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可拆分二合一产品里,X1 Tablet Evo 应该是目前唯一一个更新了第八代酷睿四核处理器的产品,而与此同时 Surface Pro 也仍然是这个领域标志性的产品之一。之前 X1 Tablet
Evo 的评测发出之后,也有很多评论和私信希望进一步对比这两者各自的优劣,刚好我也测了 New Surface Pro, 但一直没有时间单独写一篇评测,正好借这次横评来对比两者各方面的表现。
*本篇横评基于 X1 Tablet Evo和 New Surface Pro 国行量产版,
- X1 Tablet Evo 为 i7-8550u, 16G 内存,512G 固态硬盘,包含键盘与触控笔,售价 ¥16999
- New Surface Pro 为 i7-7660u, 16G 内存,512G 固态硬盘,加上单独购买的 Surface Pen 总售价 ¥17016
工业设计:
ThinkPad X1 Tablet Evo 采用全镁铝合金的机身搭配类肤质涂层。乍一看两者仿佛只有大小号的区别,在整体的设计上它们确实也大同小异。他们的重量差距也主要是由于屏幕尺寸造成的。
- X1 Tablet Evo:13 吋 3000*2000 分辨率屏幕,304 x 225.56 x 8.9 重量 890 g + 键盘 380g = 1270g
- New Surface Pro:12.3 吋2736 x 1824 分辨率屏幕,292 x 201 x 8.5 重量 784g + 键盘 310g = 1094g

X1 Tablet Evo 在笔记本模式下机身左侧有 MicroSD 卡槽,两个 USB-C 形全功能雷电(Thunderbolt)3 接口和一个 3.5mm 耳机接口,右侧没有任何接口,只有音量 +/- 按键。
New Surface Pro 在笔记本模式下左侧机身顶部有一个 3.5mm 耳机接口,顶部为电源键和音量 +/- 按键,机身右侧有一个 mini-DP 作为视频输出接口,一个 USB-A 形的 USB 3.0 接口,还有 Surface Connect 充电和拓展坞连接端口。
接口部分用包容先进和封闭滞后分别形容 X1 Tablet Evo 和 New Surface Pro 并不过分,以 2018 年的视角来看,只有一个 USB 3.0 作为数据接口很明显是完全不够用的,毕竟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雷电 3 开始唱主角的时代,除了低端机,没有雷电都不好意思跟大家打招呼了。
在实际体验上,配合雷电 3 扩展坞或是支持雷电 3 的显示器,USB-C 这个接口几乎就是没有缺点的,只需要一跟线,就能能满足:供电/数据/视频 三种需求,极大的简化了日常操作,提升了便利性。
当然,New Surface Pro 在连接专用扩展坞时候,也可以得到 4*USB 3.0 + 2*mini-DP + 1*千兆位以太网端口+1*音频输出端口,虽然 Microsoft 并没有对外详细解释这个接口,但经过拆解可以发现这个扩展坞实际上是 USB3 / DisplayPort / Power 的独立集合,并非雷电 3 标准,在速度和兼容性方面相较雷电 3 都有欠缺,雷电 3 的扩展从大型桌面级扩展坞到便携一转多都有覆盖,Surface Connect 目前只能选择官方 ¥1188 的扩展坞,选择余地相对雷电 3 少了很多。

在屏幕边框方面,New Surface Pro 的左右边框稍宽于 X1 Tablet Evo, 而上下边框则比 X1 Tablet Evo 窄很多,两者的扬声器都在屏幕左右两侧,New Surface Pro 扬声器靠机身上而 X1 Tablet Evo 靠机身下,实际体验上音质表现比较接近。

从解锁方式来对比,New Surface Pro 默认标配人脸识别解锁没有指纹,X1 Tablet Evo 默认标配指纹识别,也可选人脸识别解锁。

X1 Tablet Evo 和 New Surface Pro 在触控笔的收纳上也有一些区别,X1 Tablet Evo 需要一个笔套插入机身背面的凹槽,然后再把笔插进皮套内。
New Surface Pro 则更有科技感,通过机身左侧的磁吸直接把触控笔牢牢吸住,不需要额外的配件,拿取更自如。

