关联数据

由于字典中的 key 是非常关键的数据,而且程序需要通过 key 来访问 value,因此字典中的 key 不允许重复。

程序既可使用花括号语法来创建字典,也可使用 dict() 函数来创建字典。实际上,dict 是一种类型,它就是 Python 中的字典类型。

在使用花括号语法创建字典时,花括号中应包含多个 key-value 对,key 与 value 之间用英文冒号隔开;多个 key-value 对之间用英文逗号隔开。

如下代码示范了使用花括号语法创建字典:

scores = {'语文': 89, '数学': 92, '英语': 93}print(scores)#空的花括号代表空的dict

empty_dict ={}print(empty_dict)#使用元组作为dict的key

dict2 = {(20, 30):'good', 30:'bad'}print(dict2)

上面程序中第 1 行代码创建了一个简单的 dict,该 dict 的 key 是字符串,value 是整数;第 4 行代码使用花括号创建了一个空的字典;第 7 行代码创建的字典中第一个 key 是元组,第二个 key 是整数值,这都是合法的。

需要指出的是,元组可以作为 dict 的 key,但列表不能作为元组的 key。这是由于 dict 要求 key 必须是不可变类型,但列表是可变类型,因此列表不能作为元组的 key。

在使用 dict() 函数创建字典时,可以传入多个列表或元组参数作为 key-value 对,每个列表或元组将被当成一个 key-value 对,因此这些列表或元组都只能包含两个元素。例如如下代码:

vegetables = [('celery', 1.58), ('brocoli', 1.29), ('lettuce', 2.19)]#创建包含3组key-value对的字典

dict3 =dict(vegetables)print(dict3) #{'celery': 1.58, 'brocoli': 1.29, 'lettuce': 2.19}

cars = [['BMW', 8.5], ['BENS', 8.3], ['AUDI', 7.9]]#创建包含3组key-value对的字典

dict4 =dict(cars)print(dict4) #{'BMW': 8.5, 'BENS': 8.3, 'AUDI': 7.9}

如果不为 dict() 函数传入任何参数,则代表创建一个空的字典。例如如下代码:

#创建空的字典

dict5 =dict()print(dict5) #{}

还可通过为 dict 指定关键字参数创建字典,此时字典的 key 不允许使用表达式。例如如下代码:

#使用关键字参数来创建字典

dict6 = dict(spinach = 1.39, cabbage = 2.59)print(dict6) #{'spinach': 1.39, 'cabbage': 2.59}

上面粗体字代码在创建字典时,其 key 直接写 spinach、cabbage,不需要将它们放在引号中。

字典的基本用法

对于初学者而言,应牢记字典包含多个 key-value 对,而 key 是字典的关键数据,因此程序对字典的操作都是基于 key 的。基本操作如下:

通过 key 访问 value 。

通过 key 添加 key-value 对。

通过 key 删除 key-value 对。

通过 key 修改 key-value 对。

通过 key 判断指定 key-value 对是否存在。

通过 key 访问 value 使用的也是方括号语法,就像前面介绍的列表和元组一样,只是此时在方括号中放的是 key,而不是列表或元组中的索引。

如下代码示范了通过 key 访问 value:

scores = {'语文': 89}#通过key访问value

print(scores['语文'])

如果要为 dict 添加 key-value 对,只需为不存在的 key 赋值即可:

#对不存在的key赋值,就是增加key-value对

scores['数学'] = 93scores[92] = 5.7

print(scores) #{'语文': 89, '数学': 93, 92: 5.7}

如果要删除宇典中的 key-value 对,则可使用 del 语句。例如如下代码:

#使用del语句删除key-value对

del scores['语文']del scores['数学']print(scores) #{92: 5.7}

如果对 dict 中存在的 key-value 对赋值,新赋的 value 就会覆盖原有的 value,这样即可改变 dict 中的 key-value 对。例如如下代码:

cars = {'BMW': 8.5, 'BENS': 8.3, 'AUDI': 7.9}#对存在的key-value对赋值,改变key-value对

cars['BENS'] = 4.3cars['AUDI'] = 3.8

print(cars) #{'BMW': 8.5, 'BENS': 4.3, 'AUDI': 3.8}

如果要判断字典是否包含指定的 key,则可以使用 in 或 not in 运算符。需要指出的是,对于 dict 而言,in 或 not in 运算符都是基于 key 来判断的。例如如下代码:

