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计算机总目标,小学科学总目标

《小学科学总目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总目标(1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总目标总目标勾画了科学素养的大致轮廓,将整体的科学素养分为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领域。关于科学知识,至今仍是一个需要深入学习、研究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评价传统的教学经常使用的语言是“重知识、轻能力”。实际上,轻能力是实实在在的,“重知识”则要作具体分析。传统教学所重的知识,仅仅是以文字或语言形式呈现的现成知识;教学生学知识的方式,主要是“说”教,“先生讲,学生听,先生考,学生背”。这样学到的知识,是很难应用于实践的。由于笼统地把“重知识”作为传统教学的弊端,乃至引起另一种误解,从一个片面走向了另一个片面,似乎教学改革就应该轻知识了。虽。

2、然20世纪80年代的自然课改革,很重视科学概念的形成,明确提出自然教学要引导学生学着像科学家那样,通过学科学的实践活动,自己去获取知识。然而直到现在,传统教学的“重知识”和实际教学中的轻知识,两种情况都存在。总目标指出,要教学生学习科学知识。这说明知识是不可轻视的,缺乏科学知识就没有完整的科学素养。对知识的学习,有三个界定:一是“浅显的”,二是“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三是“能应用于日常生活的”。还有一点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那就是行为习惯的养成。例如,我们教学生学会了浅显的科学知识,了解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是否可以认为实现了教学目标呢?远远不是。我们还要训练学生“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

3、生活习惯”,“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关于科学能力,总目标的陈述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概括说来,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能力的培养,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是科学课程基本理念“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在总目标中的体现。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提出把“理解科学”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理解科学”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发展的主流。我们怎样教36年级的学生理解科学呢?总目标表述为“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了解”反映人的认识程度,意味着科学课程的认识对象,除自然界的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和宇宙外,还有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是学生学习科学、科学家研究科学的行为,是方式方法,不是自然事物,所以学科的名称也从原来的自然改为了科学。科学探究,既是科学课程的认识对象,又是学习科学的方式。教师要以科学探究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习,教科书要依据科学探究来选择教学内容和表达方式。所以,我们对此要深入进行学习研究,以求课程总目标在教学中的落实。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