New Surface Pro 更换了 Alcantara 织物材质的键盘盖,这种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内饰等领域,触感柔和。不过也有一个缺点:抗污能力,特别是面对油渍这样的液体时,一旦没有及时采用过无绒布加中性肥皂擦拭清洁(来自 Surface 维护官方指南的做法),那么就会导致污渍被永久的留在 Alcantara 的表面。X1 Tablet Evo 则是 ThinkPad 一贯的类肤质涂层,符合其「耐造」的定位。
值得一提的是。与其他 Surface 系列产品不同: Surface Pro 键盘上的键帽一直都是凸出而不是凹陷的,这也就导致了在敲击时按键并不贴合手指,而是有一种往四周滑的感觉。相对之下,ThinkPad X1 Tablet Evo与其他 ThinkPad 笔记本电脑采用了相同的微笑形键帽,因此内凹的按键更贴合指肚,配合清脆的按压回馈,可以带来更好的敲击手感。
另外由于尺寸更小的原因,New Surface Pro 的键盘也做了一些缩减,Home & End 没有了独立按键,Insert 按键也被取消,同时方向键的上下按键也都采用了非全尺寸设计。X1 Tablet Evo 也因为其尺寸更大的优势保留了和笔记本电脑一样的键盘布局。

除此之外,尺寸还给 X1 Tablet Evo 带来了最后一个优势:容纳小红点三键之后仍有比 New Surface Pro 更大的触摸板。一般单指移动光标或者点击的时候差别并不大,一旦需要多指手势,那么 New Surface Pro 的触摸板就很容易有空间捉襟见肘的情况出现。
内部设计:

ThinkPad X1 Tablet Evo 的内部设计相当紧凑,镁铝合金外壳在内部也有相应的加强结构,各个接口也都有额外的加强,可维护性很高。

New Surface Pro 大量使用泡沫粘合剂,对于大众用户几乎就是无法拆解的,同时硬盘也无法更换,所以也没有太多拆解的意义,后期可维护性基本等同于无,我们也没有冒险拆解。
屏幕素质:

当评价一款产品时,我们关注的是什么?中提到的标准,sRGB 才是对消费者更为直观有效的色域。ThinkPad X1 Tablet Evo覆盖了 98.6% sRGB 色域,New Surface Pro 则覆盖了 95.6% sRGB,在忽略测试误差之后,都属于能完整覆盖 sRGB 的范畴。X1 Tablet Evo 和 New SP 的对比度分别达到了 1434:1 和 1201:1 能满足日常家用和绝大部分的 UI 设计、影像处理工作。

在我们的测试中,ThinkPad X1 Tablet Evo的屏幕最高亮度为 405.22cd/m², New Surface Pro 的最高屏幕亮度稍高,达到了 415.96 cd/m², 两者整体比较接近,X1 Tablet Evo 在更亮的时候每级亮度跨度更小,New Surface Pro 则刚好相反。

屏幕部分,两者在屏幕素质(色域,对比度,最大亮度等)表现都很接近,主要区别就是 X1 Tablet Evo 屏幕更大,分辨率和 PPI 更高,而且在抗眩光的表现更好。
触控笔:
ThinkPad X1 Tablet Evo 和 New Surface Pro 两者都是 4096 级压感,对于下笔轻重的反馈都很精确没有延时。不过 New Surface Pro 的触控笔支持蓝牙,因此可以使用笔身上的按钮远程开启 App。

两者粗细类似,握持感很接近 X1 Tabelt Evo 的笔身一共有两个按钮,都被集成于正常握持姿态时大拇指所放的位置附近,而 Surface 触控笔的两个按钮分别在握持时大拇指附近和笔末端,而且 Surface 触控笔可以直接用笔末来实现橡皮擦功能,这一点也更符合传统铅笔的使用逻辑。
性能表现:
我们测试的 ThinkPad X1 Tablet Evo 和 New Surface Pro i7 分别采用的是 i7-8550u 和 i7-7660u, 两者都是当年的笔记本级处理器。从性能上来说,X1 Tablet Evo 所采用的第八代酷睿 U 系列四核处理器,毫无疑问是占优的,四核八线程加之更高的每瓦性能都让它可以轻松超出 i7-7660u 这样的双核四线程处理器。
所以我们依然进行了 CINEBENCH R15 对比测试:

