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考研复试面试】-整合

计算机网络-复试面试题-整合汇总大全

写在前面的话:
第一次写文章,针对考研复试中的面试,做了相应的整理,梳理所学内容,建立框架,为了考研复试面试中能够表现出色,fighting!!!
内容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小白不太懂规则,希望大佬提醒,谢谢~~
当然如果对你有帮助,可以收藏点星,有写的不妥当的欢迎指出 。

参考书籍——计算机网络 (谢希仁编著图书) 也就是我本科教材

1. 网络体系概述

1 OSI七层模型、tcp/ip 5层模型(重点)

tcp/ip 四层。5层,OSI 7层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五层协议

应用层 :为特定应用程序提供数据传输服务,例如 HTTP、DNS、ftp、SMTP等。数据单位为报文

传输层 :为进程提供通用数据传输服务。由于应用层协议很多,定义通用的传输层协议就可以支持不断增多的应用层协议。运输层包括两种协议:传输控制协议 TCP,提供面向连接、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数据单位为报文段;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提供无连接、尽最大努力的数据传输服务,数据单位为用户数据报。TCP 主要提供完整性服务,UDP 主要提供及时性服务。

网络层 :为主机提供数据传输服务。而传输层协议是为主机中的进程提供数据传输服务。网络层把传输层传递下来的报文段或者用户数据报封装成分组IP、ARP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针对的还是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服务,而主机之间可以有很多链路,链路层协议就是为同一链路的主机提供数据传输服务。数据链路层把网络层传下来的分组封装成

物理层 :考虑的是怎样在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而不是指具体的传输媒体。物理层的作用是尽可能屏蔽传输媒体和通信手段的差异,使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

2. OSI七层模型

其中表示层和会话层用途如下:

表示层 :数据压缩、加密以及数据描述,这使得应用程序不必关心在各台主机中数据内部格式不同的问题。

会话层 :建立及管理会话。

五层协议没有表示层和**会话层,**而是将这些功能留给应用程序开发者处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TCP/IP四层
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网络接口层
它只有四层,相当于五层协议中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合并为网络接口层

TCP/IP 体系结构不严格遵循 OSI 分层概念,应用层可能会直接使用 IP 层或者网络接口层。

TCP/IP 协议族是一种沙漏形状,中间小两边大,IP 协议在其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2. 数据在各层之间的传递过程

在向下的过程中,需要添加下层协议所需要的首部或者尾部,而在向上的过程中不断拆开首部和尾部。

路由器只有下面三层协议,因为路由器位于网络核心中,不需要为进程或者应用程序提供服务,因此也就不需要传输层和应用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有哪些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
优点:传输时延小、没有冲突、实时性强;
缺点:独占式信道利用率低、建立连接时间长、灵活性差。

报文交换
优点:无需建立连接、信道利用率高;
缺点:转发时延长、要求的缓存空间大。

分组交换(无连接的数据报、面向连接的虚电路)
优点:无需建立连接、信道利用率高、简化了存储管理、加速了传输;
缺点:存在发送时延、可能会存在分组失序、丢失、重复。
8

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有哪些?

范围:广域网(几到几千公里)、城域网(一个城市。5–50km)、局域网(1km范围的企业)、个人局域网(10m)
使用者:公用网。专用网

5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包括什么?

1速率:数据的传输速率,数据率 (比特率、bit/s)
2带宽:在单位时间内网络中某信道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bit/s;
3吞吐量:单位时间通过某个网络的实际数据量
4时延:指数据从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包括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
5时延带宽积:时延带宽积 = 传播时延 * 带宽;
6往返时间RTT:互联网上的信息双向交互一次所需的时间;

2.物理层

(设备:中继器、集线器)

1信号传输有哪几种方式?

(1)单工通信:只能有 一个方向 的通信而没有 反方向 的交互。

(2)半双工通信:通信的 双方 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

(3)全双工通信: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2 通信复用技术有哪些?

