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第一章:基础知识概述(保证通俗!)

本文主要内容:计算机网络的构成和功能、因特网的接入方式、因特网核心的数据交换方式、计算机网络的层次模型及相关概念、OSI/RM模型和TCP/IP模型、计算机网络的性能度量指标


一、计算机网络的构成和功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举个栗子:
比如,你要在淘宝买一本书《计算机网络》,那么首先商家会对这本书进行打包,这就是属于资源子网的范畴,对数据进行处理。
然后商家将这个货物交给快递公司,快递公司通过物流,经过千山万水之后将这个货物送给了你。快递公司送快递的过程就是通信子网了。


计算机网络五大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提高可靠性、负载均衡。

关于分布式、负载均衡、集群这几个概念,可以参考这位大牛写的博客,非常通俗:https://blog.csdn.net/Dan1374219106/article/details/104637013/


二、计算机网络的性能度量指标

1、带宽

单位时间内,信道所能传送的比特量。注意:带宽不是速度!
生活中,我们经常说的网速,其实就是带宽。但要注意,这不是速度,因为带宽的单位是bit/s。
打一个形象的比方:假设汽车是源源不断一个接一个地往前开,马路相当于信道,那么带宽其实是马路的宽度。由于汽车是源源不断的,所以你马路越宽,那么单位时间内出现在马路上的汽车就越多。

之前的马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带宽提升之后的马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每一次发送的数据就增多了不少。


2、时延

就可以理解为时间。只不过时延一般描述的是发送和传输数据时,一系列工作消耗掉的时间,所以叫时延。

2.1发送时延

机器把分组送到信道上所需的时间。也叫传输时延
发送时延 = 分组长度 / 信道带宽

2.2传播时延

传播时延 = 信道长度 / 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一般为2*10^8m/s)

2.3处理时延

机器处理数据消耗的时间,无公式

2.4排队时延

类似于机场登机排队。分组并不是一到路由器就立刻被转发的,总还是有先来后到的。

2.5总时延

总时延 = 发送时延 + 传播时延 + 处理时延 + 排队时延

2.6小故事

下面我上个例子,形象解释一下上面几个时延:
小明一家三口准备乘坐飞机从哈尔滨去三亚旅行。他们是这样走的:小明和爸爸妈妈首先要从家前往飞机场,他们可以选择骑车去或开车去;于是他们选择了带宽更大的一种方式——开车去。到达机场后,他们花费了2hours,这就是它们的发送时延。而到达机场,也就意味着他们到了信道上了,马上可以被传播了。

他们首先去检票、安检,服务人员处理手续花了10min(处理时延);然后他们准备登机,但由于冬天去三亚的人太多,他们不得不排队登机,必须做一个遵守规矩的公民,于是又排队5min(排队时延)。

过了一会儿,他们终于登机了,飞机也启动了,开始了他们的旅程。飞机飞了12hours(传播时延),终于到了三亚,一切顺利。

2.7故事总结

我们可以算出,小明一家到三亚去,总共花费的时间为2hours + 10min + 5min + 12hours = 14hours15min

即总时延 = 发送时延 + 传播时延 + 处理时延 + 排队时延

由上面这个故事我们也看出来了,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都是特别特别小的,一般情况下我们都将二者忽略。而飞机的速度、三亚到哈尔滨的距离都是不变的,因此传播时延是几乎不变的,那么小明一家如果想快点到达三亚,唯一能够自己改变的,就是发送时延(通过带宽来改)。小故事中,小明一家选择的是开车去机场,这样就视为增大了带宽,节约了时间;


3、时延带宽积

指发送端发送的第一个比特即将到达终点时,发送端已经发出了多少个比特,因此又称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即时延带宽积 = 传播时延 * 信道带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所以,为什么称之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看图就很清楚了

4、往返时延(RTT)

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一直到发送端收到来自接收端的确认,过程中总共经历的时延。说通俗点,就是往返一趟经过的时间

RTT = 传播时延 * 2 + 末端处理时延(一般忽略)
所以通常情况下,RTT = 传播时延 * 2

注:RTT是不包括发送时延的,因为RTT只在乎传播过程

5、吞吐量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主要受带宽限制。

6、信道利用率

信道利用率 = 有数据通过时间 / (有 + 无)数据通过时间
反映了信道利用程度。

信道利用率趋近于1的时候,时延会呈指数级往上增长,原因是信道利用率越高,意味着信道越忙。好比马路利用率趋近于100% 的时候,自然也就会堵车了,时延就起来了。

7、常识

计算机中有两个单位十分常见。
1)bit/s:1000b/s = 1Kb/s; 1000kb/s = 1Mb/s
这个是带宽单位,俗称网速。
2)Byte: 1Byte = 8bit; 1024B = 1KB。存储单位用大写的B,表示字节。

一般来说,数据传输大多是以“位”(bit,又名“比特”)为单位的,这也就是为什么网速的单位都是Mbps而不是MB/s了,而数据存储是则以“字节”(Byte)为单位,比如硬盘的读写速度一般就用的是MB/S。