红线为 ThinkPad X1 Tablet Evo, 一开始可以达到约 630cb 的峰值性能,而在后期由于动态功耗调整介入,CPU 功耗也随着温度在 12W~18W 区间浮动调整,所以最终长期负载性能可以达到约 510 cb 的水平。
白线为 New Surface Pro, 峰值性能为 410 cb 左右,在连续运行之后的长期负载性能有所下降,最终能稳定在约345 cb。
综合峰值与长期负载性能,搭载 i7-7660u 的 New Surface Pro 基本上只有搭载了 i7-8550u 的 X1 Tablet Evo 的 65% 左右。
为了测试现实软件使用场景的差距,因此我们继续进行了 Adobe 系列软件的对比实测:

测试结果没有意外,不论是 Adobe After Effects 渲染这样的长时间高负载任务,或者是 Adobe Photoshop,Adobe Illustrator 这样的多次短期峰值负载的应用下和 X1 Tablet Evo 都因为第八代酷睿的缘故要远超搭载上一代 i7-7660u 的 New Surface Pro.
表面温度:
ThinkPad X1 Tablet Evo 和 New Surface Pro i7 都采用了风扇+热管的散热设计,区别在于 X1 Tablet Evo 还有额外的均热板来平衡发热区域。

稍有区别的是 X1 Tablet Evo 是顶部进风右侧出风,New Surface Pro 为顶部右侧进风左侧出风,所以在均热板的配合之下,X1 Tablet Evo 也确实可以承受更大的发热。

在核心温度均为 78°C 左右的情况下,左侧的 New Surface Pro 整体平均温度要比右侧的 X1 Tablet Evo 更高,New SP 的热量分布也和内部的两根热管形状一致,所以在机身正中和右侧都有更高的温度,左上角的热区则是 New SP 的出风口鳍片。
对于 X1 Tablet Evo 来说,由于所有的散热模块都在主板部分,所以机身下半部分的温度很低,只有最底部的屏幕驱动有一点发热,主要的热量还是都集中于机身上半部分的主板区域,这也是 X1 Tablet Evo 最高温点比 New Surface Pro 高 0.7°C, 但是整体温度反而低了 2.9°C 的原因。
噪音表现:
ThinkPad X1 Tablet Evo 与 New Surface Pro i7 都采用了风扇+热管的主动散热方式,因此 MDT 继续测量了极限风扇转速时的噪音测试:

在极限风扇转速下,两者的噪音水平比较接近,综合各个频率的噪音来看,New Surface Pro 会稍微比 X1 Tablet Evo 的噪音稍大,这也是因为 X1 Tablet Evo 把一部分噪音拉升到 20000Hz 左右人耳听不到的频率从而降低人耳可闻噪音带来的优势。
在噪音控制上,两者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没有突出的异音,大都是呼呼风声,不会给人带来刺耳的感受。
续航与充电:
ThinkPad X1 Tablet Evo 的电池容为 42Wh, 实测 42Wh。New Surface Pro 的电池容量标称为 45Wh, 我们手里这一台实测为 46.6Wh。单从电池与屏幕大小和屏幕分辨率推断,New Surface Pro 的续航表现应该会比 X1 Tablet Evo强一些,实测的结果也与我们的猜测差不多。

通过 MDT 常用的四种方式来测试续航,综合来看 New Surface Pro 的续航要超出 X1 Tablet Evo 15% 左右。两者在 Office,本地视频播放,不间断刷新网页这三项的续航差距比例近似,在模拟复杂办公环境的 WORK CONVENTIONAL 测试差距稍大,也与 X1 Tablet 更高性能和分辨率不无关系。

俗话说的好,续航不够快充来凑,在充电速度方面,简单来说 X1 Tablet Evo 会在前期提供更大的充电功率,从 5% 充至 95%也只需要 New Surface Pro 的 86% 的时间。
X1 Tablet Evo默认附送45W 电源适配器,从 5% 充至 60% 需要约55 分钟,期间充电功率最高达到约 28W,当电量充至 70% 时充电速度逐渐减缓以保护电池,最终需要约 1 小时 35 分钟可从 5% 充至 95% 电量。
New Surface Pro 默认附送 44W 电源适配器,从 5% 充至 60% 需要约1 小时 7 分钟,期间充电功率最高达到约 24.7W,当电量充至 90% 时充电速度逐渐减缓以保护电池,最终需要约 1 小时 50 分钟可从 5% 充至 95% 电量。
在电源管理方面,ThinkPad X1 Tablet Evo提供了自定义电池阈值的选项,对于长期插着电源使用的情况,能够更好的保护电池,减小不必要的电池衰减。New Surface Pro 暂无相关设置选项。
总结
ThinkPad X1 Tablet Evo 与 New Surface Pro 都是可拆分二合一产品的标杆,由于 WinTab 用户本身并不会过度注重性能,且 New Surface Pro 也没有更新第八代处理器的产品,所以让使用前后两代 CPU 的产品有了对比的可能。