1 为什么要使用信道复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可以看到,信道复用技术可以大大提升我们的传输能力和资源利用率。
2、频分复用 FDM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用户在分配到一定的频带后,在通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占用这个频带。频分复用的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

在这里不同的颜色就可以代表不同的用户,他们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了不同的带宽。

3、时分复用TDM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时分复用则是将时间划分为一段段等长的时分复用帧(TDM 帧)。每一个时分复用的用户在每一个 TDM 帧中占用固定序号的时隙。时分复用的所有用户是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频带宽度。

4、波分复用 WDM

波分复用就是光的频分复用,

image
5、码分复用 CDM

各用户使用经过特殊挑选的不同码型,因此彼此不会造成干扰。每一个比特时间划分为 m 个短的间隔,称为码片(chip)。每个站被指派一个唯一的 m bit 码片序列。如发送比特 1,则发送自己的 m bit 码片序列。如发送比特 0,则发送该码片序列的二进制反码。

例如,S 站的 8 bit 码片序列是 00011011。发送比特 1 时,就发送序列 00011011,发送比特 0 时,就发送序列 11100100。

image

3、数据链路层

(设备:网桥、交换机)

1 数据链路层三个基本问题是什么?

帧定界(封装成帧)

数据链路层的发送方应当让接收方的数据链路层知道,所发送的帧是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
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帧。接收端在接受到后就可以方便准确的确定帧的首尾,也称为帧定界符。同时定义出了最大传输单元(MTU)–表示一次可以传输的最大长度上限。

透明传输

由于使用特定的字符来表示帧的开始和结束,所以传输的内容中不能出现和帧定界符相同的字符,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为了解决这个办法,就可以在内容中和帧定界符一样的字符前边加上规定好的转义字符,这种方法称为字符填充或者是字节填充

差错检测

比特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产生差错,差错检测就是用于检测出现的差错,以便及时的重传,最常用的差错检测算法就是CRC(循环冗余检验)
注:只能检测到比特差错,出现传输差错(帧丢失、帧重复、帧失序)不能检测

2 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有哪两种类型?

点对点信道:这种信道使用一对一的点对点通信方式。

广播信道:这种信道使用一对多的广播通信方式,因此过程比较复杂。广播信道上连接的主机很多,因此必须使用专用的共享信道协议来协调这些主机的数据发送。

3 CSMA/CD 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协议

多点接入 表示许多计算机以多点接入的方式连接在一根总线上。

载波监听是指每一个站在发送数据之前先要检测一下总线上是否有其他计算机在发送数据,如果有,则暂时不要发送数据,以免发生碰撞。== 简单的说就是,发送前、发送中,不停检测信道==

碰撞检测就是计算机边发送数据边检测信道上的信号电压大小。当几个站同时在总线上发送数据时,总线上的信号电压摆动值将会增大(互相叠加)。当一个站检测到的信号电压摆动值超过一定的门限值时,就认为总线上至少有两个站同时在发送数据,表明产生了碰撞。简单的说就是,边发边检测

检测到碰撞后:在发生碰撞时,总线上传输的信号产生了严重的失真,无法从中恢复出有用的信息来。每一个正在发送数据的站,一旦发现总线上出现了碰撞,就要立即停止发送,免得继续浪费网络资源,然后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后再次发送。

4 网络层

主机——主机 数据报

1 有哪些私有(保留)地址?

A类:10.0.0.0 - 10.255.255.255
B类:172.16.0.0 - 172.31.255.255
C类:192.168.0.0 - 192.168.255.255

2 虚电路和数据报有什么区别?

虚电路技术

主要特点:在数据传输之前必须通过虚呼叫设置一条虚电路,可靠由网络来保证,它适用于两端之间长时间的数据交换。 有连接。分组均按同一路由进行转发。分组按顺序到达。当接电出故障,所有通过故障结点的虚电路均不能工作。

优点:可靠、保持顺序;

缺点:如有故障,则经过故障点的数据全部丢失.

