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屏幕,是我们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扇窗户,肩负着人类科技文明进步的重大使命
我曾在我的个人公众号【澎十六】里写了几期关于diy显示器的一些科普,其中还有屏幕面板的介绍与选购推荐,对选购显示器也有一定帮助。内容不是很深,文笔也不是很自信,而且还总是觉得少了点啥

思来想去,那可不就是缺一个现有的方案嘛。正好最近我刚好把我DIY的第二套显示器外壳打磨成算是有脸见人的样子了,所以借着这个机会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PS:这篇文章的草稿就是在我DIY的这块便携显示器里完成的
我为什么要DIY这块屏幕
DIY显示器之前,我们应该清楚自己的需求是什么。我的需求就很简单,作为我第一块DIY显示器的补充:
- 1080p分辨率
我DIY的第一块显示器是23.8英寸的4k屏,这个分辨率搭配这个尺寸的屏幕,日常使用的确很舒适,但是当遇到一些不支持4k缩放的软件,把眼睛贴在屏幕上都不一定能看清

- 便携
我自己有一台itx小主机,但是却没有一个能满足和我的主机一起放在小行李箱里的显示器,如果用我的第一台DIY显示器,那就与我配置itx主机的初衷有点本末倒置了

- 副屏
和我DIY的另一块显示器搭配组合成双屏使用,进行更高效的学习和创作

配置选择
面板
面板我最初选用的是京东方15.6英寸的NV156FHM-N43,1080p60Hz、94%sRGB,参数整体上满足了我的需求,但是价格超出了预算
最后选择了NV133FHM-N6A,参数与N43差不多,尺寸为13.3英寸,对比了一下和我的机箱侧板差不多大,价格在预算范围内,最终敲定了这款

有一说一,如果不是机箱散热问题,我还真想把屏幕整合到机箱里
驱动板
驱动板我同样也选用了两款,第一块参数什么的都满足了,VGA+HDMI1.4接口口,没有音频接口,属于够用就行类型的;
第二块参数也刚好满足,采用黑色pcb板,超薄,拓展性也还ok,但为了厚度使用了miniHDMI接口,需要重新买一条信号线

肤浅的我当然选择第二块
除此之外,电源线、屏线、按键板、喇叭模块也成套一起买了,这些配件也算是运费比商品贵系列了
外壳
外壳是整块屏幕里耗费我时间最多的部分,我的想法是显示器横竖都能放,但不使用外置支架
我查询了网上有很多种DIY显示器的外壳方案,有买商家的成品直接用的,这种大多数都需要外加支架,同时价格也不太适合

也有自己画CAD找商家定做或3D打印的,奈何自己不会画CAD图

也有直接一块厚纸板解决的

还有用微型积木自己拼的,这种比较多见,但是比较费手,我也曾尝试过,一晚上4个小时只拼出这么个玩意儿

最后只能拿来当Apple pencil的笔架,不得不说还挺般配的

最终我选定了用亚克力板,自己切割打孔,创作的自由度高。为了美观,我特意选用了黑色不透明的镜面亚克力板

但是,我忽略了一个重大因素,和手机摄像头一样,影响外观最大的因素不是切割,而是指纹,如果很介意指纹的话,可以牺牲点颜值换磨砂的
这套外壳我还选用了一对0.3NM(0.2NM应该就够了)的阻尼转轴,用来做翻页设计,是我这套外壳的灵魂

成本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非必需工具:
- 亚克力胶水——9.9
- 亚克力弯刀——6.9
- M3×8螺丝、M3×5铜柱不等——自有
整体展示








使用感受
这块显示器完全满足我预期的要求,平常作为副屏码码字看看网页也都足够了,13.3寸不大不小,刚好是能塞在背包里的尺寸,不仅可作为电脑显示器,也可以作为ns或ps4等主机的扩展屏
不足的是,自己制作的外壳仍然不够完美
驱动板部分虽然做到了0.9cm,但加上扭矩的厚度,整体还是感觉偏厚了点;2mm厚度的亚克力板虽薄,但是对面板毫无保护性一说;驱动板接口的方向设计不合理,线材裸漏出来,多少影响了一点美感
然而这些都不能影响它在我心中的地位

结语
我的公众号第一个系列就是DIY显示器,我偶尔会问问自己,花费这么大的精力和不匹配的价钱去折腾,值得吗?
但仔细想一想,这不正是折腾的魅力吗?

最后再为我自己打一波广告,欢迎大家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澎十六】,我会在那里首发更多有意思的内容。感谢您对个人创作者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