一般在我们办宽带的时候,声称的50兆,100兆其实都是用的第一个单位。
比如:100Mb/s的带宽。那么实际在下载时,最快速度只能达到100 / 8 = 12.5MB/s。10兆的宽带,在下载时,最快速度仅1.25MB/s,而且这是最优情况,还得考虑一些其他损耗,实际网速可能只在1MB/s附近波动。

8、误区

高速链路能大幅度提升传播速度,减少传播时延?(错!)
答:高速链路提升的是带宽,减少的是发送时延。
可以这样想,现在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度基本上就是一个常数了,略小于光速。那么无论你怎么改,传播速度和传播时延都是不变的。除非你增加距离,那么传播时延才会变。
好比上面的小故事,飞机速度是不变的,因此传播时延仅取决于你是要飞三亚还是非纽约。


三、因特网核心的数据交换方式

三种数据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必定是面向连接的。
电路交换三阶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建立连接:建立专用的物理通路;
通信:利用专用的物理通路,主叫和被叫双方通电话;
释放连接:释放专用的物理线路。
缺点:计算机数据具有突发性,在传送计算机数据时,通信线路利用率很低。

早期的电路交换是主流方式,是从电话网那里借鉴过来的设计方式。但后来发现,如果任何数据都用电路交换来传递,那么速度将大大降低,且设计成本非常高。

报文交换(存储转发)

报文交换基于存储
不需要专用线路;结点把发送的信息组织成一个数据包(报文),报文中有目标结点的地址信息,通过中继结点的存储——转发,到达目标结点。

交换结点需要足够大的存储空间缓冲长报文。

优缺点: 用结点排队转发的时延,换取较高的线路利用率。

电子邮件系统(E-mail)适合采用报文交换的方式。

分组交换(存储转发)

分组转发基于存储转发

常见的两种分组交换服务:虚电路、数据报(经常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将长报文划分成固定长度的短报文,给短报文数据段加上首部构成分组。
首部:含有目的地址和源地址的数据段。
分组:数据传输单元。

优点:
高效。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逐段占用。
灵活。每一个分组独立选择最适合的转发路由。
迅速。以分组为单位传送数据,可以不先建立连接就能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
可靠。保证可靠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分组交换,使网络有很好的生存性。

缺点:
存储转发造成时延。
添加首部造成资源开销。

分组交换是由报文交换改进来的,可以理解为,将大的报文拆分成若干个分组传送,每一个分组可能走不同的路由到达目的地。如果我们用上帝视角来看,整个网络就像一个庞大的交通系统,而上面运行的车辆就是我们一个一个的分组,十字路口的交警就好比网络层的路由器,给分组们指派路径。

三种交换的比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传输大量数据,且传输时间远大于建立连接的时间,电路交换传输速率快。

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不需要预先分配传输带宽,传输突发数据时信道利用率高。

分组交换长度一般比整个报文长度短,因此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时延小,更灵活


四、计算机网络的层次模型及相关概念

为什么要分层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形象理解:
由上图可以知道,要想设计出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网络体系是很麻烦的。
那么我们分而治之。如果遇到难办的大问题,我们先把它分割成若干层的小问题,然后再一一解决。
我们分层的目的就是要,每一层都有自己独立的功能、上层能通过接口使用下层的服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层的基本原则: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五、OSI/RM模型

将网络分为7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以下两个图形象理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面四层都是大老板,不管细节。只有下面三层比较低级,才去关注点到点的细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发送方一层一层地将数据包装起来,接收方一层一层地还原数据。
就好比我们网购嘛,发送方会给我们打包好送过来,不然再路上运输容易损坏;而我们收到货物之后,一步一步地拆开货物,最后得到我们想要的商品(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应用层:所有与用户交互并产生网络流量的程序。(像记事本这种不联网的不能算应用层)

表示层:翻译官。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数据加密解密、压缩文件等。主要用于显示数据。

会话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我们打开网页和视频播放器时,此时还没有建立会话,仅开始了连接。
当我们点击电影的快进键之后,就开始电影这边的会话就起来了,在传递数据,并且不会干扰到百度这边的网站。因为会话之间彼此是独立的。


传输层:负责两个进程端到端的通信。

网络层:在互联网上,将分组从源端发送到目的端。

数据链路层:数据到达某一个局域网内后,就开始用数据链路层的协议进行传递。局域网内传递数据势必会涉及到信道冲突的问题,因为信道每时每刻只能给一个人发送数据,数据链路层的介质访问控制是处理信道冲突的方法。

物理层:傻瓜层。仅在物理媒体上实现比特流的传输。不管链路层给什么,物理层就发什么。一般是把01比特流转成信号传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单工:只能一方发送数据,一方接受数据。定死。
半双工:两边都能发送和接受。但每一时刻,只能有一个发送一个接受。如:对讲机。
全双工:两边能同时发送和接受。如:打电话。


六、TCP/IP模型

OSI是学术化的模型
而TCP/IP是实际应用更广泛的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考试中常见的五层参考模型

这是由TCP/IP和OSI两个结合而来的,一般考试参考这个: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同样还是快递的拆包和打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1
    点赞
  • 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2
    评论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