数据报

特点:在数据报方式中,每个分组被称为一个数据报,在目的地需要重新组装报文,可靠性由用户主机来保证。 无连接。分组独立选择路由进行转发。分组到达顺序不一定。接电

优点:如有故障可绕过故障点。

缺点:不能保证按顺序到达,丢失不能立即知晓。

从单独的通信网来说,采用有连接的虚电路方式,或是采用无连接的数据报方式都是可以的。但是对于网间互联或IP业务,则是采用数据报方式有利。因为数据报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对网络节点的处理要求,不需要采取可靠性措施或流量控制,不需要预先建立逻辑的连接路径。

它在遇到网内拥塞等情况时,可以迅速改变路由,因而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网络。在国际计算机互联网(因特网)中,用的就是数据报方式。虚电路适合于交互式通信,数据报方式更适合于单向地传送短信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简述ARP协议工作

地址解析协议,即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是根据IP地址获取物理地址的一个TCP/IP协议。
主机发送信息时将包含目标IP地址的ARP请求广播到网络上的所有主机,并接收返回消息,以此确定目标的物理地址;收到返回消息后将该IP地址和物理地址存入本机ARP缓存中并保留一定时间,下次请求时直接查询ARP缓存以节约资源。
地址解析协议是建立在网络中各个主机互相信任的基础上的,网络上的主机可以自主发送ARP应答消息,其他主机收到应答报文时不会检测该报文的真实性就会将其记入本机ARP缓存;由此攻击者就可以向某一主机发送伪ARP应答报文,使其发送的信息无法到达预期的主机或到达错误的主机,这就构成了一个ARP欺骗。ARP命令可用于查询本机ARP缓存中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关系、添加或删除静态对应关系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ipv4和ipv6的区别

IP地址是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包括IPv4地址和IPv6地址。我们通常所说的IP地址就是IPv4地址,它是给每个连接在Intrenet上的主机分配一个在世界范围唯一的32bit地址。

ipv4 和ipv6 的区别本质在于它们的二进制表示位数,ipv4是用32位0/1序列来表示的,而ipv6使用128位0/1序列来表示的。
ipv4用32位,为了方便人类记录和阅读,我们通常将ipv4的32位0/1分成4段8位序列,并用10进制来表示每一段(这样,一段的范围就是0到255),段与段之间以“.”分隔。

而ipv6的话是用十六进制来表示的,同样是为了方便人类记录和阅读。它也按照8位分割,以16进制来记录每一段(使用16进制而不是10进制,这能让写出来的IPv6地址短一些),段与段之间以“:”分隔。
最后配上一张区别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 运输层

1 请简述TCP/UDP的区别

(通俗的话来说,TCP相当于vip的快递服务,每次寄件前都会确认地址,发送后会询问是否收到,发送到时将所有发送内容进行重新编号,保证顺序,若发送中出现了丢失或者顺序混乱,马上检查,正是如此,TCP的报文头部至少有20位,发送也会比较慢)

(而UDP相当于普通快递,若收件方的仓库无法容纳,则会造成数据丢失,头部只有8位,发送不保证按顺序到达)

TCP和UDP是OSI模型中的运输层中的协议。

TCP提供可靠的通信传输,而UDP则常被用于让广播和细节控制交给应用的通信传输。

两者的区别大致如下:

TCP面向连接,UDP面向非连接即发送数据前不需要建立链接
TCP提供可靠的服务(数据传输),UDP无法保证
TCP面向字节流,UDP面向报文
TCP数据传输慢,UDP数据传输快
TCP提供全双工通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TCP三次握手

(我要和你建立链接,你真的要和我建立链接么,我真的要和你建立链接,成功):

第一次握手:Client将标志位SYN置为1,随机产生一个值seq=J,并将该数据包发送给Server,Client进入SYN_SENT状态,等待Server确认

第二次握手:Server收到数据包后由标志位SYN=1知道Client请求建立连接,Server将标志位SYN和ACK都置为1,ack=J+1,随机产生一个值seq=K,并将该数据包发送给Client以确认连接请求,Server进入SYN_RCVD状态。

第三次握手:Client收到确认后,检查ack是否为J+1,ACK是否为1,如果正确则将标志位ACK置为1,ack=K+1,并将该数据包发送给Server,Server检查ack是否为K+1,ACK是否为1,如果正确则连接建立成功,Client和Server进入ESTABLISHED状态,完成三次握手,随后Client与Server之间可以开始传输数据了。

