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学习笔记的第 2179 篇文章读完需要9分钟
速读仅需5分钟
在一个很偶然的场景下,我看到了一个关于数据库中间件的SQL测试,对比测试的内容大体是对于一条查询语句的输出。看到输出结果,虽然结果是客观的,但是我总是感觉缺少了些什么,于是做了下测试。
为了简化起见,我们把测试场景做到至简。创建两张表,就1个字段,4行记录,来说明下JOIN的一些问题和隐患。
但凡不是太懒的话,这个场景都可以很快实现的。mysql> create table test1(id int);
mysql> create table test2(id int)
mysql> insert into test2 values(1),(2),(2),(3)
mysql> insert into test1 values (1),(2),(2),(3);
和我们预期的一样,这2张表的输出就是4行记录。mysql> select *from test1;
+------+
| id |
+------+
| 1 |
| 2 |
| 2 |
| 3 |
+------+
4 rows in set (0.00 sec)
数据情况是完全一样的。mysql> select *from test2;
+------+
| id |
+------+
| 1 |
| 2 |
| 2 |
| 3 |
+------+
4 rows in set (0.00 sec)
对于下面的SQL,你猜猜分别会有几行输出结果。select * from test1 m,test2 n where m.id=n.id and n.id=2;
select m.id from test1 m,test2 n where m.id=n.id and n.id=2;
可以先思考几秒钟,再往下看。
2
输出结果如下:
mysql> select * from test1 m,test2 n where m.id=n.id and n.id=2;
+------+------+
| id | id |
+------+------+
| 2 | 2 |
| 2 | 2 |
| 2 | 2 |
| 2 | 2 |
+------+------+
4 rows in set (0.00 sec)
第2条SQL的输出如下:mysql> select m.id from test1 m,test2 n where m.id=n.id and n.id=2;
+------+
| id |
+------+
| 2 |
| 2 |
| 2 |
| 2 |
+------+
4 rows in set (0.00 sec)
结果是不是很简单,当然我要表达的不是这一层含义,我想要说的是结果和我们的需求其实是存在一些偏差。
3
从我们的预期来看,输出既然是m(test1)的数据,那么m应该是作为驱动表,那么从我们的常规思路来看,应该是期望看到2条记录。
因为m(test1)表一共就4行记录,一共输出了4行,而且有2行还是完全一样的,对于需求来说实在是找不出有什么场景需要这样的预期结果。
如果要实现这种需求,显然使用distinct,group by是不等价的。mysql> select distinct m.id from test1 m join test2 n on m.id=n.id and m.id=2 ;
+------+
| id |
+------+
| 2 |
+------+
1 row in set (0.00 sec)
所以要实现这种需求,一种很自然的处理方式就浮出水面,那就是半连接。mysql> select m.id from test1 m where m.id in (select n.id from test2 n where m.id=n.id and n.id=2);
+------+
| id |
+------+
| 2 |
| 2 |
+------+
2 rows in set (0.00 sec)
还有一种是exists,在MySQL中其实是更偏爱exists的方式的。mysql> select m.id from test1 m where exists (select 1 from test2 n where m.id=n.id and n.id=2);
+------+
| id |
+------+
| 2 |
| 2 |
+------+
2 rows in set (0.00 sec)
可以看到在这种场景下,从SQL要表达的含义层面才是符合我们的需求出发点的。
我们来看看使用单纯的JOIN带来的一些副作用。
4
第一个是过滤数据的偏差,按照distinct,group by的处理方式是始终做唯一性处理的,也就意味着这种场景下只有1行记录输出。mysql> select distinct m.id from test1 m join test2 n on m.id=n.id where n.id=2;
+------+
| id |
+------+
| 2 |
+------+
1 row in set (0.00 sec)
第二个是带来的数据统计偏差
我们其实想看一下匹配的记录,预期是2行,但是输出了4行,如果数据量较大的情况下,这种查询导致的结果影响面就足够大。mysql> select count(*) from test1 m join test2 n on m.id=n.id where n.id=2;
+----------+
| count(*) |
+----------+
| 4 |
+----------+
1 row in set (0.00 sec)
所以很多不好的查询习惯就开始了,比如:mysql> select count(*) from (select m.id from test1 m join test2 n on m.id=n.id where n.id=2) t;
+----------+
| count(*) |
+----------+
| 4 |
+----------+
1 row in set (0.00 sec)
而这种逻辑方式就很容易适配了。mysql> select count(*) from test1 m where exists (select 1 from test2 n where m.id=n.id and n.id=2);
+----------+
| count(*) |
+----------+
| 2 |
+----------+
1 row in set (0.00 sec)
第三点影响最大,也是我们最容易忽略的。那就是去重过滤带来的副作用。
我们知道输出结果是4行,但是我们预期的是2行,所以如果处理得当,我们需要过滤的数据比例就是50%,而如果匹配记录数是3,则过滤的数据比例是1-3/3^2将近70%,所以一个很基本的公式 1- N/N^2=1-1/N,过滤比例是很高的,如果匹配的记录数是100,那么常规的SQL处理要过滤的就是99.99%的数据。这个过滤比例实在是太高了。
或者换一个问法,如何在1万条记录中如何有效的过滤掉99%以上的数据,可想而知这个复杂度和资源消耗。
第四点,如果是在分布式场景中,那么这个影响的面会被最大化,复杂度和消耗可能是和节点数成正比的。
5
到了这里,会发现我需求出发点的JOIN竟然会变得如此复杂。而换个角度来看,其实就容易理解在我们优化中经常看到的一些distinct和一些看起来蹩脚的组合查询了。
换句话来说,我们的需求是什么,从需求相关的驱动表来入手,可能也是我们需要明白的一个优化点。
转文至此。
以下为个人公众号“一森咖记”,欢迎关注。
近期热文
你可能也会对以下话题感兴趣。点击链接便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