#判断cars是否包含名为'AUDI'的key

print('AUDI' in cars) #True#判断cars是否包含名为'PORSCHE'的key

print('PORSCHE' in cars) #False

print('LAMBORGHINI' not in cars) #True

通过上面介绍可以看出,字典的 key 是它的关键。换个角度来看,字典的 key 就相当于它的索引,只不过这些索引不一定是整数类型,字典的 key 可以是任意不可变类型。

可以这样说,字典相当于索引是任意不可变类型的列表:而列表则相当于 key 只能是整数的字典。因此,如果程序中要使用的字典的 key 都是整数类型,则可考虑能否换成列表。

此外,还有一点需要指出,列表的索引总是从 0 开始、连续增大的;但字典的索引即使是整数类型,也不需要从 0 开始,而且不需要连续。因此,列表不允许对不存在的索引赋值:但字典则允许直接对不存在的 key 赋值,这样就会为字典增加一个 key-value 对。

列表不允许对不存在的索引赋值,但字典则允许直接对不存在的 key 赋值。

字典的常用方法

字典由 dict 类代表,因此我们同样可使用 dir(dict) 来查看该类包含哪些方法。在交互式解释器中输入 dir(dict) 命令,将看到如下输出结果:

>>>dir(dict)

['clear', 'copy', 'fromkeys', 'get', 'items', 'keys', 'pop', 'popitem', 'setdefault', 'update', 'values']>>>

下面介绍 dict 的一些方法。

clear()方法

clear() 用于清空字典中所有的 key-value 对,对一个字典执行 clear() 方法之后,该字典就会变成一个空字典。例如如下代码:

cars = {'BMW': 8.5, 'BENS': 8.3, 'AUDI': 7.9}print(cars) #{'BMW': 8.5, 'BENS': 8.3, 'AUDI': 7.9}#清空cars所有key-value对

cars.clear()print(cars) #{}

get()方法

get() 方法其实就是根据 key 来获取 value,它相当于方括号语法的增强版,当使用方括号语法访问并不存在的 key 时,字典会引发 KeyError 错误;但如果使用 get() 方法访问不存在的 key,该方法会简单地返回 None,不会导致错误。例如如下代码:

cars = {'BMW': 8.5, 'BENS': 8.3, 'AUDI': 7.9}#获取'BMW'对应的value

print(cars.get('BMW')) #8.5

print(cars.get('PORSCHE')) #None

print(cars['PORSCHE']) #KeyError

update()方法

update() 方法可使用一个字典所包含的 key-value 对来更新己有的字典。在执行 update() 方法时,如果被更新的字典中己包含对应的 key-value 对,那么原 value 会被覆盖;如果被更新的字典中不包含对应的 key-value 对,则该 key-value 对被添加进去。例如如下代码:

cars = {'BMW': 8.5, 'BENS': 8.3, 'AUDI': 7.9}

cars.update({'BMW':4.5, 'PORSCHE': 9.3})print(cars)

从上面的执行过程可以看出,由于被更新的 dict 中己包含 key 为“AUDI”的 key-value 对,因此更新时该 key-value 对的 value 将被改写;但如果被更新的 dict 中不包含 key 为“PORSCHE”的 key-value 对,那么更新时就会为原字典增加一个 key-value 对。

items()、keys()、values()

items()、keys()、values() 分别用于获取字典中的所有 key-value 对、所有 key、所有 value。这三个方法依次返回 dict_items、dict_keys 和 dict_values 对象,Python 不希望用户直接操作这几个方法,但可通过 list() 函数把它们转换成列表。如下代码示范了这三个方法的用法:

cars = {'BMW': 8.5, 'BENS': 8.3, 'AUDI': 7.9}#获取字典所有的key-value对,返回一个dict_items对象

ims =cars.items()print(type(ims)) ##将dict_items转换成列表

print(list(ims)) #[('BMW', 8.5), ('BENS', 8.3), ('AUDI', 7.9)]#访问第2个key-value对

print(list(ims)[1]) #('BENS', 8.3)#获取字典所有的key,返回一个dict_keys对象

kys =cars.keys()print(type(kys)) ##将dict_keys转换成列表

print(list(kys)) #['BMW', 'BENS', 'AUDI']#访问第2个key

print(list(kys)[1]) #'BENS'#获取字典所有的value,返回一个dict_values对象

vals =cars.values()#将dict_values转换成列表

print(type(vals)) #[8.5, 8.3, 7.9]#访问第2个value

print(list(vals)[1]) #8.3

从上面代码可以看出,程序调用字典的 items()、keys()、values() 方法之后,都需要调用 list() 函数将它们转换为列表,这样即可把这三个方法的返回值转换为列表。