3 TCP四次挥手

(我要和你断开链接;好的,断吧。我也要和你断开链接;好的,断吧):

第一次挥手:Client发送一个FIN,用来关闭Client到Server的数据传送,Client进入FIN_WAIT_1状态。

第二次挥手:Server收到FIN后,发送一个ACK给Client,确认序号为收到序号+1(与SYN相同,一个FIN占用一个序号),Server进入CLOSE_WAIT状态。此时TCP链接处于半关闭状态,即客户端已经没有要发送的数据了,但服务端若发送数据,则客户端仍要接收。

第三次挥手:Server发送一个FIN,用来关闭Server到Client的数据传送,Server进入LAST_ACK状态。

第四次挥手:Client收到FIN后,Client进入TIME_WAIT状态,接着发送一个ACK给Server,确认序号为收到序号+1,Server进入CLOSED状态,完成四次挥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TCP中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tcp协议如何保证传输的可靠性

流量控制主要针对的是端到端传输中控制流量大小并保证传输可靠性(未收到ack就不滑动)。流量控制往往是指点对点通信量的控制,所要做的是抑制发送端发送数据的速率。

拥塞控制主要是一个全局性过程,涉及到所有主机,路由器,以及与降低网络传输性能有关的所有因素。防止过多的数据注入到网络中。如果有发生丢包则通过拥塞控制减小窗口,确定出合适(慢启动 拥塞避免 快重传 快恢复)的拥塞窗口(增性加乘性减)。

注:
1). 慢启动:不要一开始就发送大量的数据,先探测一下网络的拥塞程度,也就是说由小到大逐渐增加拥塞窗口的大小;

2). 拥塞避免:拥塞避免算法让拥塞窗口缓慢增长,即每经过一个往返时间RTT就把发送方的拥塞窗口cwnd加1,而不是加倍,这样拥塞窗口按线性规律缓慢增长。

3). 快重传:快重传要求接收方在收到一个 失序的报文段 后就立即发出 重复确认(为的是使发送方及早知道有报文段没有到达对方)而不要等到自己发送数据时捎带确认。快重传算法规定,发送方只要一连收到三个重复确认就应当立即重传对方尚未收到的报文段,而不必继续等待设置的重传计时器时间到期。

4). 快恢复:快重传配合使用的还有快恢复算法,当发送方连续收到三个重复确认时,就执行“乘法减小”算法,把ssthresh门限减半,但是接下去并不执行慢开始算法:因为如果网络出现拥塞的话就不会收到好几个重复的确认,所以发送方现在认为网络可能没有出现拥塞。所以此时不执行慢开始算法,而是将cwnd设置为ssthresh的大小,然后执行拥塞避免算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 TCP可靠传输

TCP可靠传输
使用机制:校验、序号、确认、重传

校验:TCP的校验机制和UDP相同;

序号:TCP首部的序号字段用来保证数据能有序提交到应用层(只保证有序发送,不保证有序到达);

确认:TCP采用累积确认,确认号是期望收到对方下一个报文段的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

重传:导致TCP重传的两种事件:超时和冗余ACK

6 Get与POST的区别

GET与POST是我们常用的两种HTTP Method,二者之间的区别主要包括如下五个方面:

(1). 从功能上讲,GET一般用来从服务器上获取资源,POST一般用来更新服务器上的资源;

(2). 从REST服务角度上说,GET是幂等的,即读取同一个资源,总是得到相同的数据,
而POST不是幂等的,因为每次请求对资源的改变并不是相同的;
进一步地,GET不会改变服务器上的资源,而POST会对服务器资源进行改变;

(3). 从请求参数形式上看,GET请求的数据会附在URL之后,即将请求数据放置在HTTP报文的 请求头 中,以?分割URL和传输数据,参数之间以&相连
。特别地,如果数据是英文字母/数字,原样发送;否则,会将其编码为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MIME 字符串(如果是空格,转换为+,如果是中文/其他字符,则直接把字符串用BASE64加密,得出如:%E4%BD%A0%E5%A5%BD,其中%XX中的XX为该符号以16进制表示的ASCII);
而POST请求会把提交的数据则放置在是HTTP请求报文的 请求体 中。

