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的Stage模型和FA(Feature Ability)模型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的区别。以下是它们之间的主要差异点:

  1. 设计思想和出发点
  • Stage模型:设计基于为复杂应用而开发的出发点,旨在提供一个更好的开发方式,更适用于多设备、分布式场景。Stage模型强调多个应用组件共享同一个ArkTS引擎实例,以实现对象和状态的方便共享,同时减少复杂应用运行对内存的占用。此外,Stage模型还支持多设备和多窗口形态,便于系统对组件进行裁剪和扩展窗口形态。
  • FA模型:作为HarmonyOS早期版本开始支持的模型,FA模型基于微内核架构,通过IPC和分布式软总线完成轻量化、松耦合的模块间通信和服务调用。它支持分布式调度,并具有实时计算和交互控制的特性。
  1. 组件类型
  • Stage模型:提供UIAbility和ExtensionAbility两种类型的组件。UIAbility组件的生命周期包含创建、销毁、前台、后台状态,与界面强相关的获焦、失焦状态都放在窗口管理对象中,实现与窗口之间的弱耦合。ExtensionAbility组件提供场景化的服务扩展机制,但不提供自定义服务的能力。
  • FA模型:未明确提及具体的组件类型,但主要基于Feature Ability(功能能力)的概念。
  1. 资源共享和内存占用
  • Stage模型:多个应用组件共享同一个ArkTS引擎实例,使得应用组件之间可以方便地共享对象和状态,同时减少复杂应用运行对内存的占用。
  • FA模型:每个应用组件独享一个ArkTS引擎实例,没有实现组件间的资源共享和内存优化。
  1. 系统管理和控制能力
  • Stage模型:对后台应用进程进行了有序治理,应用程序不能随意留驻在后台,同时应用后台行为受到严格管理,以防止恶意应用行为。
  • FA模型:在系统管理和控制能力方面,FA模型没有像Stage模型那样强调对后台进程的有序治理和严格管理。
  1. 模型演进和主推程度
  • Stage模型:作为HarmonyOS 3.1及后续版本主推且会长期演进的模型,Stage模型代表了鸿蒙系统在应用开发模型上的最新方向和趋势。
  • FA模型:虽然FA模型在鸿蒙系统的早期版本中得到了支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已经不再是主推的应用模型。

综上所述,鸿蒙的Stage模型和FA模型在设计思想、组件类型、资源共享和内存占用、系统管理和控制能力,以及模型演进和主推程度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开发者在选择使用哪种模型时,应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系统环境和技术要求进行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