经过 MDT 的完整测试,我们认为 ThinkPad X1 Tablet Evo 与 New Surface Pro 在今天看来都有各自的优势,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 屏幕:两者屏幕素质很接近,X1 Tablet Evo 的 PPI 更高,抗眩光能力也更强。
- 尺寸:New Surface Pro 屏幕更小机身尺寸也更小,X1 Tablet Evo 的屏幕更大,使用体验接近笔记本电脑。
- 性能:X1 Tablet Evo 约等于 New Surface Pro i7 的 1.5 倍,在实际软件对比中大约是 1.2 倍。
- 续航与充电:New Surface Pro比 X1 Tablet Evo 基本要长 1.15 倍,但 X1 Tablet Evo 的 5%~95% 充电速度比 New Surface Pro 快了 1.16 倍。
- 散热:由于 X1 Tablet Evo 的散热模块都在主板部分,所以机身下半部分的温度很低,整机的平均温度低于采用「八爪鱼热管」的 New Surface Pro,。
- 噪音:两者的噪音都很小,对比之下 X1 Tablet Evo 要稍好于 New Surface Pro。
- 键盘与触摸板:X1 Tablet Evo 键盘布局与按键手感有较大的优势,并且触摸板空间更大,不用担心多指触控手势空间不够,相较之下 New Surface Pro 的键盘与触摸板都有些捉襟见肘。
- 接口:X1 Tablet Evo 没有 USB-A, 但两个雷电 3 接口总体速度更快,New Surface Pro 采用自有的 Surface Connect 扩展坞接口,速率和兼容性不及雷电 3, 但留有一个 USB-A 接口。
- 触控笔:均为 4096 级压感,笔触细腻程度接近,延时表现接近,但 New Surface Pro 的触控笔支持蓝牙连接,而且可以直接用笔末实现橡皮功能,更符合直觉。
- 可维护性:X1 Tablet Evo 很好拆解,可以更换硬盘网卡等部件,New Surface Pro 对于普通消费者完全无法拆解。
- 其他特性:X1 Tablet Evo 和其他 ThinkPad 一样通过了军标测试更坚固耐用,New Surface Pro 的触控笔可以直接利用磁吸吸附与机身侧边。
- 售后服务:X1 Tablet Evo 能享受 ThinkPlus 售后支持,在中国大陆地区除了 400 专线直通专家之外,也可以在联想服务号选择包括电话、微信、邮件、QQ 等各种渠道的支持服务,180个城市的有限上门服务、全球联保服务、意外保护和数据拯救服务。New Surface Pro 默认只有基础的保修,可以通过自行另外购买 Microsoft Complete 来得到意外保服务。
通过这一次对比测试,我们也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X1 Tablet Evo的屏幕面积是 New SP 的 1.12 倍,分辨率是 New SP 的 1.2 倍,实际使用性能差不多是 New SP 的 1.2 倍,刚好 New Surface Pro 的续航综合起来又是 X1 Tablet Evo 的 1.15 倍,因此实际上考虑到更高性能和更大屏幕/分辨率的影响,两者的 性能*屏幕尺寸/续航 反而好像是 X1 Tablet Evo 更有优势一些。
从这次横评的数据与日常体验来看,X1 Tablet Evo 更像一个跨界选手,笔记本电脑级的性能和 40Gbps 的双雷电 3 接口,还有与笔记本电脑极其接近的键盘手感,加上这一块 13 吋 3000*2000 分辨率的屏幕,在连接键盘使用的时候总让人觉得和使用普通的笔记本电脑没有什么区别。
New Surface Pro 仍然很好的保持了一个平板电脑的身份,更小巧的尺寸和屏幕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你:我是一个便携的平板电脑。
当然,这次的对比完全是在 New Surface Pro 没有更新第八代处理器的前提下进行的,在 Surface 更新之后我们也会继续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