在 Python 2.x 中,items()、keys()、values() 方法的返回值本来就是列表,完全可以不用 list() 函数进行处理。当然,使用 list() 函数处理也行,列表被处理之后依然是列表。

pop方法

pop() 方法用于获取指定 key 对应的 value,并删除这个 key-value 对。如下方法示范了 pop() 方法的用法:

cars = {'BMW': 8.5, 'BENS': 8.3, 'AUDI': 7.9}print(cars.pop('AUDI')) #7.9

print(cars) #{'BMW': 8.5, 'BENS': 8.3}

此程序中,第 2 行代码将会获取“AUDI”对应的 value,并删除该 key-value 对。

popitem()方法

popitem() 方法用于随机弹出字典中的一个 key-value 对。

此处的随机其实是假的,正如列表的 pop() 方法总是弹出列表中最后一个元素,实际上字典的 popitem() 其实也是弹出字典中最后一个 key-value 对。由于字典存储 key-value 对的顺序是不可知的,因此开发者感觉字典的 popitem() 方法是“随机”弹出的,但实际上字典的 popitem() 方法总是弹出底层存储的最后一个 key-value 对。

如下代码示范了 popitem() 方法的用法:

cars = {'AUDI': 7.9, 'BENS': 8.3, 'BMW': 8.5}print(cars)#弹出字典底层存储的最后一个key-value对

print(cars.popitem()) #('AUDI', 7.9)

print(cars) #{'BMW': 8.5, 'BENS': 8.3}

由于实际上 popitem 弹出的就是一个元组,因此程序完全可以通过序列解包的方式用两个变量分别接收 key 和 value。例如如下代码:

#将弹出项的key赋值给k、value赋值给v

k, v =cars.popitem()print(k, v) #BENS 8.3

setdefault()方法

setdefault() 方法也用于根据 key 来获取对应 value 的值。但该方法有一个额外的功能,即当程序要获取的 key 在字典中不存在时,该方法会先为这个不存在的 key 设置一个默认的 value,然后再返回该 key 对应的 value。

总之,setdefault() 方法总能返回指定 key 对应的 value;如果该 key-value 对存在,则直接返回该 key 对应的 value;如果该 key-value 对不存在,则先为该 key 设置默认的 value,然后再返回该 key 对应的 value。

如下代码示范了 setdefault() 方法的用法:

cars = {'BMW': 8.5, 'BENS': 8.3, 'AUDI': 7.9}#设置默认值,该key在dict中不存在,新增key-value对

print(cars.setdefault('PORSCHE', 9.2)) #9.2

print(cars)#设置默认值,该key在dict中存在,不会修改dict内容

print(cars.setdefault('BMW', 3.4)) #8.5

print(cars)

fromkeys()方法

fromkeys() 方法使用给定的多个 key 创建字典,这些 key 对应的 value 默认都是 None;也可以额外传入一个参数作为默认的 value。该方法一般不会使用字典对象调用(没什么意义),通常会使用 dict 类直接调用。例如如下代码:

#使用列表创建包含2个key的字典

a_dict = dict.fromkeys(['a', 'b'])print(a_dict) #{'a': None, 'b': None}#使用元组创建包含2个key的字典

b_dict = dict.fromkeys((13, 17))print(b_dict) #{13: None, 17: None}#使用元组创建包含2个key的字典,指定默认的value

c_dict = dict.fromkeys((13, 17), 'good')print(c_dict) #{13: 'good', 17: 'good'}

使用字典格式化字符串

前面章节介绍过,在格式化字符串时,如果要格式化的字符串模板中包含多个变量,后面就需要按顺序给出多个变量,这种方式对于字符串模板中包含少量变量的情形是合适的,但如果字符串模板中包含大量变量,这种按顺序提供变量的方式则有些不合适。可改为在字符串模板中按 key 指定变量,然后通过字典为字符串模板中的 key 设置值。

例如如下程序:

#字符串模板中使用key

temp = '教程是:%(name)s, 价格是:%(price)010.2f, 出版社是:%(publish)s'book= {'name':'Python基础教程', 'price': 99, 'publish': 'C语言中文网'}#使用字典为字符串模板中的key传入值

print(temp %book)

book= {'name':'C语言小白变怪兽', 'price':159, 'publish': 'C语言中文网'}#使用字典为字符串模板中的key传入值

print(temp % book)

运行上面程序,可以看到如下输出结果:

教程是:Python基础教程, 价格是:0000099.00, 出版社是:C语言中文网

教程是:C语言小白变怪兽, 价格是:0000159.00, 出版社是:C语言中文网

列表list常用操作

ContractedBlock.gif

ExpandedBlockStart.gif

1,列表(list)