(4). 就安全性而言,POST的安全性要比GET的安全性高,因为GET请求提交的数据将明文出现在URL上,而且POST请求参数则被包装到请求体中,相对更安全。

(5). 从请求的大小看,GET请求的长度受限于浏览器或服务器对URL长度的限制,允许发送的数据量比较小,而POST请求则是没有大小限制的。

6 应用层

1 常见状态码

(不重要,了解即可)
1xx:表示通知信息,例如表示收到或者是正在处理
2xx:表示成功,例如表示接受或知道了
3xx:表示重定向,例如表示完成请求还需要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4xx:表示客户端的差错,例如表示请求中有语法错误或不能完成
5xx:表示服务器端的差错:例如表示服务器失效无法完成请求

2 DNS

DNS,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缩写DNS,Domain Name被译为域名)是因特网的一项核心服务,它作为可以将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的一个分布式数据库,能够使人更方便的访问互联网,而不用去记住能够被机器直接读取的IP数串。

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DNS)是Internet上解决网上机器命名的一种系统。就像拜访朋友要先知道别人家怎么走一样,Internet上当一台主机要访问另外一台主机时,必须首先获知其地址,TCP/IP中的IP地址是由四段以“.”分开的数字组成,记起来总是不如名字那么方便,所以,就采用了域名系统来管理名字和IP的对应关系。

3 DHCP

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通常被应用在大型的局域网络环境中,主要作用是集中的管理、分配IP地址,使网络环境中的主机动态的获得IP地址、Gateway地址、DNS服务器地址等信息,并能够提升地址的使用率。
DHCP协议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型,主机地址的动态分配任务由网络主机驱动。当DHCP服务器接收到来自网络主机申请地址的信息时,才会向网络主机发送相关的地址配置等信息,以实现网络主机地址信息的动态配置。
DHCP具有以下功能:

  1. 保证任何IP地址在同一时刻只能由一台DHCP客户机所使用。
  2. DHCP应当可以给用户分配永久固定的IP地址。
  3. DHCP应当可以同用其他方法获得IP地址的主机共存(如手工配置IP地址的主机)。
  4. DHCP服务器应当向现有的BOOTP客户端提供服务。

4 DNS和DHCP区别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补充:

对称密钥与非对称密钥

对称密钥加密(Symmetric-key Cryptography):
又称私钥加密或会话密钥加密算法,即信息的发送方和接收方使用同一个密钥去加密和解密数据。它的最大优势是加/解密速度快,适合于对大数据量进行加密,但密钥管理困难。
加密的人与解密的人用的密钥是一样的。这种加密方式被称为对称密钥加密。

对称密钥加密的工作原理
对称密钥加密的工作机制首先参考下图。对于送信的一方,使用公共密钥加密明文之后传输给受信一方,受信一方用同一个公共密钥解密密文拿到明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旦密钥泄露那么盗听的人可以轻易地破解传输中的密文拿到机密情报。这也是为什么这种加密方式仅在早期被使用的原因。

非对称密钥加密系统 (Asymmetric Cryptography):又称公钥密钥加密。它需要使用不同的密钥来分别完成加密和解密操作,一个公开发布,即公开密钥,另一个由用户自己秘密保存,即私用密钥。信息发送者用公开密钥去加密,而信息接收者则用私用密钥去解密。公钥机制灵活,但加密和解密速度却比对称密钥加密慢得多。
也因这种公钥私钥不一致的特性,被称为非对称加密。

非对称密钥加密工作原理
非对称密钥加密的工作机制首先参考下图。对于送信的一方,使用公开密钥加密明文之后传输给受信一方,受信一方用另同一个私有密钥解密密文拿到明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所以在实际的应用中,人们通常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使用,例如,对称密钥加密系统用于存储大量数据信息,而公开密钥加密系统则用于加密密钥。
————————————————

以上,好像写完了
想到其他的再写吧,把本科的笔记本都弄上来了
更新于2020.4.28

评论 20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