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小伙伴抱怨:走过最长的路,就是 WB 实验的弯路。在上一期,我们的指南教大家如何应对常见的无条带或条带位置异常的问题。WB 实验时,还会遇到各种奇葩现象,比如非特异性条带和高背景,怎样才能获得背景干净的条带呢?这期我们继续来解疑。
非特异性条带,杂草丛生为哪般?
WB 显色后膜上有非特异条带或高背景是实验常见的问题,每一个实验细节可能会决定成败,例如抗体稀释液中 NaCl 成分和脱脂牛奶的比例就与非特异条带密切相关,下图的示例中,5% 脱脂奶粉和 0.5M NaCl 的体系下,非特异性条带更少。

利用 R&D Systems® 兔抗人 PTP1B 亲和纯化多克隆抗体(货号 AF1366)对 WB 实验进行优化。每个样本裂解 1×105 个细胞,并溶于 SDS 胶缓冲液进行 SDS-PAGE 蛋白分离:人 HeLa 细胞(Lane1)、MCF-7(Lane2)和 TF-1(Lane3)。电泳后,蛋白转膜至 Immobilon-P 膜,并在下述条件下免疫印迹,曝光时间为 30s。A,5% 脱脂奶粉封闭,一抗浓度:1.0 mg/mL,溶于 2% 脱脂奶粉和 0.15M NaCl;B,5% 脱脂奶粉封闭,一抗浓度:1.0 mg/mL,溶于 5% 脱脂奶粉和 0.15M NaCl;C,5% 脱脂奶粉封闭,一抗浓度:1.0 mg/mL,溶于 5% 脱脂奶粉和 0.5M NaCl。
除以上原因,其它与实验体系有关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总结如下:

下面重点了解,与样品中目的蛋白特性有关的、需要考虑的因素:

比如目的蛋白表达水平低,为检测到目的条带,需要提高上样量,结果中易出现杂带。
◆ 以 PHD3 为例
其也被称为 Egl 9 homolog 3 (EGLN3),是一种广泛表达的脯氨酰羟化酶,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