列表中的数据按放入顺序排列。

列表有正序和倒序两种索引。 正序是从0开始,0,1,2.。。。倒序从列表最后一个元素开始,-1,-2,-3.。。。

列表可存储任意类型数据,且可以重复。

创建列表

变量名=[元素1,元素2,。。。。]

列表取值

变量=列表变量[索引值]

list= [‘张三’,‘李四’,‘王五’, '赵六', ‘钱七’ ]

lisi= list[1] 或者 list[-2]

print(lisi)//打印出来是 李四

范围取值

列表变量=原列表变量[起始索引:结束索引]

在Python中列表范围取值是“左闭右开”,比如

list1= list[1:4]

print(list1) #打印结果是 ['李四','王五','赵六'] 。包括了左边索引1的李四,但没包括右边索引4的赵六。

获取指定元素索引值

index函数用于获取索引值

list.index ('赵六')

遍历列表for...in...语句

专门用于遍历列表、元组等数据结构for 迭代变量 in可迭代对象

例子:编历得到正反索引

persons= ['张三','赵六','李四','王五','赵六','钱七','孙八']

count=len(persons)

print(count)

i= 0

for p inpersons:if p == '赵六':

ri= count * -1 +i

print(p, i, ri)

i+= 1另一种方法

i= 0

while i

p=persons[i]if p == '赵六':

ri= count * -1 +i

i+= 1列表的反转与排序

persons= ['张三','赵六','李四','王五','赵六','钱七','孙八']

persons.reverse() #reverse方法用于反转列表

numbers= [28,32,14,12,53,42]

numbers.sort() #sort方法用于排序,默认是升序

numbers.sort(reverse=True) #reverse参数表示降序排列

扩展知识

冒泡排序:多次循环比较

列表的新增、修改、删除操作

list.append(新元素)

l ist.insert(索引,新元素)

list[索引]=新值

list[起始索引:结束索引]=新列表

list.remove(元素)

list.pop(索引) 按索引删除指定元素

项目中的使用场景,多维嵌套列表 [[姓名,年龄,工资], [姓名,年龄,工资], [姓名,年龄,工资]]

#str= "张三,30,3000"#l= str.split(",") split方法把字符串按照分隔符切割,放入列表

emp_list=[ ]info = input("请输入员工信息:")if info == "":

print("程序结束")

break

info_list= info.split(",")if len(info_list) !=3:

print("输入格式错误,请重新输入")

continue

emp_list.append(info_list)for emp inemp_list:

print("{n},年龄:{a},工资:{s}".format(n = emp[0],a = emp[1], s = emp[2]))

列表的其他常用方法和技巧

persons= ['张三','赵六','李四','王五','赵六','钱七','孙八']

cnt= persons.count('赵六') #统计出现次数

# 追加操作

单个追加或追加列表用append方法

多个用

.extend(['','',''])

判断数据是否在列表中存在,返回TRUE或FALSE

#in(成员运算符)

b= '张三' inpersons

#copy函数用于列表的复制

persons1=persons.copy()

#clear函数用于清空列表

persons.clear()

列表存储数据的问题

列表在表达结构化数据时语义不明确

结构化数据是指有明确属性,明确表示规则的数据

比如,['汪峰','男','A','1000','50']

A,1000,50难以理解意义

结构化数据在python中哦一般用字典。

列表基础知识

使用遍历在列表(list)中添加字典(dict)常用方法和常见错误

错误示例:

nid = "1,2"

print(nid.split(','))

mydict={}

datas=[]for i in nid.split(','):

mydict["id"] =str(i)

mydict["checked"] =True

datas.append(mydict)print(str(datas))

运行结果:

['1', '2']

[{'id': '2', 'checked': True}, {'id': '2', 'checked': True}]

错误原因:

空dict声明放在了循环外面,每次都是操作这一个实例中的id和checked地址,每次添加的都是同一个内存到list中去了,mydict每次写入的时候改变了内存中的value,但是地址不变,即是,创建了一次内存空间,只会不断的改变value了,添加到list中的时候value已经改了。所以需要在for循环里面去每次循环都创建一个空的dict,以保证之前添加过的不会被改变。

正确代码:

nid = "1,2"

print(nid.split(','))

datas=[]for i in nid.split(','):

mydict={}

mydict["id"] =str(i)

mydict["checked"] =True

datas.append(mydict)print(str(datas))

运行结果:

['1', '2']

[{'id': '1', 'checked': True}, {'id': '2', 'checked': True}]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